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2022-12-17袁仪佳

广东蚕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杨凌野猪示范区

康 鹏 袁仪佳

乡村振兴战略下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康鹏袁仪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指出了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存在盈利对象易受自然环境和市场影响、盈利点来源渠道单一、盈利措施易被模仿、盈利屏障源于融资难和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对家庭农场可实施的盈利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依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杨凌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将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模式作为重点培育任务。

1 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分析

由于农产品的独特性,竞争对手参与市场竞争的壁垒较高,但农场需要有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以杨凌TC畜牧养殖家庭农场为例进行分析。

杨凌TC畜牧养殖家庭农场承包流转土地300余亩,主要集特种野猪驯养、繁育、加工、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特种养殖综合性农场。截至2022年6月底,该农场特种野猪存栏500余头,年出栏量约1 000多头。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又名肉用野猪,因其外形酷似野猪且具有原种野猪的遗传基因而得名。特种野猪膘肉较少、瘦肉较多且口感细腻,富含各种粗纤维和氨基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较高。特种野猪抑制了纯种野猪的野性,既有着优良种猪生长周期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又延续了纯种野猪原有的野味浓郁、肉质鲜嫩的风味特征,符合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营养、绿色食品的要求,市场开发前景较广阔。

1.1 盈利点分析

杨凌TC畜牧养殖家庭农场,主要经营特种野猪,全部采用散养方式,具有肉质鲜美、胆固醇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仅为家猪的一半、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其主要面向全国销售野猪鲜肉、野猪腊肉、鲜排骨等多种类特色农产品;同时,还为用户提供特种野猪饲养、场地建设及养殖培育技术指导服务。

其成本投入包括,每头特种野猪饲料成本为180元~220元,引种费约为30万元~80万元,圈舍建设需要3 000 m2~4 000 m2,建设成本投资90万元~110万元,第一年流动资金需要30万元~40万元,第二年起在不增加母猪数量的前提下,每年正常繁殖1 600~2 000头,每年需要流动资金400万元~500万元。如果销售不利或增加基础母猪数量,流动资金还需再增加。这样计算一年总成本为550万元~730万元。

年销售额:当特种野猪60 kg~75 kg的时候,年出栏1 300~1 800头特种野猪,市场价格约80元/kg,年销售额为625万元~1 080万元。

初步计算年收益额为:75万元~350万元。

加上圈舍、设施年折旧费按每年10万元计算。年利润额为65万元~340万元。

1.2 盈利对象分析

杨凌TC畜牧养殖家庭农场销售方式呈多样化。一是订单销售,与餐饮行业签订产品销售合同,销往全国各地;二是产品批发;三是开设直营店销售,特色野猪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较高,因此其价格要远高于普通猪肉;四是对接电商自媒体平台,实行线上销售。

1.3 盈利措施分析

禽类养殖最大的风险来自疫病和销售市场,由于野猪长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家猪高,养殖风险较普通猪低,但刚出生的特种野猪抗寒抗病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措施,野猪成活率会大幅降低。此外,特种野猪的排泄物较多,异味较大,蚊蝇多,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造成疫病的流行和暴发,严重影响到养殖效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打扫猪舍卫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播,并做好平日的环境养护,定期注射疫苗,特种野猪的养殖技术才能日趋完善。

心动才会有行动。教师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动手画,勇于动口说,勤于动脑想,激发全员参与,才会主动探求知识。

1.4 盈利屏障分析

资金周转和养殖技术是影响农场发展的两大因素。为了有效分散风险,杨凌TC畜牧养殖家庭农场计划实施“三产融合”发展精品生态农业的策略,计划将其建设成为集特种野猪养殖、生态蔬菜种植与加工、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及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园。

2 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盈利对象易受自然环境、市场的双重影响

在销售市场中,由于农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导致价格优势不明显,且农产品的销售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失衡的影响。以猪肉市场为例,近几年猪肉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农场只能通过提升养殖技术来提高生猪存活率,抵御自然环境和销售市场的双重影响。

2.2 盈利点来源渠道单一

(1)农业生产收入。主要通过市场交易的养殖、畜禽和农作物种植获取收益报酬,然而,受限于气候、空气湿度、光照温差、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加上逐年上涨的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以及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的滞后性,农业生产收益微薄,且具有不可控、不稳定的特点。

