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一天

2022-12-13关月珊刘碧岚

人民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村民

文/ 图 关月珊 刘碧岚

上 午

山村的夏天,阳光来得特别早。6时30分,匆匆吃过了早餐的谭兴容快速往摩托车后座绑好扫把和铲子,准时骑着车子出门了。

谭兴容所在的东水村位于粤西第二高峰鹅凰嶂的大山上,从家到村委会办公楼是一段弯曲的山路。车开得不快,一路走走停停。因为谭兴容在顺路清扫路上的落叶和杂物,早起的村民们见惯这个“义务保洁员”,都会主动跟他打声招呼:“早啊,容叔。”“老谭,注意不要太累啊。”斑驳的树影一路追随着谭兴容来到村口的小公园,自从2016年前当选阳西县新墟镇人大代表后,这是谭兴容每天“打卡”必到的第一个点。

放好车子,取下扫把,谭兴容便开始忙碌起来。忙完这里,他还要赶往下一个点——石河旁停车场。几年前由于村里的保洁员人手少,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谭兴容就主动承担了这两个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小公园靠近路口的大石村牌上的“东水村”3个大字,苍劲有力、鲜红艳丽。谭兴容对这个村牌大石花费了不少心机,大石积灰了,字迹蒙了,他会从家里带来油漆、刷子和水枪,为大石“洗澡”“上妆”,经常让它光洁如新。“这是我们村的脸面,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她。”谭兴容一有时间就会到这里走走、看看,对公园里的一草一木爱护有加。

以前村里的垃圾由于没有收集处理,屋前屋后随处可见。2017年的镇人代会上,谭兴容提出了《关于对东水自然村和景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办理实施,村容村貌变好了许多。但是,随着东水村打响“广东省旅游和文化特色村”品牌后,到这里旅游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是游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增多,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输送到阳西的饮用水水源质量。作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的谭兴容及时组织了代表视察活动,并形成建议第一时间提交镇人大转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在县、镇两级人大的推动下,县配备了两名专职保洁员,专门负责河道和河道周边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但谭兴容这位“保洁员”并没有卸任,他还经常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组织联络站里其他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一起,沿河捡垃圾,搞好河道及周边卫生。在他们的努力下,村庄和河道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善,阳西饮用水水源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8时30分,谭兴容准时来到村委会,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处理一天的公务。9时刚过,村民陆陆续续走进来。他时不时会放下手头的活,与前来办事的村民聊聊,将其中一些有用的情况记录下来。

时针走过了11点。见办事的村民已走得差不多,谭兴容连忙抽空赶往位于山腰另一边的深冲村。早上在小公园打扫时,他接到村里五保老人叶亚林的电话,昨天晚上下雨时,老人家里停电了。也难怪老人向他求助,在东水村谁人不知谭兴容是把“电工”好手。在叶亚林家里,谭兴容很快修好了电路。试过电视、饭煲、冰箱电器正常使用后,临走前,谭兴容一再叮嘱老人要注意用电安全。

“最近,自己这个‘编外电工’需要‘开工’的次数少了不少。”谭兴容心里想着。2020年以前,东水村及周边的自然村的用电都是由私营水电站供给,由于缺乏维护,停电、断电的现象屡屡发生,且村民乱搭乱接电线的情况比较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谭兴容曾经在2016年的镇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对我镇农村电网进行改造的建议》。但由于农村电网改造涉及面广,迟迟得不到办理。作为人大代表,谭兴容实在放不下这件群众的紧要事。2017年,他在继续充实和完善材料的基础上,再次向镇人代会提交相关建议。同时,他还频繁奔走在镇里和县里,“磨”有关部门尽快给出解决方案。在县、镇人大重视和推动下,建议终于在2020年10月得到办理实施,至该年年底东水21个自然村以及周边的村子全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从深冲村回来的路上,谭兴容又开启了“走走停停模式”。他会不时停下车子来,查看沿路的线杆、线路以及河道景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谭兴容知道山里安全风险比山外多,一些突发状况往往是不经意间的。在他朋友圈,记录了他经常清理路中的泥石和树枝、砌筑防护坡、救助被卡的小车、巡查河道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等动态。去年2月前,他曾几次接到群众有关电视广播、电力和通讯线路“拦路”的求助电话,他及时组织了村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开展一次专门的视察活动,推动了通讯、电力等运营商将进入东水村原有架设低矮、杂乱的线路来了一次大整治,消除了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安全隐患。还有,村里停车场旁的亲水汀步原是用石块垫成的,经常会发生玩水游客滑倒的事情。去年国庆前,他与其他代表一起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建成水泥圆墩式汀步后,再也没有出现游客玩水滑倒的事了。

