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凌河水系实况与治理保护

2022-12-14辽宁师范大学侯棋桐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流域监控

辽宁师范大学 侯棋桐

大凌河为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流淌,其流域面积之内涵盖643条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条流域面积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型河流,3条流域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河流,全长447公里,大小支系交错纵横,水系流域范围涉辽宁省朝阳、锦州、阜新、盘锦、葫芦岛五个地级市,流域面积达2.33万平方公里。大凌河主干横穿辽西,在锦州湾汇入渤海,在辽宁西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大凌河流域早在十万年前即有人类群居生活,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演绎了无数遗迹与传说。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赋予自然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大凌河作为辽西地区的血脉河,是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对象。然而大凌河流域内因季风性气候的不稳定性,致使自然灾害治理难度提高。研究大凌河对于辽西地区生态的稳定性和灌溉水源的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故可见对其生态治理与保护、科学开发势在必行。

为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实现大凌河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大凌河发展方向与目标实现路径。

一、基本问题

大凌河流域内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为典型温带季风气候,西部部分地区则为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交替地带,且大部分属寒温带中炎热型气候,受西太平洋低压暖气团与西伯利亚高压冷气团及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则少雨干燥,是辽宁省区域范围内的干旱地区。大凌河流经地区覆有碎屑岩、火山岩和黄土地貌区,含沙量达57千克/立方米,流域内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洪峰起伏不定且剧烈。据1956-2000年资料统计,大凌河多年平均流量52m/s,枯水期平均流量38.1m/s,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大凌河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由南向北递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多集中于6、7、8、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而7、8两月更为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55%左右。且大凌河流域为辽宁省日照时数较长的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2850h左右;初霜最早在8月下旬,终霜最晚在5月下旬;年最大冻土深度147cm;年最大积雪深度20cm左右。土地条件相对较为恶劣。结冰期长,且具备发生凌汛的条件,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监测预警。大凌河入海口生物物种丰富,大量鸟类在此栖息、繁衍,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近年来,人工堤坝割裂了河口滩涂,以致天然潮沟连通性受损,对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以上一系列因素影响,大凌河流域同时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问题。同时监管手段相对单一,缺乏视频监控、遥感等可视化监控手段,未实现实时全方位监控研判及指挥调度。相关数据之间未进行整合关联,监测、监管、执法等工作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综合监管能力,缺乏生态环境相关信息的整合。(见图1)

图1 大凌河流域主要问题

二、预期方向

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凌河流域源头地区水环境治理,目前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未完成全部相关数据的大汇聚,在部分支撑类数据上存在协调困难,如本文所提到的区域行政规划所形成的隐形屏障,并且各项政策和项目也无法协同统一,这将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政策协调。因此,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型信息与数据的应用以及协同共享,建立有效的数据集中管理、应用机制,基于水环境治理数据现状,充分考虑各类风险问题,在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应用等环节需要尽可能保证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准确,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加强对相关数据的质量控制以及应用,并提前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水环境治理工作配套制度需要加强。且信息化平台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监管的一种手段,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辽宁省生态环境对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以及对应配套措施的监管制度,信息化平台发挥真正价值的前提是政府政策以及配套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支撑,信息化平台无法发挥最大价值。故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落实省生态环境部门对于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以及环境执法的配套制度,全面体现本项目信息化平台在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价值,有效实现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动态监管。

对于主要流经地区,相比之下自然影响相对较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偏大。故在此地区增加监管手段,通过AI应用+卫星遥感,进行三维立体监管,整合、拓展、关联相关数据资源,达到全要素监测分析、全时段预警防控。统一信息运用设计于此段区间至关重要。对于主要流经地区所需要的数据如下:

(1)各个水质监测站名称位置等信息。

视频监控数据

大凌河水质监测站数据

大凌河浮船站监测数据

大凌河视频监控数据

(2)执法人员数据,包括执法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数据。

企业执法数据,包括企业名称、执法时间、执法意见、最终处置结果等信息。

企业行政处罚数据,包括企业名称、处罚时间、处罚内容、处理人员等信息。

企业执法数据。获取大凌河流域企业执法数据,对企业执法情况统计分析。

企业行政处罚数据。获取大凌河流域工业与集约化大规模农业企业行政处罚数据,对企业行政处罚进行统计分析。

(3)入大凌河排污口档案信息,包括排污口名称、位置信息等。

入大凌河排污口监测数据,包括监测值、监测时间、超标情况等数据。

入大凌河排污口档案信息,获取大凌河流域排污口档案与监测数据。

污染源动态库数据,包括污染源名称、位置等信息。

系统设计方案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本地有关法规及执行行业标准;信息的分类及编码应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具体实现的技术,采用基于行业标准和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架构,这样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以及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扩展性。由于大凌河流域内涉及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大量数据交换,数据标准化也是重要原则,数据标准化包括通用的词汇和数据的定义。数据标准化非常重要,它可以消除一个组织的数据冗余,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快捷地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及传送。可靠性在本项目中也非常重要,需要与其他外部系统等进行大量的信息交互,一旦出现问题,其波及范围大。为了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设计必须在部署时能够避免由于关键系统单点故障而导致关键子系统不能运行的风险;采用成熟的经过严格测试和试运行过的工具和通用模块;设计完整、可靠的数据备份方案,建立严格的备份制度和检查制度,以保证备份工作的及时和正确。