(2)农产品加工收入。家庭农场由于受到经营规模、加工设备和专业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主要承接农产品原料的初级加工和区域范围内的单一经营,如瓜果、畜禽、奶制品、蛋类等的初加工,利润空间较小。

2.3 盈利措施易被模仿

家庭农场易受气候、土壤成分、光照温差、空气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差异化较小,且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经济效益较高,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然而,如果经营理念、种养殖核心技术、营销模式未有所突破,仅依靠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盈利模式极易被周边区域的家庭农场模仿复制,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区域优势,最终导致农场的利润空间较小,发展后劲不足。

2.4 盈利屏障源于融资难和土地流转难

(1)融资难、资金短缺。当前,杨凌示范区大多数家庭农场筹资方式来源于自有资金。虽然示范区管委会给予农场大力的政策支持,但现代农场实行企业化运作,要想做大做强,需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然而农产品的估价难以得到银行和市场的认可,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例如,种植田地的专业化改造、种苗和农产物资的购买、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等。

(2)土地流转成本高。根据对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耕地流转的每年平均价格为每亩1 000元~1 500元。以每季度最低生产成本计算每亩1 500元,每季总成本高达每亩约1 800元,而在未恢复农用耕地正常生产能力的前几年,每亩产值最高不会超过1 300元,产值和成本相抵每亩亏损500元左右。而农业三补国家复耕补贴的2 000元本该归承租者所有,但仍归农户所有。

3 可推动的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

3.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目前,家庭农场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事实上,家庭农场既有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也有注册个体工商户的,这引起了很多争议,并没有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市场经营都需要家庭农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来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

3.2 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相关部门应在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继续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有效帮扶。

(1)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支持机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补贴农业生产,改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和多样性,改善家庭农场的工作条件。

(2)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相关政策的支持,部分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农民自己积累的资金有限,只能通过各种筹资渠道获得。相关部门应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家庭农场的融资方式。

(3)税收减免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不仅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还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投入更多资金来发展家庭农场。

(4)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预防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降低灾害损失,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业安全以稳定粮食生产。

3.3 加快家庭农场人才培育建设

要保证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提高农场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为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做出积极贡献。家庭农场经营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还需具备一定的先进生产技术能力,掌握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确保家庭农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3.4 创新“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依托互联网经济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及销售的作用,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发展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措施:

(1)整合家庭农场和互联网的有效衔接,改变家庭农场的状况。实现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链的全面介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的整个流程链条,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战略向互联网战略的升级,使家庭农场具备互联网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加工及销售与互联网的融合布局。

(2)互联网改变农业产业链模式。家庭农场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完成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整合,这既有利于农产品体系的建立,又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规范。只有家庭农场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模式,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衔接,还可以创新线上销售渠道及“互联网+”营销模式,使其农产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增效明显。

3.5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及基础条件保障,逐步完善杨凌示范区政府和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保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能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控等职能,并为家庭农场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及示范推广等服务。

(2)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主体。依托杨凌示范区两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市场信息、决策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

(3)创新服务方式。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但不宜过多进行行政干预,更不能包管包办。若行政部门过度参与和帮扶,会导致家庭农场加深对政府的依赖,阻碍家庭农场的自主经营,不利于长远发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需求,有效提高农民社会化分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 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推动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增量向提质转变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杨凌区家庭农场的高质量转型。文章立足于家庭农场研究前沿,对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推动家庭农场能够协调科技、经济、社会及生态和谐发展,促进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积极稳健推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1]郭厦,王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2-35.

[2]吕航.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2,320(8):64-66.

[3]张玉强,焦鹏飞,侯明强.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及共性经验分析:基于全国首批推荐的26个家庭农场[J].现代农业,2021(12):10-15.

[4]王丽萍,孟雨浓.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家庭农场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39-42.

[5]徐乐.新时期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231-232.

[6]王楠.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0(3):100-102.

[7]易朝辉,段海霞.家庭农场创业瓶颈及实现路径:基于湖南省八地区的实地调研[J].农业经济问题,2020(2):126-134.

[8]郭琦.从郑州君源有机农场探析大都市郊区有机农场的盈利模式[J].南方农机,2018(1):61-62.

[9]倪浩,刘志民.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9(2):34-40,5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26

F324.1

A

2095-1205(2022)10-86-0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SK20-22)

康鹏(1984- ),男,汉族,陕西杨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杨凌野猪示范区
萌萌的小野猪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智慧的野猪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