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备条件对Cu-SSZ-13分子筛的形貌及其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影响

2022-12-14吕文婷焦卫勇秦张峰樊卫斌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结晶度催化活性分子筛

吕文婷 ,焦卫勇 ,秦张峰 ,董 梅 ,樊卫斌 ,王建国

(1.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01;3. 中国科学院大连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

汽车内燃机尾气排放被认为是空气污染和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占汽车保有量7.8%的重型柴油车,排放了69%的NOx和77.8%的细颗粒物(PM)。相比汽油车,柴油车具有较高的空燃比,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但是在这种贫燃条件下,NOx的还原极为困难,传统的三效催化剂已经满足不了尾气NOx的脱除要求[1,2]。目前,国V柴油车上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催化剂主要为钒钛钨金属氧化物(V2O5/TiO2/WO3),工艺成熟,但脱硝温度窗口较窄,氮气选择性差,且有一定毒性,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满足国VI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处理技术要求。铜交换的小孔(约3.8 Å)CHA型沸石催化剂(Cu-SSZ-13、Cu-SAPO-34)具有优异的NH3-SCR活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Cu-SSZ-13分子筛,在NH3-SCR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N2选择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3-5]。

CHA型分子筛包括硅铝型SSZ-13和磷铝型SAPO-34,具有由双六元环和CHA笼为基本结构单元形成的三维交叉孔道结构,在柴油车尾气NOx脱除、甲醇制烯烃(MTO)以及CO2吸附分离等应用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6-9]。其中,SAPO-34分子筛由于其小孔择形效应,低碳烯烃选择性较高,已成功应用于流化床甲醇制烯烃工艺[10]。近年来,Cu-SAPO-34分子筛也被用于柴油车尾气NH3-SCR脱硝领域,虽然能克服Cu-ZSM-5高温下骨架结构易破坏的缺点,催化活性也高于Beta分子筛,但其低温活性较差且容易硫中毒[11-13]。SSZ-13分子筛是目前备受研究者关注的一种脱硝催化剂载体,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由雪佛龙公司的Zones等利用传统的水热法,选用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为有机模板剂(OSDA)合成制得[14]。为了降低合成成本,Ren等[15]以铜胺络合物(Cu-TEPA)为模板剂一锅法直接合成了Cu-SSZ-13催化剂。Kwak等[16]对比了不同类型分子筛的NH3-SCR催化性能,发现Cu-SSZ-13的活性最高。最近,本课题组对转晶法、晶种法以及F-离子辅助法合成的SSZ-13分子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F-离子辅助法合成的SSZ-13分子筛缺陷位少,水热稳定性高[17]。

SSZ-13分子筛的成核相区范围窄,水热合成条件对其结晶度及形貌有显著的影响,而分子筛的这些结构特性与其催化性能直接相关[18,19]。为此,本工作详细研究了水热合成条件包括OSDA含量、硅源、铝源、硅铝比、水硅比及老化时间等对SSZ-13分子筛形貌和晶粒大小的影响,考察了分子筛硅铝比和晶粒大小等因素对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催化活性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硅源:硅溶胶(JN-25)、白炭黑(fumed silica)、正硅酸乙酯(TEOS);铝源:十八水合硫酸铝(Al2(SO4)3·18H2O)、六水合氯化铝(AlCl3·6H2O)、氢氧化铝(Al(OH)3);有机模板剂: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其他辅助试剂:氢氧化钠(NaOH),氟化铵(NH4F)和去离子水等。

1.2 SSZ-13的合成

向NaOH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2(SO4)3·18H2O、AlCl3·6H2O或Al(OH)3,搅拌至溶解(Al(OH)3为铝源时需加热至90 ℃),此时溶液呈乳白色,继续加入TMAdaOH模板剂并搅拌至无色透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硅溶胶JN25、白炭黑或TEOS作为硅源,最后向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矿化剂NH4F,使最终凝胶配比为1SiO2∶(0-0.1)Al2O3∶0.3NaOH∶(0-0.4)SDA∶(44-88)H2O∶(0-0.2)NH4F。将凝胶在室温下搅拌2或24 h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放入150 ℃的均相反应器中晶化5 d,然后离心分离干燥,并在550 ℃下焙烧6 h以除去模板剂。焙烧后的催化剂原粉用1 mol/L的硝酸铵溶液在80 ℃水浴中交换两次,每次4 h,随后再次干燥并在550 ℃下焙烧6 h,得到氢型H-SSZ-13分子筛。将H-SSZ-13分子筛用0.1 mol/L的硝酸铜溶液在80 ℃水浴中交换4 h,液固质量比50,随后干燥并在550 ℃下焙烧6 h,得到Cu-SSZ-13分子筛。

