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CT 及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2022-12-14宁成虎

大医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颈动脉颈部斑块

苗 莉,王 娴,宁成虎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脑卒中(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因脑部血管栓塞或骤然破裂导致脑组织供血障碍诱发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种[1]。流行病学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所有脑卒中中占75%~80%[2]。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急诊常见病,具有极高的患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而颈部血管狭窄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3]。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识别颈部血管狭窄,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既往临床多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达到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目的,是诊断脑卒中的金标准[5]。但该诊断方法有创,且诊断费用较高,难以作为一线诊断方法普及推广。影像学是目前临床比较推崇的诊断方法,CT 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螺旋CT 诊断等均是常用诊断方法,但诊断价值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比较分析CT 诊断、MRI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2 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 例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9 例,女性患者有41 例;年龄59~80 岁,平均年龄(62.19±7.64)岁;合并症:高血压60 例,2 型糖尿病30 例,血脂异常30 例,冠心病10 例。本研究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上)》[6]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下)》[7]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重症肝肾功能障碍病史或正在接受肝肾功能障碍对症治疗;②有颈动脉剥脱史;③对比剂过敏者。

1.2 检查方法 CT 诊断采用飞利浦256 螺旋CT机(无锡西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PHILIPS Brilliance iCT),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上缘-颅顶部位。管电压是120 kV,管电流是500 mA,扫描时间是4~6 s,层间距是0.625 mm,层厚是0.625 mm,准直器宽是为32.000×0.625 mm。首先进行常规平扫,明确常规平扫图像中的基底层部位,将其设为感兴趣层面,按照4~5 mL/s 的速度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即碘普罗胺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41,规格:100 mL ∶62.34 g)50 mL 行静脉滴注,之后给予1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处理,在5 mL 及33 mL 时记录相应扫描数据。获取扫描图像后,之后进行图像虚拟现实(VR)、医学影像物理(MIP)、平面三维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重建处理。MRI 诊断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型号:S2 000],切换率设置成200 mT/(m·ms),梯度线圈场强是45 mT/m,通过三维电脑(3D -PC)有效定位患者的颈动脉分叉、狭窄部位,分别实施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飞行时间法成像(TOF)、栀子加权成像(PDWI)等序列扫描。双侧颈动脉进行扫描时通过梯度回波(GRE)序列完成并定位;颈动脉扫描时应用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层厚2 mm,层间距0 mm;应用双翻转恢复T1WI序列时,层厚3 mm,层间距1 mm,将颈动脉分叉部位作为中心,完成横轴扫描;通过薄层横轴进行斑块扫描时还需添加脂肪抑制,层厚2 mm,层间距0 mm,另外进行不加脂肪抑制扫描;通过双回波横轴再次进行斑块扫描时还需获取T2WI 与PDWI;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扫描斑块中心、采用T1WI 序列通过斜矢状位以及椎体矢状位扫描颈动脉、采用串行端口控制台重定向表(SPCR)序列都对患者的复杂斑块上下范围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此时层厚2 mm,层间距0 mm。采用T1WI 序列对患者的斑块实施横轴延迟增强扫描。选取患者的显示斑块及血管清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脂质、钙化与纤维帽等多种成分,并进行斑块信号评价。DSA 诊断流程:采用血管造影机(Philips,型号:FD-20),通过改良版本股动脉穿刺反行血管造影操作,检查期间需有选择性地选取颈动脉进行造影,穿刺成功后注入对比剂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96,规格:10 mL ∶3 g(I)],20 mL/次,注射速度为15 mL/s,之后自正位、侧位以及斜位3个方向成像。获取图像后通过goldviewing 软件测量分析,检测出颈内动脉正位、斜位及侧位图像中的最狭窄管径,并计算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CT 及MRI 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颈动脉狭窄评估标准[8]如下,颈动脉狭窄程度=(1-狭窄部位直径狭窄/远端部位正常直径)×100%,结合狭窄程度将患者纳入5 级指标中。颈动脉正常,无狭窄为0 级;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属于轻度狭窄为1 级;颈动脉狭窄程度50%~69%,属于中度狭窄为2 级;颈动脉狭窄程度70%~99%,属于重度狭窄为3 级;颈动脉狭窄程度100%,属于完全闭塞为4 级。②比较CT 及MRI血管内-中内膜厚度。通过CT 诊断、MRI 诊断获取,计算平均值,共统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的平均值。内-中内膜厚度评估标准[9],检出值<1.0 mm 则为正常,检出值在1.0 mm~1.5 mm代表增厚,正常及增厚均表示无斑块形成,检出值>1.5 mm 代表斑块形成。③比较CT 及MRI 斑块诊出率。根据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检出情况,明确斑块形成患者数量,统计CT 诊断、MRI 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及MRI 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比较 130 例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均经DSA 确诊缺血性脑卒中,诊出率100%;其中120 例患者经DSA 确诊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92.31%;针对诊出的120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T、MRI 诊断,其中0 级狭窄10 例,1 级狭窄22 例,2 级狭窄56 例,3 级狭窄30 例,4 级闭塞2 例。CT 诊断、MRI 诊断的0 级狭窄、1级狭窄、2 级狭窄、4 级闭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诊断的3 级狭窄检出率、颈部血管狭窄总诊出率高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 及MRI 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比较 [例(%)]

