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醇雅”风格及其语言形式美

2022-12-14龚雪霜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词派游丝朱彝尊

龚雪霜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论辉煌的日暮时分,在漫天飞扬的彩霞中,就有传统词论的绚丽云朵。清代词论流派众多,其中影响深广的是先后继起的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三派之中,堪与诗中“神韵”、文中“桐城”并立,居于词坛主流地位的是浙西词派。自然,浙西词论也长期主导着清代词坛的审美取向。浙西派的论词主张,一般概括为“推尊词体,宗法南宋,标举姜张,崇尚清空、醇雅”。其中“醇雅”既是浙西词派作词的审美标准,又体现了其美学取向。本文拟就以浙西词派为中心,对“醇雅”风格及其语言形式美作美学评析。

汪森在《词综·序》中说:“字琢句炼,归于醇雅。”语言是形式的外衣,醇雅之美首先表现出的是文字性文学语言的形式美。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云:“炼字下语,最为紧要。”词之语言的文字性自周邦彦开辟南宋词风始,这种文字性一方面是炼字凿句以求语言表达的含蓄曲折,一方面在于用典以求精深雅丽。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读得清真词多,觉得他人所作都十分不经意。”周邦彦在语言上可谓竭力求工,追求幽约含蓄的艺术效果,如他炼“粘”字:“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粘”字浑厚深沉的质感,将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情蜜意款款道出,厚腻绵密。周邦彦铸词造句以求字句的圆转流美,在工巧中以求浑厚。张炎评其曰:“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周词的浑成正在于软媚中不缺气魄。但周词还是语多软媚之气,所以姜夔意以江西诗派的清瘦刚劲的语言风格来改造周词的软媚。与周词缜密典丽的浑厚感相反,姜词在精雕细琢之后可以泯灭斧凿痕迹。沈祥龙说:“句法贵精炼,又贵洒脱。字法贵新隽,又贵自然。”词人的思力安排应该隐藏在平淡自然的形态背后。姜词一方面强调词人精深的思力,一方面又力求从绚烂复归于平淡,如其《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张炎评其曰:“此平易中有句法。”沉重的失落与深切的悲凉隐匿在一幅平易之极的画面之下:二十四桥的碧波月影。

词在文人士大夫的手中传衍,文人书卷趣味不断地渗透入词。周邦彦学养深厚,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用典广博。但其用典过于落实,而姜夔用典时则避实就虚,从而使词作清新灵活。刘熙载说,“姜白石词用事入妙,其要诀所在,可於其诗说见之。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这说明了姜夔用典空灵婉转,已人神化无迹之境了。也正如张炎所说,“词用事最难,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如白石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此皆用事,不为事所使”。所谓“融化不涩”是强调典故与内容交融为一,“用事而不为事使”,要灵活自然。词至南宋,语言技巧日益提高与成熟。词之文字性语言自周邦彦始见端倪,在姜夔更有所发展,到吴文英身上可谓登峰造极。沈义父说:“作词当以清真为主,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其实,南宋词人是以周邦彦为最高典范的,这实质上是追求语言上的雅化,姜夔与吴文英都是学周邦彦的“重思索安排”。区别在于,周词姿态丰腴,寓劲于柔,故以软媚浑成出之;姜词浑化无迹,虚活灵动,体现“清空”的审美理想;吴词造语堆砌,用典冷僻,则流于晦涩生硬。显然,醇雅承接的是姜词的审美理想。

醇雅之美首先表现为一种字琢句炼而又了无痕迹、虚活灵动的文字性语言所带来的形式之美。朱彝尊说作词要“咀宫含商”,有学人评价其词“兼有圆转浏亮、琢句精工之长”。读其词,确实可见其在字句上的“精工”,如“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高阳台》),“粉墙青、虬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摸鱼子》),“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摸鱼子》),“一缕金风飘落,添几点、豆花雨”(《霜天晓角·早秋放鹤洲池上作》)。这些词句,笔调清新,不着痕迹,或另番新意,极现构思之巧;不堆不砌,而清丽高远,情韵兼胜。朱彝尊兼长经史,学识综博,作词之时的字琢句炼,还表现为大量典故融于词。因其才情笔力,使得其词声情流畅,并无晦涩之感,相反给词增加了历史的深沉之感。这在其大量的怀古词中有所见,如《水龙吟·谒张子房祠》: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洞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

此词上阕是借张良的“使韩成在,肯臣刘季”来引弦外之音。词的下阕,先是铺叙景物,对苍苔、断碑这一凄凉意象的描写,延续着上阕中“都未是,平生意”的无奈情绪,而“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洞水”三个意象又将笔锋从过去拉回到词人自身长年游历、漂泊在外的孤独心境上。才无所用,便已然垂垂老矣,年华耗尽,怎奈不“怅萧萧白发”,此词借古述己怀,意味深沉浓郁。这类词还有《百字令·彭城经汉高祖庙作》《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等。浙西派另一巨匠厉鹗,自称“心折小长芦钓师”(《樊榭山房集》卷七,《論词绝句》其十),作词自然有步朱彝尊之处。其词幽深意远,也在于其善于征典引文,锻字炼句,以追求生新灵动。吴衡照评阅曰:“樊榭有幽人气,惟冷故峭,由生得新。”