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凝胶配比和合成条件制备的不同系列的Cu-SSZ-13分子筛分别记为SZ13-A-(Si/Algel)、SZ13-B-(Si source)、SZ13-C-(Al source)、SZ13-D-(SDA/Si)、SZ13-E-(H2O/Si)、SZ13-F-(taging)和SZ13-G-(F/Si),以分别考察凝胶Si/Al比、所用硅源、铝源、模板剂用量(SDA/Si)、水硅比(H2O/Si)、老化时间(taging, h)以及NH4F的用量(F/Si)的影响。

表 1 不同SSZ-13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及织构性质Table 1 Composition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1.3 样品表征

分子筛样品的硅、铝和铜元素在Atomscan16 TJA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仪(ICP-AES)上进行测定。

X射线粉末衍射(XRD)在日本Rigaku公司的MiniFlex II 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分析;射线源为CuKα,管电压30 kV,管流15 mA,扫描5°-40°,扫描速率为4(°)/min。

样品的形貌和晶粒尺寸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JSM-6700F型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上进行表征。

样品的比表面积在TriStar II 3020物理吸附仪上进行表征。100 mg样品提前在真空下处理8 h,然后在液氮温度下测氮气吸附等温线,用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法从相对压力0.05-0.25的吸附计算总表面积。

NH3吸附红外(NH3-FTIR)在布鲁克Tensor 27红外检测器上进行。0.05 g的分子筛催化剂压片后于350 ℃真空条件下处理2 h,降温过程中分别于350、250和150 ℃扫谱,然后降至室温进行NH3吸附,饱和吸附0.5 h后逐渐升温脱附,在升温过程中分别于150、250和350 ℃扫谱,扫谱完成后,将吸附前后的谱图进行差谱,得到最终的NH3吸附谱图。

采用ESR谱图分析样品中的孤立Cu2+离子,使用EMXPLUS10/12型ESR光谱仪上采集样品的ESR谱图,采集200-4500 G,频率为100 kHz,振幅为4 G,分辨率3 G。

图 1 不同Si/Al比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Figure 1 XRD pattern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in the synthesis gel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1SiO2∶(0-0.1)Al2(SO4)3∶0.3NaOH∶0.4SDA∶88H2O; JN25 as silicon source and aging for 2 h)

在Brucker Avance III 600 MHz 核磁共振仪上采集分子筛催化剂的27Al MAS NMR,共振频率为156 MHz,脉冲宽度1.7 μs,延迟时间1 s,转速13 kHz,参比样为1 mol/L的Al(NO3)3水溶液。

1.4 NH3-SCR脱硝催化性能评价

NH3-SCR脱硝催化性能评价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空速为60000或240000 h-1。将一定量催化剂在120 ℃下、N2中预处理1 h,随后降温到100 ℃,向固定床通入原料气(5.0 × 10-4NO、5.0 × 10-4NH3、5% O2,N2为平衡气),以5 ℃/min的速率加热,每升高25 ℃保持恒温30 min,尾气采用烟气分析仪在线检测,根据尾气中的NO残留浓度计算脱硝转化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硅铝比的SSZ-13分子筛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图1为不同硅铝比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SSZ-13分子筛的X射线特征衍射峰出现在9.6°、20.6°和30.6°等处。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Si/Al比范围内(5-200)都可以合成出纯相的SSZ-13分子筛,并且都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当初始凝胶硅铝比小于5或全硅(Si/Al比为∞)时,尽管出现了CHA结构特征峰,但强度较弱,结晶度较差。

图2为该系列分子筛的SEM照片。由图2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的晶粒大小分布均匀,且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分子筛晶粒逐渐增大。不同硅铝比的SSZ-13分子筛的元素组成及比表面积列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凝胶硅铝比逐渐增加,与最终产物的实际硅铝比的差距逐渐增大,例如凝胶配比为200的样品,其最终产物硅铝比仅为52,说明硅铝比增大后,晶化过程中一部分硅未进入分子筛骨架而随母液流失。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其负载的铜含量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骨架铝原子越来越少,可供离子交换的位点也随之减少,因此,经离子交换而得到的铜含量也越来越少,与文献所述的结果一致[6,20,21]。N2吸附表征结果显示,该系列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450-560 m2/g),且随着硅铝比的增加,BET比表面积与微孔表面积均逐渐降低。

图 2 不同Si/Al比的SSZ-13分子筛的SEM照片Figure 2 SEM imag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in the synthesis gel

