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圈养野生动物福利

2022-12-13张丽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圈养福利野生动物

张丽敏

(天津市动物园,天津 300381)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人类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估计,当前野生动物灭绝速度比自然状态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灭绝速度由每天1种增加到每小时3种,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多种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达到濒临灭绝的境地,因此关爱和拯救身边的濒危野生动物刻不容缓,同时也显示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多么复杂的一项事业,因为它需要整合研究、野生保护、栖息地的恢复、人工繁殖和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等多项工作,为此动物园承担了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功能,而保证物种的繁衍生息就是重中之重,而动物福利与动物繁殖息息相关。

1 动物福利的起源

17世纪前后,在动物福利的起源地欧美大陆地区开始尝试出台保护动物的零星生活,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的提出,先后经历了。(1)传统动物机械论阶段;(2)纯粹人类中心主义下的善待动物阶段;(3)“动物直觉中心主义”;(4)法律认可动物地位阶段;(5)动物权利运动阶段,这一观念的提出需要我们对看待动物的方式作出更大根本性变化。

动物福利与伦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西方哲学中的动物保护思想,英国的伦理学家彼得.辛格在1975年所著的《动物解放》,美国人休斯于1976年正式提出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这一观念指出农场饲养中的动物应该是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2 动物福利

2.1 动物福利发展现状动物福利是动物身心健康的状态,为实现该状态,人类应当善待动物并履行照顾动物的义务,文明的发展,呼吁人类应该并实现动物福利,于是各国不断出台并完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并在动物福利决策中确立了完备的动物福利追责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动物福利法典,因此,针对问题与不足,应该加快立法步伐,构建动物福利的完备制度,实现对动物“权益”的保障。

2.2 动物福利的内涵动物福利概念中包含两个词,一个为动物另一个为福利,这两个词对动物福利的理解很重要,动物福利的核心在于保护动物,因此有必要先理清动物的概念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广义上的动物是能够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外部世界并且可运动,广义上的动物当然包含了我们人类,但动物福利是针对人类提出的,其要求人类善待动物,于是泛泛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动物概括为人类以外的非植物生物,而濒危野生动物是指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动物具备感知力,它们能够感知疼痛,感受痛苦和不安,并能感知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因此福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了动物生理方面的舒适,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健康,动物福利是动物康乐的状态。当动物身体和心理上的要求能够持续得到满足并且不利因素不存在,或者被控制时,动物福利便蓬勃发展,因此,提出了动物福利五大原则。(1)免于饥渴的自由;(2)免于不舒适的自由;(3)免于痛苦、伤害;(4)表达正常习性的自由;(5)免于恐惧和悲伤的自由。

