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低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干预效果观察※

2022-12-14李亚群王爱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8期
关键词:经颅针刺疗法

李亚群,王爱珍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以突发、快速、刻板、无节律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临床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多动等情绪和行为障碍。部分患儿的病情可控制,有自然缓解趋势,5%~10%的患儿病情可持续至成人期[2]。目前,西医治疗儿童TD以药物为主,如选择性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硫必利)、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如利培酮)、中枢性α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定)及其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丙戊酸钠、妥泰)等,此类药物仅对于患儿的抽动症状有效,对伴随症状无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3]。临床迫切需要既能治疗抽动又能改善伴随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儿童TD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故需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其间可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综合治疗。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属于临床治疗儿童TD的常见方法,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对保证疗效较为不利。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分析导致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故开展本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泰州市中医院儿科多动抽动专病门诊治疗的60例T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6~14岁,平均(8.76±1.01)岁;病程1.1~5.0年,平均(1.89±0.45)年。干预组男26例,女4例;年龄6~14岁,平均(8.97±0.93)岁;病程1.2~5.0年,平均(1.76±0.41)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4-5],并经泰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033-01)。

1.2 纳入标准 年龄≤14岁;符合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6];患儿治疗依从性差,未能完成1个疗程(12周为1个疗程)即停止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家属(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强迫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舞蹈症、智力低下、手足徐动症者;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以及药物引起的抽动障碍者;合并有心、肝、肾、脑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儿;其他不宜入组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 主穴:四神针:四神聪旁开0.5寸。配穴:面部抽动较多,取合谷;仅有喉中发声,取列缺;仅有颈部、肩部抽动,取颈项点;眨眼频繁,取印堂、太阳、丝竹空;皱眉,取丝竹空、鱼腰;耸鼻,取四白透鼻通、巨髎透迎香;口角抽动、咬牙,取地仓、颊车;颈部抽动,取大椎、肩井、颈项点;肩部抽动,取肩髃、肩髎、肩贞;上肢抽动,取外关、肩髃、曲池;腹部抽动,取天枢、关元、中脘;下肢抽动,可取丰隆、足三里、太冲、行间;喉中出怪声,年龄较小者取廉泉、天突、列缺、印堂,年龄较大者取咽四针(喉结旁开2寸,上下各5分,左右共4个治疗点,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呈外八字形,直刺26~33 mm,不能垂直向后直刺,以免刺中颈总动脉窦);注意力不集中,加神门;情绪不稳、烦躁,加神庭、太冲;夜寐不安,加内关。采用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列缺平刺,太阳、鱼腰、阳白、迎香、肩井、四神针、印堂等面部穴位斜刺,余穴均直刺,太冲、行间行泻法,余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每周3次,每次留针20~30 min。疗程为12周。

2.2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采用微电流刺激仪(南京好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20163211783)进行,以刺激频率低于患儿耳垂部针刺感的强度且患儿能够忍受为度(一般调至3~5档),与针刺同时使用,每周3次,每次40 min。疗程为12周。

2.3 调查及干预方法 通过微信、电话、面诊等方式调查60例TD患儿未能坚持治疗的原因。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干预,即医护人员根据了解的原因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针对性干预。如针对恐惧针刺的患儿,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加强沟通,给予鼓励,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治疗结束后对进步者给予奖励;对于因家长认为TD不需要治疗、治疗效果欠佳导致依从性差的患儿,应当面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向患儿家长详细解释TD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危害,并重点向其解释针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的原理、意义及作用,确保患儿家长充分了解TD的危害及针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对于因学习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可结合其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时间;对于因路途较远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建立微信群,家长可在微信群里提前预约时间,选择夜间门急诊来院治疗。此外,应为患儿营造良好、安静的治疗环境,对于顺利结束治疗的患儿,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其坚持治疗的信心。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宣教,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向患儿家长介绍TD的危害及针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的意义及作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析60例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比较两组患儿的返院治疗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 18例因患儿恐惧针刺,不配合治疗中断,其中干预组10例,占33.33%(10/30);对照组8例,占26.67%(8/30)。9例因家长认为治疗效果欠佳中断,干预组4例,占13.33%(4/30);对照组5例,占15.67%(5/30)。13例因家长认为TD不需治疗,随年龄增长会自愈而中断,其中干预组6例,占20.00%(6/30);对照组7例,占23.33%(7/30)。16例因患儿学习紧张而中断治疗,其中干预组、对照组各8例,占26.67%(8/30)。1例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占1.67%(1/60),为对照组。3例因路途较远中断治疗,其中干预组2例,占6.67%(2/30),对照组1例,占3.33%(1/30)。两组患者各原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返院治疗率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返院治疗率为83.33%(25/30),对照组返院治疗率为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TD属于慢性疾病,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临床常使用中药、西药、针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等综合治疗该病。如韩新民教授采用中药治疗、针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取效明显[7]。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可通过低强度微电流刺激患儿大脑以改变其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其大脑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从而改善焦虑和失眠问题[8]。临床研究发现,安神定抽合剂联合针灸、安思定微电流刺激仪干预对TD有辅助治疗作用[9]。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舒缓患儿的心理焦虑情绪,临床辅助治疗TD有效[10],但由于每次操作时间较长,在本院门诊开展治疗者尚较少。针刺疗法、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在我院儿科门诊已成熟开展,故本研究在非药物疗法方面选用这两种疗法展开观察。

由于家长对TD的认知不足,较少了解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的原理、意义,易出现治疗中断的现象。为了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必要对导致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课题组通过微信、电话、面诊等方式对60例中断治疗的患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导致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患儿畏惧针刺痛感、患儿学习时间紧张、家长认为不需治疗、路途较远,其中以恐惧针刺、学习时间紧张较为常见。针对上述原因,本课题组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了针对性干预,主要是加强沟通,让家长和患儿切实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建立微信群回答家长的问题,从而缓解家长的焦虑,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并开设夜门诊中医治疗,有学业压力的患儿也可晚间进行相关治疗,对经济困难患儿通过慈善中医院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其获得资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返院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中医外治法是目前治疗TD常用的治疗方案,但还有种种原因导致患儿的依从性不高。针对这一现象,医护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的提高依从性。

猜你喜欢

经颅针刺疗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