在Cu-SSZ-13催化的NH3-SCR脱硝反应中,Cu2+离子是主要的活性中心,而离子交换后剩余的B酸位则能在反应中促进还原剂NH3的吸附。由于SSZ-13为微孔结构分子筛,因此,常用小分子NH3吸附红外光谱测量Cu-SSZ-13分子筛的酸性和酸量。图3为150 ℃时测量的NH3吸附红外光谱谱图,其中,1620 cm-1左右的峰为NH3吸附在L酸位点(主要为离子交换位的Cu2+离子)上的吸收峰,而在1450及1400 cm-1附近为NH3吸附在B酸位点上的吸收峰[22,23],分别源于吸附态N的对称振动和反对称振动。可以看出,随着Si/Al比的增加,分子筛中B酸及L酸的含量依次降低,相应的催化活性也随之降低。

Cu-SSZ-13分子筛中孤立的活性铜物种通常可以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ESR)来检测。图4为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分子筛的低温ESR谱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高场强下,3280 G处出现一个负峰,该负峰的深度表示孤立Cu2+离子的含量[24,25];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孤立Cu2+离子的含量逐渐降低。此外,在低场强下,孤立Cu2+显示特殊的四重特征峰,其强度变化规律与高场强下相同。

图 3 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FTIR谱图以及B酸位点示意图Figure 3 NH3-FTIR spectra (upper)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in the synthesis gel and schematic diagram of different B acid sites (lower)

图 4 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分子筛的低温EPR谱图Figure 4 EPR spectra collected at 150 K for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in the synthesis gel

图5为60000 h-1的低空速下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低温区和高温区,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其NO转化率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孤立的活性Cu2+物种逐渐减少。而在中温区,所有样品的NO转化率均可达100%。其中,Si/Al比为10的SZ13-A-10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H3-SCR活性,在150 ℃时,其NO转化率可达75%,且在中高温区依然有较高的脱硝活性。

图 5 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活性Figure 5 NH3-SCR activity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in the synthesis gel(GHSV=60000 h-1)

2.2 不同硅源及铝源对SSZ-13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硅溶胶(JN-25)、白炭黑(fumed silica)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合成了硅铝比相当的SSZ-13分子筛,图6为不同硅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由图6可知,以硅溶胶为硅源合成的SSZ-13具有最高的结晶度,白炭黑为硅源时结晶度次之,而TEOS合成的SSZ-13结晶度最低(表1)。同时,由扫描电镜照片(图7)可以看出,采用TEOS所合成的SZ13-B-TS样品的晶体颗粒较大,而采用硅溶胶和白炭黑合成的SZ13-A10和SZ13-B-FS样品的晶体颗粒较小。这是由于不同硅源的水解速率不同,从而导致溶胶/凝胶中的硅酸根离子浓度和所产生的晶核数量有较大差别。当溶胶中硅酸根离子浓度较低时,不能充分与模板剂胶束相作用,导致分子筛晶格结构缺陷较多、结晶度较低。正硅酸乙酯中的聚硅酸根水解速率较慢,因此,所得到的SSZ-13样品的结晶度也较低[26,27],同时与铝酸根反应生成的晶核也较少,可以得到较大晶粒。硅溶胶与白炭黑中的聚硅酸根水解速率较快,能快速与铝酸根发生作用产生大量晶核,因此,最终得到的SSZ-13分子筛晶粒较小[27]。

图 6 不同硅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Figure 6 XRD pattern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using different silica sources (with the gel composition of 1SiO2∶0.05Al2(SO4)3∶0.3NaOH∶0.4SDA∶88H2O; aging for 2 h)

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三种样品具有相近的硅铝比,但是SZ13-B-FS上交换的铜含量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其晶化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非骨架铝,而进入分子筛骨架的铝原子较少,骨架中可供铜离子交换的位点较少,导致最终SZ13-B-FS分子筛上的铜含量较少。

对比三种分子筛NH3-SCR活性(图8)可以发现,由硅溶胶合成的SZ13-A-10催化活性最高,白炭黑合成的SZ13-B-FS活性略低,而正硅酸乙酯合成的SZ13-B-TS由于其较低的结晶度及较少的活性铜含量,活性最差。

图 7 不同硅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SEM照片Figure 7 SEM imag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by different silica sources (SZ-13-B-TS, TEOS; SZ13-B-FS, fume silica; SZ13-A-10, JN25)

