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菲古代人文交流与传播的“和谐之美”

2022-12-16

名家名作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菲两国菲律宾

徐 姝

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于国内岛屿众多,被称为菲律宾群岛,最早由西班牙航海家在1543年发现。西班牙航海家抵达菲律宾后最终以西班牙王储菲利浦的名字命名了该岛①立新:《东南亚及港澳旅游指南》,中国友谊出版社,1997,第43 页。。当前,菲律宾北临巴士海峡,与我国台湾隔海相望。其东部为太平洋,西部为我国南海。在地理位置上极其重要。其占地面积为299681平方公里,人口1.02亿(2019年统计),以马来人居多。国语为菲律宾语,官方语言是英语和菲律宾语,首都是马尼拉。

2016年10月,菲律宾时任总统杜特尔特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他指出:“菲中悠久的友谊不可动摇,双方合作拥有广泛的增长空间,愿两国人民在今后的经贸、科技、人文等多领域合作中密切交往与深入交流,造福两国人民。”②新华社:《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新华网,2016年10月20日。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访菲律宾时指出:“中菲两国是交往千年的近邻,睦邻友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菲方传承友谊,深化合作,让两国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共享发展繁荣。”③陈瑶, 霍小光,骆珺:《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海外网,2018年11月21日。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有一座名为“Chinese Garden”(中国公园)的公园,从大门到内部的亭台楼阁、长廊石刻,都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情。通过这座“中国公园”,我们看见了菲律宾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外④黄昀昀:《涌动的中菲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金钥匙”》,东博社,2020年6月9日。。

一、中菲两国古代人文交流与传播渊源回溯

相关史料记载,菲律宾早在冰河时期就与亚洲大陆相连。在古代菲律宾社会中,其与周边国家的接触较频繁,特别是受到了周边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的影响。菲律宾的古代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展较早,至今仍有相对完整的记载。

菲律宾与我国地缘接近,两国古代的人文交流发端较早,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我国都与菲律宾有极为频繁的往来。概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时期进行追溯。

(一)三国两晋和隋唐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在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有东吴时期我国派遣大臣出使今东南亚,对抵达现菲律宾境内早有记载。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的两国之间建立友好往来关系的开端,也是我国文化对菲律宾传播的开端。

隋唐时期,我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相关考古史料记载,从我国泉州一带至菲律宾的航海路线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海上丝绸路线,此外,在菲律宾也曾发掘出大量我国唐朝时期的文物。这一时期,在菲律宾诸岛上发掘的中国瓷器数量也是居亚洲各国前列。据史料研究,早在唐朝,两国之间就交往甚密、范围颇广。

(二)宋元明至清早中期

宋元明时期,是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两国之间贸易来往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两国贸易迅速发展,我国输出菲律宾各地的第一大货物是瓷器。我国瓷器种类多、做工精、外表美,受到菲律宾人民的喜爱,并被当地民众广泛应用。此外,我国还输出了丝绸、农具、铁器、铜器等。而菲律宾向我国输入的主要有珍珠、玳瑁、项链、槟榔等,当时也备受我国民众欢迎。

而《宋史》中则记录了菲律宾派使者出使我国,其记载的是现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蒲端国政府向宋朝政府献宝、遣使的情形①田青:《中国与菲律宾古代文化交流及启示意义》,《东方藏品》,2017年第3期。。自此之后,两国往来进一步发展。1003到1011年,蒲端国曾五次遣使来华②田青:《中国与菲律宾古代文化交流及启示意义》,《东方藏品》,2017年第3期。。

14世纪中叶,菲律宾群岛上开始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包含了我们了解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苏禄王国的海外贸易甚为发达,根据《岛夷志略》记载,苏禄王国的珍珠采集和手工业尤为发达,在柬埔寨、占婆(今越南中部)、中国、爪哇、苏门答腊等地,苏禄王国的珍珠被奉为上品③马燕冰、黄莺:《列国志:菲律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82页。。永乐十五年(1417年)七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麻丁等,亲率人数众多的使团,携带大量珍珠、宝石等珍贵礼品访问中国④王守栋:《中菲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德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明王朝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同时给予了丰厚的回礼。后在归国途中东王病逝,明王朝下令随行护送的士兵,将东王就地葬于山东德州⑤王守栋:《中菲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德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如今,这位东王的陵墓还在德州,其后代仍在德州繁衍生息。

二、中菲古代人文交流与传播发展变迁

如果按朝代来推断中菲关系,有人认为中菲关系始于秦朝。当时,秦朝自称为至高无上的天朝国,菲律宾则是一个藩属国,菲律宾作为藩属国每年向秦朝进贡,同时秦朝皇帝又赐予珠宝给菲律宾来访的使者。除了国家层面的交流,民间商人也来往于两国之间进行商品的交换。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中菲两国真正的交往始于汉末,吴国派使者出访今东南亚地区,经证实,他们还到过菲律宾的居延、德兰、杜波等地。由于当时扶南是东南亚最大的势力,其影响远及南海许多国家,包括苏门答腊和菲律宾诸岛。

唐代时,中菲两国的交往已经十分密切,在数次考古中在菲律宾多地发掘出土的我国唐代的钱币与陶器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论证,还曾在菲律宾国内发掘出土了我国唐代风格的古墓,这些都很好地证实了在唐朝我国与菲律宾之间的交流已经十分频繁,已经有相当多的华侨在菲律宾定居。

宋朝时,中菲关系较唐朝时期有了更一步的深入。在宋朝时期,菲律宾并没有成为自主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与当时宋朝接触的多是一些较小地区或小部落,如“麦邑”“三岛”等。