咏物词自南宋始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时至清代,咏物词对于清代词人来说穷形尽相已非难事。朱彝尊曾携南宋末年遗民咏物词集《乐府补题》进京,掀起一股“后补题”唱和的浪潮。有学者论及浙西派的形成与此集复出有密切关系。更多的人认为朱彝尊的咏物词创作因缺少比兴寄托而背离了《乐府补题》的艺术倾向。对此,有学者已作分析。毋庸置疑,其咏物词自有佳制,但也不可否认有因一味逞才,过求生新,缺少生气灌注的作品,以致为后人称为“巧构形似之言”的祸首。但我们也注意到,朱彝尊《茶烟阁体物集》中的咏物词,大多力在细腻而传神地刻画形象,体现了其对文字性语言形式之美的总体追求。《长亭怨慢·雁》自不必说,我们不妨来看另外一首《春风袅娜·游丝》: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此词首句“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以拟人的手法于形态中暗出游丝,以下层层铺写游丝在晴天“穿小径,漾晴沙”,阴天则如细绾嫩草的秋蛇,极其形象细致地摹写出了游丝的特征。实非一般观察与表现之力能出之。词之下阕,写游丝徒增“谢娘”惆怅,把人的内心活动的变化与游丝的不同形态结合,可谓以形写神,笔意缥缈。“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一句为毫无生命力的游丝注入了情意绵绵的烂漫情怀。此詞咏游丝,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刻画游丝的特征,不粘不脱,虽无浓烈的寄兴之意,但是别具情态。

大多数咏物词是典故的载体,读朱彝尊的咏物词,发现其在极尽描摹刻画之余,在用典用语上也是集中笔力。一首《满江红·塞上咏苇》,用前人诗句有九首之多。在《樊榭山房词》中,咏物词数量甚多,可谓五彩斑斓。词中用典亦是常见,如《买陂塘·题洞庭龙女图隐括湘夫人辞》则借助典故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思妇的形态与神态。

浙西派词人本身都对世俗政治持有一种疏离的姿态。疏离之下,浙西派词人习惯将人生际遇与人世沧桑蕴藏在心底,透过心灵的过滤,发之为词则不露痕迹。而对于远离“易代之痛、故国之思”并有着“一颗力避尘俗喧嚣词心”(《略论樊榭词》)的樊榭来说,其咏物词更多呈现的是存在距离的品赏之态,如《国香慢·素兰》《扬州慢·广陵芍药》《三姝媚·樱桃花》《长相思·绿萼梅》《高阳台·落梅》《思佳客·柳》皆是情思清澈、自然灵动的佳作。瞬间捕捉自然界的物色,将其准确细腻地表达出来,不仅需要一个词人的心智,还在于其笔力才情。一首《桃源忆故人·萤》:“夜凉那更秋情独,冷焰雨馀轻扑。坠处湿粘帘竹,瞥见因风逐。穿烟照水犹难足。小簟窥人新浴。残月刚移桐屋。一个墙阴绿。”写秋雨之夜中萤的飘游,所用之笔细微逼真:“轻扑冷焰”“湿粘帘竹”“穿烟照水”,一片凄冷之色,而独自感伤的“秋情”便是这底色上涂抹的一丝幽意。

除此之外,樊榭还喜咏声、咏影之作。咏声之作有《沁园春·声》《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咏影之作有《沁园春·影》《疏影·菊影,和祓江》《疏影·湖上见柳影因赋此词》《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我们不妨看下《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全词只有一个“声”字,却似一片天籁:虚廊碎竹、浅渚枯莲随风而响,切切虫声,檐铁惊响,野寺钟声,凉潮呜咽,或近或远,亦轻亦沉。然自然之声仍需与人心交感,词之首句即点出在这一片秋声之中有一个“簟凄灯暗眠还起”的未眠人,引出一丝离忧,尾句“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将未眠人与离忧一并融进了满庭静寂的月色之中。读词如同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有声图画,幽静、凄清,情声交织如溶溶月色般光滑细腻。

其实,在有清一代,咏物词甚至已然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浙西派词人的咏物词在笔法技巧上把其词学主张发挥得淋漓尽致,撮南宋名家之要,堪为极“工”,这“工”无非关涉到避俗就雅,措辞造句,取色摹形,使事用典。这对于浙西词派来说可谓是其追求形式之美的极致。

“醇雅”处于词的中兴时代,承继宋词雅化的道路,把词的雅化提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作为浙西词派词论的核心及其创作的审美取向,有其独特的美学意蕴。“醇雅”之美是一种表现为“字琢句炼”的形式之美。这种具有“醇雅”之美的词风,在有清一代有着强烈的现实反响和深远的影响。在清初词坛,浙西词派以此一新面貌,引导了词坛风尚的改变,也使它在前中期处于盟主地位。同时,浙西词派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这也是其得以繁盛并延绵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词派游丝朱彝尊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
——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手稿
陈明之
游丝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机械手表摆轮游丝的设计计算
论云间、常州词派对五代、北宋词的接受异同
朱彝尊年谱新考
我的同学力气小若游丝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综述
叫你不告诉我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