沸石分子筛一般是在弱碱性介质中的合成,由硅酸盐和铝酸盐的共聚而形成。除硅源外,铝源也会影响两者的聚合,进而影响分子筛的骨架铝状态及其催化性能[27]。图9比较了几种不同铝源(硫酸铝、氯化铝和氢氧化铝)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由图9可知,以硫酸铝为铝源合成的SZ13-A-10样品的结晶度最高,氯化铝为铝源时得到的SZ13-C-AlCl3次之,而由氢氧化铝所合成的SZ13-C-Al(OH)3结晶度最低。由扫描电镜图片(图10)可以看出,不同铝源合成的SSZ-13样品晶粒大小也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铝源水解速率不同,水解速率越快,与硅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的晶核数量越多,所得到的分子筛晶粒越小。

同时,采用27Al NMR谱图比较了不同铝源所合成SSZ-13分子筛样品中铝的状态;如图11所示,不同的铝源合成的分子筛样品中铝的状态具有较大差别。由于以硫酸铝为铝源合成的SZ13-A-10样品中骨架铝含量多,受环境限域效应的影响,骨架铝会发生扭曲[28,29],因此,其在化学位移为58处的特征峰宽化而不对称。氯化铝为铝源时得到的SZ13-C-AlCl3样品中骨架铝含量较少,骨架铝均呈规则的四配位结构,该特征峰较窄且对称,而用氢氧化铝所合成的SZ13-C-Al(OH)3样品中六配位非骨架铝(化学位移为9)含量最多。

图 8 不同硅源合成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活性Figure 8 NH3-SCR activity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using different silica sources (GHSV = 60000 h-1)

图 9 不同铝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Figure 9 XRD pattern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using different aluminum sources

图 10 不同铝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SEM照片Figure 10 SEM imag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by different aluminum sources

图 11 不同铝源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 27Al NMR谱图Figure 11 27Al NMR spectra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using different aluminum sources

如图12比较了不同铝源所合成的Cu-SSZ-13催化剂在240000 h-1高空速下的NH3-SCR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以硫酸铝为铝源合成的Cu-SZ13-A-10分子筛样品催化活性最高,在200 ℃下NO转化率达60%。由于氯化铝所合成的SZ13-CAlCl3样品中骨架铝含量少,活性Cu2+离子的有效交换位点也较少,导致其催化活性较差。

图 12 不同铝源合成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活性Figure 12 NH3-SCR activity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using different aluminum sources(GHSV = 240000 h-1)

2.3 不同水硅比及模板剂用量对SSZ-13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水含量和模板剂使用量过多会提高合成成本及加重环境污染,过少则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探讨合适的水及模板剂使用量。图13为不同水硅比及不同模板剂用量下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可以看出,水硅比对分子筛结晶度无明显影响,而随着模板剂含量的增加,结晶度随之增加;在无模板剂的情况下,只能得到无定型二氧化硅。

图 13 不同模板剂含量(a)和不同水硅比(b)合成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Figure 13 XRD patterns of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H2O/Si ratios (a) and different OSDA contents (b) in the synthesis gel

从SEM照片(图14)可以看出,水硅比的变化对分子筛晶粒大小影响不大,当水硅比为88时,其晶粒略大于其他样品。然而模板剂用量对分子筛粒径具有较大影响,随着模板剂用量的减少,其晶粒越来越大,当模板剂用量降为0.1时,其晶粒大小可达2 μm以上。这是由于模板剂含量越多,初始凝胶中形成的晶核越多,分子筛产品晶粒也就越小。

对比两系列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及催化活性(图15)可知,水硅比对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Si/Al比及Cu/Al比均无显著影响,从而其催化活性也无较大差异。而模板剂含量影响了分子筛负载的铜含量;模板剂含量较低时,分子筛上交换的活性铜含量减少,从而使其活性降低。当模板剂用量高于0.3时,Cu-SSZ-13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在150 ℃时,NO转化率可达70%以上。

图 14 不同水硅比及不同模板剂含量的SSZ-13分子筛的SEM照片Figure 14 SEM imag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H2O/Si ratios and different OSDA contents in the synthesis gel

图 15 不同模板剂含量(a)和不同水硅比(b)合成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活性比较Figure 15 NH3-SCR activity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OSDA contents (a) and different H2O/Si ratios (b) in the synthesis gel (GHSV = 60000 h-1)

2.4 F-离子及老化时间对SSZ-13分子筛合成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老化时间长短以及F-离子的引入会对分子筛晶粒大小产生较大影响[10,30-32]。通过改变老化时间及引入不同量的F-离子,得到一系列其他参数相近但晶粒大小不同(0.38-4.81 μm)的SSZ-13分子筛。由XRD谱图(图16)可以看出,该系列分子筛具有相近的结晶度。当老化时间由2 h提高到24 h时,其晶粒大小由660 nm降为380 nm。