中午12时多,刚回到村委会。一个村民急急忙忙跑进来说,村里的公共厕所又堵了。“谭书记,该吃中饭了,你也要休息下,不如请人做。”同事李艺周劝说道。“这种活请人做,要花上大大几百元,不划算。我自己懂还要求人?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谭兴容一边说,一边到储物室拿工具。一番熟练的操作后,谭兴容很快就把厕所修好了。看着他轻巧地摆弄着手里的工具,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个专业“泥水匠”呢。

下 午

回到家里,谭兴容简单冲洗下,换上衣服,吃过午饭,已是14时整。

正要出门,村干部李彩仪来电话。她说,一群广州游客找到了村委会,他们知道东水有“三件宝”——茶叶、竹笋和草纸,在饱览这里优美的山水风光,品尝这里茶的清香和笋的美味后,他们还想带小朋友看看这里的“古法造纸”。像这种情况,谭兴容遇到已不只是一两回了,因为外地来的客人几乎都觉得新奇,竹子能造成纸么?这时候他就会适时地来个“现场论证”。东水村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其古法造纸工艺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因造纸工序复杂、利润低,现只有个别的老师傅还在守着这门手艺,50多岁的谭兴容也是村中为数不多的“古法造纸传人”。来到村委会,谭兴容与客人打过招呼,嘱咐在家的同事保持联系,便带着客人前往附近的龙骨村,边走边介绍起“古法造纸”工艺。来到“捞纸”工场,谭兴容与正在忙碌的黎宝源师傅打过招呼,便换上白马褂,走进纸浆池房动手“捞纸”。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照相机,或拍摄或录像,生怕漏掉了每一个细节,而小朋友们也跟着大人不时发出“啊、哎”的赞叹声……

16时30分,谭兴容按照约定来到山上的曲河茶场。当地电视台邀请他做客“电商”推介东水茶。东水种茶历史超过三百年,现存百年老茶树过万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东水山茶的极佳品味。如今这里的种茶业独具规模,但多年前这里的茶叶鲜为人知。由于技术落后导致茶叶产量低、品相差,种植户越来越少。为改变这种状况,谭兴容带头学习种茶、采茶技术,并引进资金与人合伙办起东水村的首家茶厂。在不断完善种植技术、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脑筋活络的谭兴容还利用当时刚兴起的电商直播平台,亲自上阵直播推介东水茶。“别看谭大哥一把年纪,脑子比年轻人还灵活,懂得如何创新,懂得利用互联网大平台。”茶农谭兴光说。

2015年,东水茶因其甘香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被评为“广东十大名茶”,东水村也入选“广东省首批生态茶园”“广东十大茶乡”。随着东水茶业声名鹊起,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从外地辞工回来加入了种茶大军。就在东水茶产业蒸蒸日上之时,谭兴容主动离开了投资的茶厂,亲人和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东水茶产业已火起来,东水村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上了正轨,是时候放手让年轻人来干了。村里的事情、代表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我忙的。”谭兴容解释道。

谭兴容在演示古法造纸

晚 上

19时,谭兴容吃过晚饭后,便开始他当天最后的功课——串门。这是他当上人大代表后养成的一种习惯。村民白天忙于农活,谭兴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走村串户,与村民们坐板凳,拉家常、聊发展、问需求、谋思路。“每天与村民坐到一块,听听他们所思所盼,这是当好一名人大代表的重要功课。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是我勤奋履职源源不断的动力。”谭兴容说。

东水村有21个自然村1 069户4 818人,村里大小事他了如指掌,被村民称为村里的“活字典”。

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垃圾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村居环境整治、保护和开发东水古法造纸工艺、因地制宜发展东水茶和竹笋……这些年来,谭兴容提出的十多个代表建议,都是从这些聊天中汇总整理提炼出来的。

“村里每户村民几亩地种了啥,哪家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了,谁家的媳妇从哪个村子嫁来,他都清清楚楚。”村民黎欢源满是赞叹说,“‘有事找兴容’是因为我们信赖像谭兴容这样的人大代表。我想,这应该就是大家常说的人民民主中的一项‘福利’吧。”

22时30分,谭兴容轻手轻脚推开家门。这时家人都已经睡下,看着厅里还亮着的灯,忙碌了一天的他顿觉安然……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一位人大代表的担当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