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干眼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研究进展

2022-12-17姬慧杰孙心怡施立新高卫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干眼针刺有效率

姬慧杰,孙心怡,施立新,高卫萍

干眼是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目前,西医针对干眼不同的病理机制,治法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病因治疗、人工泪液治疗、抗炎治疗、性激素治疗等[1],临床上常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但难以根治。中医针刺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增加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test,SⅠT),延长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改善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呈现出显著优势[2]。近年来,针刺治疗干眼已成为中医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如何选用合适的针具以及行针手法,以达到更优的临床效果,目前尚缺乏系统性总结与论述。因此,本文将总结近3 年的研究文献,从常规针具、特殊针具、行针手法3 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求将针刺更好地运用于干眼治疗中。

1 常规针具

毫针,九针之一,针尖锋利,针身较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针具。刘晓童等[3]采用毫针治疗干眼患者,针刺取睛明、攒竹、太阳、四白、承泣、百会、四神聪、风池、球后、上明、阳白,发现有效率高达93.9%,治疗后患者自觉眼异物感、视物模糊症状较治疗前有改善。朱丹等[4]采用毫针治疗干眼患者,针刺取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关元、气海、合谷等穴,发现有效率为68.3%,治疗后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增加、BUT延长、结膜充血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现阶段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次性针灸针大多属于毫针,冯均信等[5]采用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干眼,针刺取百会、睛明、太阳、印堂、风池、合谷、三阴交、头皮针视区,发现临床有效率为90.9%,治疗后干涩、磨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改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针刺治疗干眼最常使用毫针,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临床中讲究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疾病、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等差异选择毫针的长度、适合的进针角度和针刺深度。对于眼周穴位,由于考虑安全性,选择毫针的长度、针刺角度、深度时会受到一定限制,然而对于远端穴位,结合患者体质、证型,应注意在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加精确针刺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 特殊针具

2.1 鬃针

鬃针,是在中医学基础上结合生理解剖知识,通过用猪鬃制成的针刺入泪点治疗眼病。张德玉等[6]将120例干眼患者分为3组,鬃针组予针刺双眼上、下泪小点治疗,针刺组予针刺双眼眼周穴位治疗,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发现在干眼的治疗方面鬃针疗法比普通针刺起效快,有效率为97.5%,能够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2.2 揿针

揿针,形似图钉状,通过在穴位上埋针,起到穴位按摩作用。李丹等[7]归纳总结揿针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现状及前景,发现揿针在干眼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张秀清[8]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3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3 组,试验组1 予揿针(太阳、攒竹)治疗,试验组2 予揿针(太阳、攒竹)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仅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发现试验组2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单用揿针或单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可作为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2.3 梅花针

梅花针,属于丛针浅刺法,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的皮肤针。李婧等[9]对干眼患者予“薄氏腹针”和梅花针及眼球运动操治疗,发现腹针配合梅花针对于减轻眼部症状及提高泪膜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2.4 火针

火针,通过用烧红的针,速刺病损局部和腧穴以治疗疾病。李剑虹等[10]归纳总结林国华经验,发现岭南火针主要作用于皮部和络脉,针刺以内承泣为主穴并配合下泪点、大骨空、小骨空、少泽穴,运用岭南火针点刺治疗干眼,临床起到良好效果。

2.5 电针

电针,属于腧穴电刺激的一种,在针刺基础上结合脉冲电刺激从而治疗疾病。杨延婷等[11]研究发现对实验性干眼兔给予电针干预,取穴为双侧攒竹、太阳、丝竹空和风池,可增加实验性干眼兔SⅠT,延长BUT,下调角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的表达。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针刺治疗干眼的特殊针具包括鬃针、揿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等,但相关研究较少。鬃针、揿针、梅花针与毫针不同,三者皆偏于针刺浅表的皮部,《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12]中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因此,鬃针、揿针、梅花针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皮部理论,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特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治疗疾病的作用。以岭南火针为代表的火针强调与个人体质及气候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火针具有温、通、补、消、清的作用,可能偏适合岭南地区潮湿温热的气候及湿热体质的患者。电针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特点,由于眼面部神经丰富,电针治疗干眼的优势在于可选取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如选取阳白、四白等穴位。

