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2022-12-13金洋

西部皮革 2022年6期
关键词:蜡染艺术设计文化遗产

金洋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地区非遗元素的形式多样,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相应的体现,或以公共设计为原型,在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公园、博物馆、艺术馆等都有较好的展示。地区非遗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省市地区发展自己的特色资源,并且在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都有相应的地区非遗元素课程的增设。为不断丰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设计需求和专业创新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丰富和培养学生设计思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将这些地区非遗元素有效地融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应用非遗元素,也是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鲜力量。而如何将这些地区非遗元素有效融合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为学生的设计学习提供指导[1]。结合实际的地区非遗元素,探讨地区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促进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教学创新,促进我国非遗元素健康发展和传承。

1 地区非遗元素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指出了地区非遗元素主要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中地区非遗元素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有:传统口头文学、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技艺、医药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地区非遗元素的属性及特点的整体发展形式来看,地区非遗元素更多强调的是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能够较好的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习惯等,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区非遗元素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发展地区文化和精神文明传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简单来说,地区非遗元素其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非遗元素在自身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也各有差异。例如,贵州蜡染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程式化、抽象夸张、通感互渗等特点,很多苗族同胞所制作的蜡染图案中还沿用了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也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等,这不仅仅代表了少数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蜡染的形式展现还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人们所熟知的剪纸则是相对常见的一种非遗元素,剪纸艺术着力表现自然世界的生动多姿,对民间生产生活场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也会有风格和主题的区别,这与当地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蜡染还是剪纸,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我国民间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歌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们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寄托,在我国历史发展舞台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2]。

2 地区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区非遗元素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较好的展示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同时还是古代先辈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将这种地区非遗元素有效地运用在自己的艺术设计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对于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方式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心。因此,对于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我国教育部和文化部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整体质量,服务民族产业发展为主[3]。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大力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传承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将这些地区非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对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积极作用。

3 贵州地区蜡染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渗入情况分析

蜡染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地区非遗元素,是少数民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同时也是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蜡染艺术历史悠久,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将这种地区非遗元素有效地融合在自己的设计当中,需要对蜡染的发展历史,制作流程,以及图案来源,民俗内涵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设计,真正实现以融合非遗元素来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而不是滥用元素或者直接的图案转帖。因此,在课程当中需要对蜡染的相关历史、工艺流程等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让同学们面对面的接触该工艺才能形成深刻认知。该地区高校在将这些地区非遗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导向和教育手法。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将这些地区非遗元素使用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时,通过到实地观察、采风的参观实践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整个蜡染的制作流程和苗族地区同胞对于蜡染的独特的展现手法。但还有部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和教师对于实地参观的重视程度不够,设计灵感及设计元素主要是从网上借取资源,这种培养方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些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对地区非遗元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沿用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方法为主,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已经不适用且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总体需求。对于贵州蜡染的非遗元素的教学需要,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视频或者是图片教学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所谓的知识点,不能让直观的感受蜡染所带来的真实感和民族感。学生只有在了解贵州蜡染的文化背景、当地传承情况等,才能将其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4]。但是就当前高校对于这种地区非遗元素的融合和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4 地区非遗元素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引入地区非遗元素到教学流程中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非遗元素的渗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本校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入本地的非遗元素,让学生了解非遗,感受非遗,活化非遗,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以及非遗元素的转化能力。因此,教师在对这些地区非遗元素进行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正视引入地区非遗元素的重要性。通过带领学生到贵州黔东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进行采风,让学生更加直观性的看到蜡染的历史发源、制作流程、清洗流程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蜡染过程中,感受这种地区非遗元素带来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当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或者拜师于非遗传承人的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专业能力,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能够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帮助和灵感。此外还可以根据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整体发展形式,成立相应的地区非遗工作室,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市场接轨。由非遗传承人参与进来,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和社团等,利用学生的假期及其他课余时间实地参观贵州蜡染进行采风。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向学生进行授课,通过现场的教学和指导,让学生结合非遗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创作[5]。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地区非遗元素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有助于在高校内部营造一种以非遗元素为主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

4.2 注重地区非遗元素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效率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地区非遗元素的重要性,并以此基础构建全新的教学手段及模式。将地区非遗元素有效地运用于各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到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重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将现代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户网站作为平台,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网络表现形式,为同学们提供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的相关信息,充分挖掘文化元素符号运用到设计作品当中,也让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面大大加强。将“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因为专业的性质本身就是需要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将艺术、经济及文化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还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地区非遗元素在本专业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多渠道了解更多地区非遗元素的发展及特点,将其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艺术设计当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4.3 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师资复合型人才

高校的师资结构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有着较大帮助。高校应当注重对于师资力量的建设,致力于建设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建立师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性和高素质的实用性的人才。面对新要求和新任务,教师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艺术设计专业类的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课程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得到思政教育的提升。因此,在将地区非遗元素应用和融入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和新时代教育特征,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人才,使得这些教师队伍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基础教学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保障,还能为地区非遗进行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探索。除此之外,高校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者是其他的奖励方式为校内骨干教师提供时间和进行非遗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在学术研究之外积极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创新教学经验[6]。

4.4 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

高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应当注重智媒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训机会,将硬件措施建设进行落实。可以通过开展与地方非遗站点合作的方式,为本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配合课堂学习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快速提升实践技能。除此之外,高校在基础建设当中还需开展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工作坊教学形式为主的网络演播室、移动端发布等建设,为学生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地将现代化智能技术的优势运用到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内容题材,创新非遗元素,以更丰富的形态呈现设计思路和作品内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结语

地区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凝结的体现,同时也是延续民族传统文化脉络的产物。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地区非遗元素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对于非遗元素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应对策略。高校在将非遗元素运用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时,首先应当重视非遗元素的引入,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同时优化教师结构,搭建相应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我国地区非遗的良好有序发展创造一定的和谐氛围,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增强非遗的传承能力。

猜你喜欢

蜡染艺术设计文化遗产
蜡染的纹饰探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丹寨蜡染千年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马丽蜡染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