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林县油茶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2-14梁俊视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油茶林地高产

梁俊视

(田林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田林 533300)

油茶是一种茶科常绿小乔木,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植物油树种之一,为我国特有。油茶在我国有着长达2 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油茶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化妆品等生产领域。其中:油茶果可榨油,制成优质的食用油,也可以作为工业用防锈油、润滑油;榨油所剩的茶饼既是肥料又是农药;油茶果皮也是提制栲胶的原料。但是,传统的油茶种植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一些优良无性系油茶新品种正在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油茶的产量与品质。然而,良种必须配合高产栽培技术才能保证油茶丰产、稳产。现结合田林县油茶种植情况,将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田林县油茶种植现状

截至2020年,田林县已有的油茶种植面积约为2.8万hm2,年产茶籽超过1.5万t,产值3.31亿元。种植油茶人均纯收入1416元,且覆盖12585户贫困户,覆盖率为71.1%,覆盖贫困户面积有6 480 hm2,贫困户户均增收4 996元,油茶种植已经成为田林县扶贫脱困的重点项目和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但是,田林县油茶大部分都是20世纪60—80年代种植的,有超过2万hm2的油茶为农家传统品种,存在品种混杂、林龄老化、科技含量低、后期管护资金投入跟不上、经济效益比较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田林县油茶产业发展。

近几年,为了解决油茶产业发展的困境,田林县积极引进并推广种植优良无性系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种植面积约4 846.7 hm2,占比达20.1%,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无性系油茶速生、早结、高产、稳产等优势,实现油茶产业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见,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田林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 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2.1 苗木选择

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应选择生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二年生岑软1号或岑软2号大苗、壮苗进行造林,存活率较高,造林效果也比较好。所选苗木的苗高要求在25~35 cm之间,地径控制在0.3 cm左右为宜[1]。目前,田林县在利周、潞城两地建立了3个良种油茶苗定点苗圃,年培育岑软2号、岑软3号无性系良种油茶苗600万株以上,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良种苗木。

2.2 林地选择

虽然岑软1号和岑软2号油茶的适应性和抗性极好,但是想要获得高质高产的效果,就必须选择适宜油茶生长的林地进行种植。油茶扎根较深,怕严寒酷暑,喜温暖湿润和光照,喜酸性土壤。因此,油茶林地一般选择在海拔200~500 m、坡度5°~25°、向阳且无风寒的低丘岗地,土壤以酸性的红壤、黄红壤最为适宜,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土层厚度达60 cm以上。

2.3 整地挖穴与施基肥

整地至少要提早30 d完成,每年10月左右开始砍山、炼山和清山。清山后垦地,坡度小于15°的实行全垦,坡度在15°~25°的实行带状垦地。垦地完成后挖穴,栽植穴的长、宽均为60 cm,深为50 cm,林地挖穴1 500~2 100个/hm2,行距为2 m×3 m,可根据林地坡度和面积适当调整。完成栽植穴挖掘后要立即施基肥,以满足初期苗木生长需求。基肥以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为主,混匀少量的钙镁磷肥,每穴施15~20 kg,或者每穴施油茶专用肥0.25~0.50 kg。将基肥与底土拌匀并回填表土,防止肥效降低。

2.4 栽苗

栽苗时间最好为每年2—3月,选择在阴天或阴雨天气进行栽苗。种植时,要把容器苗的无纺布或塑料袋撕掉,种植深度以不见苗根为准。将苗木扶正,用细土回填压实形成龟背状,定植后再用稻草或茅草覆盖保湿。

2.5 幼林抚育

2.5.1 补植。油茶栽植完成后最好在次年1—3月完成补植工作,保证林地幼苗成活株数在1 500株/hm2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

2.5.2 除草。油茶栽植后至8月一般不进行大面积除草,可利用杂草遮阴、降温,提高幼苗成活率。9月到翌年4月可以适当除草。此后每年进行2次除草,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11下旬至12月。

2.5.3 浇水与追肥。油茶幼苗根系入土较浅,一定要有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苗木缺水枯死。一旦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要及时做好浇水工作。此外,幼林期的油茶以营养生长为主,所以追肥要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于造林当年5—6月追施尿素或油茶专用混合肥料10 g/株左右,翌年5—6月再次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的混合肥100~250 g/株。此后每年施肥量随着油茶的生长逐年递增,早春施高氮复合肥,入冬前施腐熟农家有机肥。

2.5.4 整形定干。当油茶幼树高0.6~0.8 m时,断顶定干,合理修剪树枝和树梢,修剪应遵循“一干、三枝、九条梢”的原则,其间还要摘除每年长出的花蕾。整形后的油茶树冠呈圆头形或者开心形。

2.5.5 病虫害防治。幼林期的油茶虫害多于病害,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卷叶虫、金龟子和毒天蛾等。油茶造林当年12月之前以灭虫为主、防病治病为辅,其余年份的防治措施视病虫害发生情况而定。病虫害防治以营林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拔除病株、弱株,去除病虫害枯枝、虫卵附着枝;也可在林地引入病虫害天敌,如大红瓢虫、龟纹瓢虫和粉虱黑小蜂等,或者喷施白僵菌;合理使用化学药物防治油茶病虫害。

2.6 成林经营管护

2.6.1 林分调整。通过间伐等方式适当调整过密或者疏密不均的林分,保证林地油茶分布合理、整齐统一。同时,也要确保林地附近没有高大的树木存在,以加大林地的通透性和光照强度,满足油茶树生长需求。

2.6.2 深挖垦复。深挖垦复的目的是疏松土壤,保证土壤通透性,提高肥力渗透性以及涵养水分,促进油茶根系向更深的土壤舒展生长,增强油茶对外界不良影响的抵抗能力。深挖垦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荒山、平坡、树体大、在树冠外部或者冬季进行的垦复宜深,反之则浅,每隔3年垦复1次,深度为20~30 cm。垦复方式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来定,坡度<15°的实行全垦,坡度为 15~25°的实行带垦[2]。

2.6.3 水肥管理。成林期特别是盛果期的油茶最怕干旱少雨,一旦无法及时灌溉,可能会导致油茶大量落果或果实空壳率增加,因而要特别注意林地的水分情况并合理灌溉。此外,成林期油茶在春季施速效肥0.5~1.0 kg/株,冬季施土杂肥20~30 kg/株,主要在树冠内侧开环形沟施肥。油茶结果阶段应增加施肥量,在树冠的投影边缘开圆形沟施肥,沟的长、宽、深分别为 30、30、40 cm。

2.6.4 修剪。每次油茶采果结束后至第2年开春前,应修剪油茶枝条,主要修剪油茶的枯枝、折断枝、病虫枝、徒长枝、重叠枝和寄生枝等[3],保证第2年油茶正常生长与结果。

2.6.5 人工引蜂授粉。油茶自然授粉结果率极低,所以可以通过适当引蜂的方式来提高油茶授粉率和坐果率。油茶花期一般在每年10—12月,可选择合适的天气引进专业的养蜂户到油茶林区放养蜜蜂,0.13 hm2林地集中放养1箱蜜蜂。油茶花蜜浓度较大且皂素多,对蜜蜂有一定的伤害,因而在放蜂前后要定期给蜜蜂喂食油茶蜂乐或解毒灵,以减轻对蜜蜂的损害[4]。

猜你喜欢

油茶林地高产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Summer Is Coming
家乡的油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