3 行针手法

行针最基本的手法是提插法和捻转法,均匀、平和地行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导气法;根据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可分为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及开阖补泻法;根据刺激的强弱,可分为大补大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在近年来针刺治疗干眼的研究中,以导气法及平补平泻法为多,此外,还涉及一些辅助和复式手法。

3.1 导气法

导气法,指提插、捻转兼施,以用力均匀、速度缓慢、手法平和、徐入徐出,不具有补泻作用为特征的针刺手法。谢汶彰等[13]对30 例干眼患者予导气针刺法联合电针疗法,针刺取上睛明、下睛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太冲,针刺风池穴,得气后行导气法,做连续、均匀、平和地提插捻转至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上、下睛明穴不捻转,握住针柄守气30 s;瞳子髎穴略做捻转提插,至有明显酸胀感后,运针30 s,再向耳尖方向平刺,行导气法得气后留针,再将两侧瞳子髎、攒竹连接电针仪,其余穴位出现明显酸胀感即可,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后症状积分、SⅠT 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刘成勇等[14]对30 例干眼患者予“濡润神珠”针刺疗法,针刺取双侧新明I、太阳、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新明I穴进针得气后行导气法至针感向眼眶内或太阳穴部位放射,睛明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其他穴位使之得气,得气后将两侧瞳子髎、攒竹分别接通电针治疗仪,研究发现“濡润神珠”针刺法总有效率为82.8%,治疗后干眼症状积分、SⅠT 及BUT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L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疼痛等级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3.2 平补平泻法

平补平泻法,指用轻、中度的刺激量来进行补法和泻法。现代所讲的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为特征,用于虚实不显或虚实兼有的病症,归属于导气法。冯进元[15]将干眼患者予针刺眼周穴位配合人工泪液治疗,针刺取睛明、上睛明、攒竹、鱼腰、阳白、瞳子髎、丝竹空、承泣、太阳、合谷、足三里、风池,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临床总有效率为84%。张婷等[16]对35 例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予针刺联合养阴润目汤治疗,针刺取攒竹、睛明、太阳、阳白、丝竹空、三阴交、肝俞、肾俞,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发现用针刺联合养阴润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积分、FL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ⅠT 增多,BUT 延长。王绍坡等[17]对60 例干眼患者予针刺联合柴芩清解润目方治疗,针刺取太阳、攒竹、承泣、睛明、风池、翳明、足三里、三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治疗后干涩、畏光、磨痛、视力下降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娄尚等[18]对40 例干眼患者予针刺眼周穴位治疗,针刺取睛明、攒竹、丝竹空、四白、承泣、瞳子髎、鱼腰穴,行针中使用平补平泻法,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眼干、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且SⅠT增加、BUT延长、FL评分下降。鲁炎[19]对30例干眼患者予针刺特定穴加眼周穴及常规配穴,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针刺取攒竹、丝竹空、四白、鱼腰、合谷、液门、三阴交、中都、水泉,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眼周穴位不提插捻转,特定穴中都穴、水泉穴可适当进行提插捻转加强刺激以使得患者得气,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SⅠT 增加、BUT延长。

3.3 提插补泻法及捻转补泻法

提插补泻法,是以下插或上提动作为特征区分补泻的手法。捻转补泻法,是以捻针作用力方向区分补虚或泻实的手法。卢慧蓉[20]运用清肝解郁针刺方治疗干眼患者,针刺取行间、承泣、太溪、足三里、太阳、少商,先针刺行间,用提插捻转之泻法,针刺承泣时得气后不予提插捻转,后针刺太溪、足三里时得气后行提插捻转之补法,针刺太阳出针时摇大针孔,余穴双侧常规针刺,少商左右手交替放血,随后立即出针,结果显示,清肝解郁针刺方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后干眼症候体征总积分有所下降,BUT 及TMH 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3.4 进火补法

