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碳排放价值链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2-12-14广东中检源检测有限公司李艳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价值链温室绩效评价

广东中检源检测有限公司 李艳

近些年,我国提倡节能减排,并确定2030年碳达峰目标。而企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关键要素,其在经营存续期间,应当坚持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逐渐走向低碳经营。

一、碳排放指导下的价值链构建

基于波特价值链的模型,加入温室示意,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中碳排放在相应价值链上的演进过程,由此构成碳排放价值链的基本架构。按照图1内容,虚线代表循环的过程,也就是温室元素的行动路径。在进货、生产及销售的价值链中,把企业内外环境有效衔接起来。在企业外部环境中,温室元素集中在原材料上,借助企业采购行为,来到公司内部,投入到生产加工中。而在生产阶段,企业能借助各种有效控制碳排放的方法以及升级生产机组,原材料加工期间实施降碳处理。另外,还会有少数温室元素会在生产时跟着废水或其他废弃物从企业排出。其余温室元素则是依托于原料转化为产成品。销售阶段,产品携带温室元素转移到企业外部。假设企业可以及时收集再利用废旧产品,相应的温室元素会随之进入企业内容,继续参与降碳处理。其余没有回收的产品,相应温室元素便会留存于企业外部,威胁大气与自身[1]。

图1 碳排放价值链

在碳排放价值链上,除上述环节外,还涉及规章制度、人力资源与基础设施此类辅助性元素,其贯穿于每个价值链阶段,对温室元素运行轨迹产生间接干扰。

二、碳排放价值链下绩效评价体系结构

结合当前研究情况来看,关于绩效评价,通常会选择平衡记分卡方法,强调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以环境条件对绩效的影响层面来看,大多选择“插入”方法,就是把设定评价指标直接插进既有评价体系中,当成评价的一个新单元。针对企业该方面的评价体系建设,为保证全面性与合理性,此处选用环境绩效评价,并结合基本运行状况与效果,根据前文所述的价值链结构,形成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即环境情况、经营绩效与管理绩效。

(一)环境情况

环境情况应当是绩效评价体系里最为基础的部分,可以描述及评价企业如今面对的外部环境状况。此处主要讨论企业所在环境中碳排放现状,比如所在领域碳排放总量、地区空气情况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

(二)经营绩效

此项评价指标可以说明企业在现实生产作业期间,对于环境质量的控制能力。按照前文对于碳排放价值链的叙述,把其中的主体活动归纳到经营绩效范畴内,实施全面评估,具体包含进货与生产、销售。以温室元素活动路径来讲,“进货”可以评估进入企业的原料温室元素浓度,由此描述在原料阶段企业把控碳排放的水平。而在“生产”中,绩效评价可集中在机械和技术、生产期间碳排放与回收再利用。其中,机械和技术能够衡量企业在降碳措施上的投入水平;生产期间的碳排放,可以评估企业在该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回收再利用能够反映出企业循环利用的水平。以上述三项指标评估生产阶段,企业表现出的低碳认识以及解决温室元素的能力。在产品销售阶段,评价角度应当落在产品上,评价流入市场产品的温室元素含量,还有企业是否有回收再利用的动作,由此评判企业在外销产品中排出与留存在外部环境中的温室元素规模[2]。

(三)管理绩效

这是以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对企业控制碳排放能力加以评价,其属于一项辅助类的评价内容。根据碳排放价值链,管理绩效涉及人力资源与企业规章制度两项。前者是评估全员个人的低碳认识,具体可针对相关主题培训活动等方面展开评价;后者是针对企业内部制度设定考量,涉及环境管理价值、减排目标、参加碳排放交易权的情况、披露碳排放的全面性等。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探究

(一)明确评价指标

首先,环境情况指标。对于企业此项指标的评价,先应按照当前经营性质,并结合生产所在地或是主要碳排放区域,当成评价环境的对象,尽可能真实反映出碳排放的现实状况。相关定量分析标准是外部环境的碳排放率,也就是具体评价地区年度碳排放量和我国当年总碳排量之间的比值。此数值越大,意味着企业当前所在地区环境越不适合开展低碳经营。

其次,经营绩效指标。按照企业经营流程,一是采购活动,此部分选取的具体评价标准包含低碳原料比重以及绿色供应商比例。这两个比值增加,说明企业在采购活动中引进温室元素的概率偏小,从源头处利于控制碳排放。二是生产活动,由于对此的评价一般考虑各类低碳措施的投入问题,所以可选用的衡量参数是低碳研发费用比重以及碳排放的下降率。前者是相关研发费用占年度研发总投入的比重;后者为本年借助低碳生产降低的碳排放量占去年实际排放总量的比重。另外,对生产加工层面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生产活动期间的碳排放情况,所以应当设置绿色能源使用率与碳排放比率、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分别来讲,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就是绿色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用量的比例;碳排放比率就是生产期间碳排放占比;能源消耗的增长率是指年度能源使用增长幅度占去年能源使用总量的比值。回收再利用,涉及的评价标准包含:产品回收率,企业回收废旧产品的情况;循环利用能源的减排率,也就是企业借助循环利用的方法,为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情况。三是销售活动,在该环节中主要涉及产品与包装。以产品的视角来讲,建议将“绿色产品的销售占比”当成评价标准;包装上则选用绿色包装产生的节约效益。

最后,管理绩效。一方面,人力资源倾向于职工低碳认识,能选择人员培训的视角实施评价,比如相关培训活动的投入比率,涵盖的具体指标有培训经费、参加人数以及培训次数等。通过对此的评价能反映出企业内部低碳经营理念的推广效果,由此间接体现出企业对减排的实施力度。另一方面,规章制度。相关人员可针对低碳管理机制的执行现状与内部管理人员对此的关注度,实施综合性评估。

