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足亚门内颚纲问题浅析∗

2022-12-12

生物学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器腐殖质类群

高 艳 卜 云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上海 200041]

在我国的一些动物学教材中,关于六足动物主要类群的介绍部分,有内颚纲(Entognatha)的相关章节。教材认为原始低等无翅类六足动物组成内颚纲,包括3个目:弹尾目(Collembola)、原尾目(Protura)和双尾目(Diplura)。内颚纲是否为一个有效类群?其中所包含的3个目的进化地位如何?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代表物种有哪些变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浅析。

1 内颚纲的有效性问题

早期的研究根据低等六足动物口器的主要结构,例如,上颚、下颚等包裹在头腔内部的共同特征,将原尾目、双尾目和弹尾目归为内颚纲,与口器外露的其他目昆虫(外颚纲)加以区分[1-2](图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颚纲的3个类群在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多数证据表明它并非单系群,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建议摒弃内颚纲这一类群名称[2-6]。

2 原始低等的无翅类六足动物进化地位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部分学者认为六足动物是四系群,即: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狭义,含石蛃、衣鱼和有翅昆虫)[3-4]。在最新的六足动物分类系统中,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这3个目也已提升为纲级阶元,即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4-6]。目前,六足总纲(Hexapoda)多被提升为亚门对待。六足亚门下分为4个纲,即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6-7](图2)。

3 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形态、习性和代表物种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形态、习性和代表物种等方面的介绍,可进行相应的更新。

3.1 原尾纲(Protura) 部分动物学教材中,原尾纲的代表物种为华山曙蚖(Eosentotomon huashanensis)。据《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原尾纲》中对原尾纲物种进行分类厘定发现,华山曙蚖的模式标本已确认全部丢失,且至今再没有采集到新的标本[8-9]。可考虑改用常见的东方古蚖(Eosentomon orientale)(图3A)等物种作为原尾虫的代表物种。原尾虫简介更新如下。

原尾纲,已知800余种,我国记录200多种。体型微小,体长0.6~2.0 mm。头部无触角、无眼,具1对假眼;口器内颚式。前足跗节着生感觉毛,司感觉功能。腹部12节,腹部第1~3节腹面分别具有1对腹足。腹部末端无尾须。主要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是典型的土壤动物,取食土壤真菌的菌丝。常见种类,例如,东方古蚖(Eosentomon orientale)[8-10]。

3.2 弹尾纲(Collembola) 在部分教材中,关于弹尾纲形态和习性的描述存在诸多不准确信息,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弹尾纲的简介。

弹尾纲,已知9 000余种,我国记录600多种。体形较小,成虫体长0.5~8.0 mm,多数1~3 mm。无翅,口器内颚式。头部具有分节的触角,无复眼。腹部6节,通常在腹部腹面第1、3、4节分别具有特化的附肢——腹管、握弹器和弹器。在某些类群中腹部的体节有愈合现象。体表着生刚毛,某些类群刚毛有特化现象。一般生活在潮湿并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或地表凋落物中,大多数种类以真菌和腐殖质为食,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水体表面[7,12]。常见种类,例如,曲毛裸长䖴(Sinella curviseta)(图3B)。个别种类危害栽培的蘑菇等。

3.3 双尾纲(Diplura) 在部分教材中,关于国内、外双尾纲的物种数据没有更新,特征习性表述不完整,现将双尾纲的简介进行更新。

双尾纲,已知1 000余种,我国记录50余种。体长3~12 mm,部分种类可长达60 mm。头部有触角,无单眼和复眼,口器为内颚式。胸部无翅,腹部有10节。尾部生有1对尾须或尾铗。双尾虫喜阴暗潮湿,多栖息在土表腐殖质层、枯枝落叶中、腐木中或石块下。具尾铗的铗虫八类为捕食性,具尾须的康虫八类取食真菌或腐殖质。常见种类,例如,韦氏鳞虫八(Lepidocampa weberi)(图3C)。对农作物无危害[7,13]。

猜你喜欢

口器腐殖质类群
想不到吧?我会咬人
去蜱虫小妙招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脱口而出战队谁家“变形”更高怪
苗圃国槐林和沙棘林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格局差异
水稻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
利用蒽醌碱溶液提高褐煤中腐殖质的萃取率
地球上大部分动物的嘴都不是上下开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