进火补法是徐疾、呼吸、提插补法,并结合摇法或刮法组成的复式手法,以在操作时或出针后能产生热感为特征。薛研等[21]对干眼患者予针刺治疗,取攒竹、瞳子髎、睛明、丝竹空、四白、风池,睛明、四白两穴不行任何操作手法,瞳子髎、攒竹、丝竹空得气后行“进火补”法,即让患者呼气,随呼气用指切速刺法,若候到感应,则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地急慢提使热感放散传,如无热感则做自然呼吸或加刮法使针尖颤动催其气至,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泪液分泌量及BUT明显优于治疗前。

3.5 循法及青龙摆尾法

循法指进针前后用手指沿所刺穴位的络属经脉,或在穴位上下左右按揉叩打的辅助手法。青龙摆尾法指以针向行气为主,并结合摆法、九六补法组成的复式针刺手法。刘永秀等[22]对45 例干眼患者予风池穴循经感传手法治疗,从风池穴位处向鼻尖进针,得气后,用左手拇指按住风池穴下方,运用循法及青龙摆尾手法来诱导针感沿胆经向眼球方向传导,至眼球湿润,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8.7%,治疗后临床症状、SⅠT及BU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3.6 不行手法

华丹芸[23]采用针刺联合一指禅治疗干眼,针刺取攒竹、瞳子髎、承泣、风池、合谷,不予手法刺激,发现针刺联合一指禅治疗干眼可以延长BUT,增加SⅠT,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赵静等[24]对干眼患者予针刺治疗,针刺取睛明、太阳、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其中睛明、太阳穴不行手法,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行平补平泻法,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78.3%,治疗后SⅠT、BUT均升高。

在针刺治疗干眼的行针手法上,睛明穴一般不予行针手法,可能与因为它的所在的部位离眼球较近有关,风池穴由于它的位置及疗效的特殊性,行针手法也有其特色之处,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穴位多采用导气法及平补平泻法,运用单纯补法或泻法的较少。

另外,在上述研究中,虽然少有明确提及不同的行针手法对不同类型干眼的区别,但这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眼胀闷不适的发生常与眼部周围气机阻滞有关,气机运行不畅,阻滞胞睑,而感胀闷不适,故选用导气法、循法及青龙摆尾法以调畅气机更具优势;《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12]中对于痛证指出了2 条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对实证导致的眼痛,选用泻法以泻实;针对虚证导致的眼痛,选用补法以补虚更为适宜。上睑下垂多因气虚、气陷所致,气不能升举,而感眼睑沉重难睁,故根据证候选用补法或导气法更佳。《银海精微》[25]中提到:“肝气不顺而夹热,所以羞明。”《杂病源流犀烛》[26]云:“由亡血过多,及久痛伤血,或年老血少,必羞明酸痛,不能视物也。”针对前者导致的羞明可选择导气法或泻法,针对后者导致的羞明可选择补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行针手法的选择不可仅根据局部症状和体征,而应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证候为根本,注重调理正气、掌握气机变化及血气盛衰,正如《针灸甲乙经》[27]所言:“夫针之要,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

4 小结

干眼不易治愈,病情反复,西医疗法较为单一,而针刺能为干眼治疗提供更多选择。通过对针刺治疗干眼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不同针具种类和行针手法的功效和机理是不尽相同的,且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即以往研究中对于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提及甚少。因此,在今后针刺治疗干眼的过程中,不应将治疗方式单一化,否则无法做到真正治疗疾病,即如《针灸易学》[28]所言:“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对于症状缓解、体征改变的具体优势所在,观察眼表症状及体征在针刺治疗前后的具体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针具及行针手法,并归纳总结,以求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充分发扬针刺这一中医传统特色疗法。

猜你喜欢

干眼针刺有效率
精准化治疗联合功能性湿房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眼睛干痒可能是患了干眼症
很有效率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