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人类活动的适当限制也有益于大凌河的保护与管理,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发进行铺垫。以政策性制度化的安排建议为大凌河流域内排污企业进行合格性验收与规划,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以排放额可售机制总体限定排放量,维护社会企业正常运转,有关部门加强大凌河安全隐患教育。由于冬春季节性融化与夏汛的威胁,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规避。同时加强大凌河流域内水库的保护工作,运用以上数据严格检测违规行径与活动,保持大凌河自然资源的稳定性。执法人员也应及时获取告警信息、提升执法效率、记录执法过程、反馈执法结果。

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整合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壤类型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土壤养分数据及土壤变化数据等,结合历史数据,建立大凌河流域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及变化等数据集。大凌河流域危废和固废数据整合接入相关数据,如危废经营主要产品及原材料、一般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固废综合利用或处理设施、大凌河流域执法数据整合执法人员信息、位置信息、违法信息,利用数字、统计图等方式对大凌河流域的执法信息、发现问题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数据进行动态展示。整合接入水利部门数据,包括水温、水位、水质、流量、流速、降雨量、溶解氧、浊度、pH值、气温、蒸发量等。同时接入监测站摄像头监控,可在三维场景中播放监控视频。污染源在线视频监控数据,包括污染源监控企业废水废气排污口实时视频监控数据、大凌河污水处理厂重要处置环节及进水口和出水口视频监控数据、固体废物重点储存库实时监控、危险化学品重要处置环节实时监控、危险废物转运过程实时监控、危险废物出厂及进厂视频监控、重点风险工程现场实时视频监控等信息数据。

而对于大凌河入海口地区,针对该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拆除围海养殖人工堤坝,实现“退堤还海”,扩大海湾水域面积,增强海域水体交换能力,并在拆除养殖围堰的人工堤坝后,对该段人工护岸进行生态化建设,提高其生态功能。第二步是打通潮沟与主河道的通道,在水动力作用下,推动河口滨海湿地生境自然恢复,通过在堤坝拆除后的区域种植芦苇等本地植物,提高修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力,促进河口湿地生态功能改善。大凌河项目抓住滨海湿地修复中“水动力恢复”的关键点,在人工堤坝拆除后,通过疏通潮沟对修复区域的水动力条件进行恢复,为后续自然恢复提供基础条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该项目整治修复河口岸线1公里、河口滨海湿地190公顷。湿地修复后,被养殖池占用的大部分枯水区域恢复了淹水状态;通过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植被生物量得到提升,为滩涂贝类的生长提供了栖息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查阅到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始终坚持把恢复生态功能放在首位,旨在保护和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生物多样性,构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改变海岸线杂乱无章的状况,提升岸线整洁度。从2018年底开始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显著。2019年4月,辽宁省印发《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部署了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旨在恢复修复滨海湿地,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还碧海于人民。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4个生态修复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共修复滨海湿地2441公顷,超额541公顷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完成率128.5%;整治修复岸线长度47.33千米,超额17.33千米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完成率157.8%。

三、结语

对大凌河水系实况与治理保护的研究于辽西地区而言具有深远影响。围绕大凌河生态环境目标体系和治理能力开展数字化顶层设计,架构灵活顶层设计,兼顾横向部门和行业的协同,支持不断加入的新的数据源,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围绕大凌河流域现有资源,统筹整合现有视频监控及系统数据资源,边整合边应用,结合应用需求合理新建视频点位资源和系统功能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数字化创新应用新格局。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先进性,具体实施也要有阶段性,紧急任务重点突破。大凌河流域水治理的同时,充分考虑扩展性的原则,为辽宁省其他流域建设打下基础。健全生态环境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数字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保障,逐渐优化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统一步骤、协同工作。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既要有前瞻性、顶层设计要有先进性,具体实施也要有阶段性,紧急任务重点突破。优先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水质关联分析、水环境协同等任务。项目设计原则为建设创新、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大凌河流域。架构灵活顶层设计,兼顾横向部门和行业的协同,支持不断加入新的数据源,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数据共享、应用协同,统筹整合内部数据资源,边整合边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数字化创新应用新格局。达到总体形势掌握、重点工作督办、应急事件指挥调度、任务上传下达、工作督办跟踪、数据统计通报。古之白狼水,今谓大凌河。养育了大片土地上的人民,其必将以更加昂扬之姿态奔流于山川间!

猜你喜欢

流域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手机能监控疾病了
模糊监控图像视频的清晰化处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漓江流域审美特质之多样的自然风貌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