图 16 不同F含量及不同老化时间制备的SSZ-13分子筛的XRD谱图Figure 16 XRD pattern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F contents in the synthesis gel and different aging times

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H4F,可以使分子筛晶粒增加至微米级别;当F含量为0.1、0.15及0.2时,分子筛晶粒大小分别为4.8、2.1及1.1 μm,所合成的样品呈均匀的球状(图17)。由表1可以看出,该系列催化剂的Si/Al比及铜含量均相近。对比该系列样品的NH3-SCR活性(图18)可知,纳米级别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微米级Cu-SSZ-13,这表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晶粒大小也会影响Cu-SSZ-13的催化活性;分子筛晶粒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

图 17 不同F含量及不同老化时间制备的SSZ-13分子筛的SEM照片Figure 17 SEM images of various 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F contents in the synthesis gel and different aging times

图 18 不同F含量及不同老化时间制备的Cu-SSZ-13分子筛的NH3-SCR活性Figure 18 NH3-SCR activity of various Cu-SSZ-13 zeolite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F contents in the synthesis gel and different aging times (GHSV = 60000 h-1)

如表1所示,所有SSZ-13分子筛样品的比表面积相近,约500 m2/g,其孔分布也相似,主要由CHA型SSZ-13分子筛特有的微孔(< 1 nm)和少量晶粒堆积形成的晶间介孔组成[27]。总的来说,不同SSZ-13分子筛样品织构性质上的少许差异对其NH3-SCR催化性能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当采用JN25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凝胶中Si/Al比为10左右、模板剂用量SDA/Si比高于0.3、水硅比高于44、老化时间长于2 h时,所合成得到的Cu-SZ13-A-10分子筛催化剂的NH3-SCR脱硝性能最优。对该催化剂样品进行水热稳定性及抗硫性能测试,结果如图19所示。可见,经700及800 ℃水热处理12 h后,Cu-SZ13-A-10分子筛催化剂仍保持与新鲜样品相近的催化活性,而在800 ℃处理100 h后,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在原料气中加入1.0 × 10-4SO2后,Cu-SZ13-A-10分子筛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低于300 ℃时活性受损严重,而在300-500 ℃,催化活性得以恢复。这是由于低温下大量的硫酸铵沉积在催化剂表面,覆盖了催化剂孔道及活性物种,使得NH3-SCR催化活性下降;而这些硫酸铵物种可以在高温下被分解,从而使催化活性得以恢复[33]。

图 19 Cu-SZ13-A-10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a)及抗硫性能(b)测试Figure 19 NH3-SCR activity of the Cu-SZ13-A-10 catalyst after hydrothermal treatment in stea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a) as well as that by adding 1.0 × 10-4 SO2 in the feed (b)(GHSV = 240000 h-1)

3 结 论

采用传统水热法合成SSZ-13分子筛,详细考察了有机模板剂(OSDA)用量、硅源、铝源、水硅比、硅铝比以及老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SSZ-13分子筛形貌的影响;采用铜离子交换法制备Cu-SSZ-13分子筛,用于NH3-SCR脱硝,研究了分子筛晶粒大小、酸性及Cu2+位点等特性对其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这些制备参数对SSZ-13分子筛形貌、结晶度和活性铜物种以及Cu-SSZ-13的NH3-SCR脱硝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SSZ-13分子筛的硅铝比越高,其晶粒越大,所负载的活性铜含量越低,NH3-SCR催化活性也越差。硅溶胶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所合成的SSZ-13分子筛晶粒较小,结晶度较高,所得到的Cu-SSZ-13催化剂其NH3-SCR活性也最好。较高的水硅比所合成的分子筛晶粒较大,而增加模板剂的用量有利于提高SSZ-13分子筛的结晶度,降低其晶粒尺寸。老化时间越长,SSZ-13催化剂晶粒越小,其Cu-SSZ-13催化活性越高。

当采用JN25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凝胶中Si/Al比为10左右、模板剂用量OSDA/Si比高于0.3、水硅比为高于44、老化时间高于2 h时,所合成得到的Cu-SZ13-A-10分子筛催化剂的NH3-SCR脱硝性能最优,在240000 h-1的高空速下,200 ℃时NO转化率达60%左右,且在中高温区NO转化率保持为100%。相关研究结果对SSZ-13催化剂形貌的调控以及高性能NH3-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结晶度催化活性分子筛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分子筛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展望
Nd掺杂氧化锌/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Fe3O4@SiO2@TiO2@Ag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有机染料分子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13X/SBA-1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银耳状FeN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彩棉纤维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及其在材料表征实验的研究综述
SAPO-56分子筛的形貌和粒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