(二)引入绿色EVA

以层层递进的思路,对每类目标涉及的指标进行详细划分后,应当立足于碳排放价值链,制定顶层的绩效评价目标。在常规理念下,经济增加值应当是经营绩效的唯一评价标准,未能注意到企业自身运营对于所处空间环境的干扰,所以此处引入绿色EVA,进一步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其中绿色EVA表示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考量自身的环境收益和成本,把短期财务层面上的效益用经营管理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后经济增加值取代。而该指标的运算方式是增减调整法,即传统EVA加上环境收益,并扣除环境成本[3]。

以绩效评价层面来讲,上述指标运算方法是根据传统EVA实施增减调节,相当于绝对数调整,很显然精准性可能略有不足。另外,环境收益与成本实践运算难度大,而且国内碳排放市场并不成熟,不能实现全面统一。对此,基于前文梳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绿色EVA。经过整理调整后,绿色EVA等于传统EVA、企业所有碳排放绩效指标之和、指标相应权重三者相乘。在此基础上,可确定绩效评价体系最终目标是实现绿色EVA的最大化。

(三)设置指标权重

在构建碳排放价值链下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当给其中所有指标权重均设定适宜的权重,以此衡量指标对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对绿色EVA的影响力。另外,因各个评价单元对企业环境管理及绩效的实际作用会有差别,而且相应指标本身的特性也有差别,所以无法“一刀切”处理。本文结合相关调查结果与学术研究成果,确认不同模块评价权重(见表1)。

表1 绩效评价体系各模块权重

按照各个评价模块的划分,经营绩效下设的具体指标的权重划分为:采购活动下,环保原料比例指标占8%、绿色供应商比重占5%;生产活动下,低碳研发经费比重占7%、碳排放下降率占8%、绿色能源消耗率占5%、碳排放比率占8%、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占7%、产品回收率与循环利用的减排率占比均为6%;销售活动下,绿色产品的销售比例占6%、绿色包装带来的节约效益占比为5%。

(四)绩效评价方法

实际企业绩效评价中,选择定量评分的方式,基本可以反映出每项指标的真实情况。具体操作流程是:根据前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企业所处领域的总体节能减排状况加以衡量,而所得结果可成为之后评价工作的评价标准。基于此,以评价体系结构为依据,对具体企业情况实施评估,获取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值,按照既定的判断标准,对企业每项指标在领域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与打分。此时形成的分数就是传统EVA,按照不同指标实际影响方向及权重,加权调节得EVA,由此得出绿色EVA结果[4]。

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分析

以某企业连续两年公布的数据,实施绩效评价。传统EVA的运算方法是:在企业税后的经营利润中,扣除投入资本乘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后的额度。在选定时间的第一年,该企业的EVA达到736.640万元左右,第二年EVA超过1025.851万元左右。

(一)环境情况

该企业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而且还参加当地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活动,所以由此确认外部环境评价对象。两年间,当地碳排放量是14500万t与10769万t,把本地碳排放量在国内的比重视为环境情况的碳排放率。

(二)经济绩效

首先,采购活动,该企业在经营中和全部合作供应商签订相关的责任协议,如此才能成为在线试用的合作方。根据企业设定的供应商认证程序,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与原料、零件等,都要经过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出具相应批次的合格报告。

其次,生产活动。低碳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因为企业没有披露完整的经费明细,但公开低碳项目的实际影响,所以仅能以此代替。其中,第一年开展两个碳减排项目,成功降低9196t的碳排放量;第二年公开三个项目,节约量超过949t,占当前碳排放总量的0.56%。碳排放下降率,按照披露数据显示第一年碳排放量是下降的,但第二年出现略微上涨。绿色能源的消耗率,该企业生产运营期间主要消耗的能源有:外购电、汽油与柴油、天然气、自来水以及液化石油气。这两年绿色能源消耗率分别是3.08%、3.24%。碳排放比率,该企业经营范围内有两个主要产品,A产品在前期生产制造环节中释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生命周期的八成以上,B产品在该阶段的碳排放仅有2%上下。而两年间二者的销量总和占主营业务62.84%与66.63%,通过加权计算后,最终确定的碳排放比率为52.28%和55.30%。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该企业把耗用的全部能源均转化成标准煤量。其中研究时间内的第一年,折合成标准煤量有2.08万t,同比降低4.04%;第二年则有2.19万t,同比提高5.26%。产品回收率,该企业在早期设计时就贯彻生态化的指导理念,格外注重产品本身的可回收性,从生产原料上入手令产品回收率都能达到75%以上,并且再利用率也有65%。第一年,该指标处于80%到95%之间,而第二年未披露相关数据,所以选取中值。在循环利用的减排率方面,该企业还有缺陷。

最后,销售活动。绿色产品的销售比例,该企业始终重视产品对于环境的危害,并设置相应的周期性评估体系,尽可能下调对环境的威胁限度,使产品回收率能超过75%。因为企业未披露相关方面的数据,所以取值为75%。绿色包装带来的节约效益,第一年该公司继续实施绿色报账,节省包材购进与运输成本达到44.5万元以上,第二年有多个产品变成绿色包装,节省购入费用130万元。

(三)管理绩效

一方面,人力资源。企业开展数千人的培训活动,涉及环境管理与职业健康管理。因为不能通过公开信息掌握此方面实际消耗的费用,所以用培训人数占全员的比例。企业制度方面,始终秉承低碳经营,已经有不小的成果。但在强化人员意识与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还有不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绩效评价中,介入碳排放介质链,有利于从全部经营环节,判断碳排放状况对于企业实际绩效的作用,由此构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借此能体现出低碳经营的价值,并尝试在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绿色EVA,继而说明控制碳排放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猜你喜欢

价值链温室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