2.2 CT 及MRI 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比较 MRI 诊断的血管内-中内膜厚度高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及MRI 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比较(mm,±s)

表2 CT 及MRI 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比较(mm,±s)

注:MRI:磁共振成像。

组别 例数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MRI 诊断 130 1.49±0.34 0.97±0.23 1.17±0.25 CT 诊断 130 1.35±0.32 0.91±0.21 1.06±0.23 t 值 3.419 2.197 3.692 P 值 0.001 0.029 0.000

2.3 CT 及MRI 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比较 MRI 诊断的斑块诊出率大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及MRI 斑块诊出率比较 [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病,因大脑供血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缺血的影响范围可将脑缺血分为局限性脑缺血和弥漫性脑缺血。临床调查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狭窄程度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通过该指标还可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10]。目前用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较多,其中DSA 诊断可将患者的颈动脉实际情况清晰呈现在诊断医师面前,辅助诊断医师明确患者的颈动脉实际狭窄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数据指导[11]。但该诊断方法具有较大创伤与风险,诊断费用偏高,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因此,未作为临床一线诊断方法普及。在这种情况下,CT 与MRI成为临床新的研究方向。

CT 诊断具有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及辐射剂量小等多种优点,得以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12]。该诊断方法还可清晰显示患者头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准确测定斑块分布情况及斑块种类,有利于脑血管疾病准确诊断并辅助临床确诊疾病。MRI 诊断近年高速发展,实际应用表明,MRI 诊断的软组织及血管等部位成像效果理想,在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在颈部血管狭窄诊断中,通过切换不同序列,可清晰准确观察患者的血管内壁、血管外壁、血管管腔情况,还可利用定量分析明确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确诊颈动脉狭窄提供更丰富、可靠的数据支持。有研究指出,通过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部血管狭窄情况[13],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诊疗价值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诊断的3 级狭窄检出率、颈部血管狭窄总诊出率高于CT 诊断,MRI 诊断的血管内-中内膜厚度高于CT 诊断,MRI 诊断的斑块诊出率大于CT 诊断。分析其原因,虽然CT 诊断可获取较好的诊断结果,图像相对清晰,具有较好的组织分辨率,但对于血管闭塞24 h 以内、病情相对轻微、脑组织病变不明显患者,CT 扫描难以清晰显示患者的脑组织变化,尤其是大脑底部及后颅窝两个部位,存在较多伪影干扰,导致该部位的梗死病变无法及时发现,不利于患者早期救治。而MRI 诊断可进行多序列切换扫描,获取更全面、更立体的图像信息,充分评估血管状态,早期识别血管狭窄。现今MRI 的DWI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广泛应用,发病90 min 内DWI 均会显示梗死病变核心部位有高信号状态,95%及以上患者的病变情况均可通过DWI清晰显示出来,因此,MRI 诊断价值相对较高[14]。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采用MRI 诊断,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与斑块诊出率更准确,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颈部斑块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