2.3 圈养下野生动物福利的内容

2.3.1 环境丰容 环境丰容是指通过改变圈养环境来刺激圈养条件下健康的野生动物,表现出一系列自然行为的方法,即指通过人为干涉的方法,来激励动物表现出正常的行为,即指通过人为干涉的方法来激励动物表现出正常的行为,确保动物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如改进兽舍结构,调整喂食时间,社群结构,饲养环境,降低移地保护状态下动物的紧张度、焦虑感、以适应新环境,提高生存,如2018年冬季我园异地引进入黑颈天鹅10余只,由于气温骤降,夜间水面结成薄冰层,考虑到气温,环境的改变,长途运输造成的应激反应,暂时将新引入的黑颈天鹅饲养在繁殖场,空间相对狭小,人员比较杂乱,环境与自然栖息地相差较大,黑颈天鹅胆量较小,警惕性高,移入新环境一直处于紧张,惶恐局促的状态,见人躲闪,食欲减退,食量减小,对饲料的挑剔性很高,活动受限,均衡利弊决定将这个群体单独散放入鸟语林的湖面,最大程度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栖息地环境,丰富食物种类,增加水泵防止水面结冰,添加VE,以增强抗低温的耐受力,环境相对独立,回归水面后,黑颈天鹅紧张戒备的情绪消除,完全释放了自身的自然行为,游泳嬉戏采食正常,平稳度过冬天,综上所述给移地的群居动物提供接近自然的栖息环境,尽力使圈养动物表现出更好的自然行为,这样可以提高动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同时提高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2.3.2 展示环境和社会性丰容,水禽湖是我园的特色景点之一,水面广阔,景色优美,荷花灌木等多种植物相映而生,既给动物既提供了遮阳又有了视觉障碍物,从而保证了动物既能躲避同类又能躲避游客,鹈鹕,大天鹅,疣鼻天鹅,黑天鹅等多种动物,增加了不同物种之间的行为互补,独立和谐自成一体,在这里疣鼻天鹅,大天鹅,黑天鹅等多种动物成功实现了首次繁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稳定的种群,实现了物种的延续和种群的稳定。另外对垂直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扩大动物的活动空间,让兽舍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例如我园笼养条件下的白鹳多年未见产卵繁殖等自然行为,在2000年末经过精心为其模仿野生状态下搭建鸟巢,同时扩大了笼舍面积和提高了笼舍高度,创造了适合白鹳天性的自然生存条件,消除了白鹳的戒备心和紧张感使得白鹳达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统一,完善了动物福利,从而自由的发挥展现动物的各种天性,2001年在我园成功首次繁殖。

2.3.3 管理程序的改变和感官刺激,例如在鸟类的饲养管理中通过对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或者细化食物或者做成水果串和花果绳对一些群养的鸟类采用迷宫式取食器,这些食物丰容的方式激发了鸟类觅食的积极性,延长了取食和处理食物的时间,减少了圈养鸟常常会表现出的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提高了动物伴侣之间的亲密程度,在笼舍搭建不同高度的栖架和展示平台,种植不同的植物,播放同物种鸟类的鸣叫声,这样的圈养环境不但可以减少动物的压力,而且能够激发动物的自然行为,促进动物繁殖成功,例如在我园紫焦鹃,小葵花凤头鹦鹉等都取得了首次成功繁殖。

3 动物福利的效果评估

动物园为社会服务的四大功能是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在新的形势下,这四项功能依然存在,其中一般意义上的科普宣传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工作内容被更为广泛而丰富的保护教育所包含并替代,野生物种及栖息地的保护和环境保护。

动物园是实现动物福利的最佳场所和手段,动物福利包含身体福利和精神福利、身体健康、精神康乐便成为动物福利的基本标志.按照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正常的福利标准,饥渴的有无,疾病的有无和程度,伤害的有无和程度,成长状况和繁殖率等成为评价动物福利是否实现的直接指标,但是伴随着动物福利理念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科学研究的展开,精神状态和动物的主观情绪成为衡量动物福利的重要因子。动物园按照动物天性设计居所的地面、墙面,给予动物足够的居住和活动空间,给予社会化动物提供群居的条件,提供给动物接近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的自然条件,完善动物的自然适应性,从而实现动物天性行为的自由实施,保障动物天性行为不受限制的自由,动物福利法下的权利主体是动物,义务主体是人,因此动物福利的实质是人类对动物的义务。人类通过对动物的居住地即包括笼舍的面积、高度空间利用率、活动空间自然化、多样化,群体化、社会化的改造以提供接近栖息地的生存环境,改变动物的觅食方式和食物的形式以激发它的生存本能,增加新奇事物吸引注意力增添情趣以减少典型形为和异常行为,通过行为训练增加动物和人类的亲切感和关注度,消除紧张和戒备,从而达到身体、心理、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既预防了疾病又提高了繁殖率。

4 小结与展望

动物福利的本质是让动物回归自然舒展天性发挥自己的本能,动物福利的核心是人类,调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给予动物舒适合谐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引导动物的适应环境,给予关爱并使动物真切的感受到人类的关切与爱护。

猜你喜欢

圈养福利野生动物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