元朝时,中菲贸易进一步扩大。元代汪大渊所著的《海岛夷之略》,讲述了菲律宾多地的地方风俗。

明朝时,中菲两国不单单在经济上有着紧密的交流,在政治上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明朝时期,中菲两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明代《顺丰桑生》记载,当时中菲贸易主要途经金门太武、台湾最南端萨马头、吕宋岛马尼拉;从泉州到日本的平户岛,再往南到吕宋岛、巴拉望岛和文莱。每年多达数十艘船从马尼拉驶往中国。当时从中国出口到菲律宾的货物涉及家畜、农具、铁、火药、瓷器等。从菲律宾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包括黄蜡、珍珠、玳瑁、黄金、椰子等。从上述贸易类型可以看出,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对两国来说都是一种互利的贸易关系。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曾三次率领船队访问菲律宾。永乐十五年,也就是1417年,东王、西王、苏禄岛岩洞王共340人及其家属来中国访问。东王不幸在中国离世,永乐帝下令以皇家仪式埋葬,并写了一封悼词,开辟了一条墓道。明代末,顾炎武在《苏禄王之墓》中,用“天下有人为苏苏,家家频词客为圆蹄”一句以悼念。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后,中菲两国的政治关系一度中断,但民间经济、文化仍持续往来,独立的苏鲁王国依然存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使节还被派往中国。

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与菲律宾相近,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不断南下,在菲律宾国内生活和发展。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及占领菲律宾的数十年间,中国人民就已经同菲律宾人民共同交流农业生产相关技术。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后,并没有中断中国人前往菲律宾的步伐,随着中国人民数量的增加,菲律宾在生产技术上也更加多样化,先进的生产技术被中国人带往菲律宾,菲律宾当地人民学会了使用犁、水车和水磨等农耕工具。

同时中国人在迁移菲律宾的过程中,还将水稻种植、甘蔗种植以及蔬菜水果种植等多种农业生产技术一同带往菲律宾。钓鱼、农牧饲养、酿酒、造纸、陶瓷等多种生产技术也一同带往菲律宾,还向当地的菲律宾人传播了铁器加工、矿物开采等多种中国传统生产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指南针和导航技术等。

菲律宾当地人民不但在农耕技术方面受益于中国人,在文化发展上也受益于中国人民。许多中国词汇,通常是闽南语,已经传入菲律宾语。古代菲律宾人喜欢穿“中国衫”,贵族喜欢黄色的衣服,普通人喜欢蓝色的衣服,这些生活习俗都是由中国人带去的,中国的传统丝绸、瓷器也在菲律宾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菲律宾人不仅喜欢把他们的遗体埋在中国的瓷缸里(据说这种做法是由中国南方人带到菲律宾的),还用瓷缸的数量来衡量财富。甚至当部落家庭争斗时,中国的瓷缸也被用作补偿,通常每个人赔偿一个瓷缸。瓷缸不仅用于葬礼,也用于婚礼、宗教仪式和宴会。你可以想象当时中国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之深远。

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方面,还是在无数次的反抗殖民者的抗争过程中,中国人民都在菲律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菲律宾在西班牙统治的近400年中,发生过规模不等的数次华侨起义,在每次起义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华侨浴血抵抗。因此可以说,菲律宾的民族独立,华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的巨大付出,帮助菲律宾人民更早地实现独立,摆脱了殖民者的掠夺。

三、中菲古代人文交流与传播的“和谐之美”

(一)友好密切,源远流长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在菲律宾还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家时,两国间官方交流虽偶有中断,但是民间互相交流及对外传播却一直在不断发展,我国商人们将各色货物,以及将我国语言、风俗、文化带往菲律宾。菲律宾也是东盟国家中最早与我国签订文化协定的国家,早在1979年7月8日,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菲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文化协定①《中菲两国政府签订友好合作四个文件》,《人民日报》1979年7月9日第一版。。据不完全统计,自中菲文化协定签署以来,双方陆续签订了12个涵盖文学、文物、表演艺术、广播电视、教育等领域的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②胡海滨、马富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菲合作创新》,《中国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总体来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互动交流,截至目前,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文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来往密切,互动频繁。

(二)互学互鉴,融合发展

从宋、元、明一直延续到清朝早中期的两国密切交往,奠定了中菲传统友谊的历史基础,为今天和未来两国的继续交流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宋、元、明时期开启的两国政府间的官方往来,也是我国以政府为主体对菲律宾进行传播的发端。我国对菲律宾的传播从民间到官方,于是我国古代相对先进的政治思想、社会体制、文化理念等开始有目的、系统完整地向菲国传播,在互学互鉴中推进了两国之间的思想文化融合。2019年7月,在马尼拉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菲律宾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论坛,将两国人文交流推向高潮。中菲的政界、学界、商界等各领域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了中菲文化交流的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三)以和为美,超越国度

“以和为美”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在两国人文交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两国之间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众多差异,和平友好一直是两国古代交往的主旋律。古代两国之间的友好密切交往,为我国跨国度的人文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尊重文化差异,追求文化多样和互补,最终共同走向“以和为美”。四海之内皆兄弟,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原则之一,也正是这样的文化交流原则,才有效地推动了各国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使得文化更加多样性,文化更加繁荣。

以史为镜,中菲古代长期友好的人文交流与传播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成功的样本。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再次深入强调了应该积极推进我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提出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文交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菲两国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中菲共同开发南海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对中菲南海仲裁案的立场及依据
简析中菲南海争端历史沿革及菲方主张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