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启动时间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2022-12-11闻秀珍郑江霞刘圣徽张细凤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3期
关键词:痛风性急性期痛风

闻秀珍 郑江霞 刘圣徽 张细凤

目前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合并症也越来越多,但患者对治疗的关注度不高,疼痛时才想到治疗,而且在痛风性关节炎的降尿酸过程中,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的现象,导致患者的依从性特别低[1]。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 例的临床资料,首次观察随访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启动降尿酸治疗时间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文献,探究痛风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对痛风预防的影响,为痛风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1)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2];(2)处于急性发作期(24 h 内);(3)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心血管疾病;(2)继发性痛风;(3)有基础疾病对研究指标观测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对患者降尿酸治疗启动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为急性发作24 h 内启动降尿酸治疗,给予患者苯溴马隆(生产厂家:HEUMANN PHARMA,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41,规格:50 mg)50 mg 口服,每天1 次;或别嘌醇(生产厂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716,规格:100 mg)100 mg 口服,每天3 次;或非布司他[生产厂家: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84,规格:20 mg]40 mg 口服,每天1 次。同时给予患者秋水仙碱(生产厂家: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0871,规格:0.5 mg)0.5 mg 口服,每天1 次。对照组则为急性期缓解后立即启动降尿酸治疗,用药和观察组相同。两组治疗4 周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6 个月。(1)实验室检查:血清尿酸(uric acid,UA)、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白介素及尿液pH 值。(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分值0~10 分,表示无痛~剧痛[3]。(3)生活质量。采用自拟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内容包括身体、生理、躯体、心理、情感、社会功能等,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3 个月内痛风发作次数。(6)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用药后患者无症状,关节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3 个月后未复发;显效:用药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显著减轻,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用药后患者基本无主要症状,红肿热痛较轻;无效:用药后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改变均不显著[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指标结果整理录入Excel表格,并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样本各组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参数统计中多组样本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使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均为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28~68 岁,平均(48.32±8.14)岁;女22 例,男28 例;病程1 周~5 年11 例,6~11 年39 例;体重指数22~25 kg/m222 例,26~28 kg/m228 例;痛风发作次数<2 次13 例,≥2 次37 例;降尿酸治疗史有20 例,无30 例。对照组,年龄29~69 岁,平均(49.02±8.32)岁;女21 例,男29 例;病程1 周~5 年12 例,6~11 年38 例;体重指数22~25 kg/m221 例,26~28 kg/m229 例;痛风发作次数<2 次14 例,≥2 次36 例;降尿酸治疗史有21 例,无2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清UA、CRP、ESR、Scr 均低于用药前(t=22.327、14.089、9.925、10.215、7.453、5.841、8.610、7.173,P<0.001),但两组用药前后的pH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A、CRP、ESR、Scr 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表1(续)

2.3 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VAS 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用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28,P=0.016),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个月内痛风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8,P=0.656);观察组患者3 个月内痛风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t=8.203,P<0.001)。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痛风发作次数比较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痛风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逐步趋年轻化[5-6]。痛风已被描述为一种慢性疾病,根据它的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痛风发作间歇期、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四个不同的阶段。其中AGA 的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发红、疼痛难忍等。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将导致关节畸形,持续高尿酸会对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AGA 一旦发作,需立即治疗,目前主要治疗药物为秋水仙碱、NSAIDs、糖皮质激素,但各地区指南推荐有差异。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将三者均列为一线治疗,并将分层治疗推出,即选择过程中严格根据受累关节数、疼痛程度,可单药治疗,也可联合治疗。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推荐秋水仙碱为一线治疗,根据病情可联合NSAIDs 或糖皮质激素。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CRA)指南推荐首选NSAIDs,如果患者对NSAIDs有禁忌,则单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018 年中国台湾多学科工作组制订的专家共识、英国风湿病协会(BSR)指南均推荐首选NSAIDs 或秋水仙碱。

除了以上三种药物,各指南均认为痛风患者均有必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但是,各指南推荐并没有统一降尿酸药治疗指征、开始治疗及停药时机。比如,EULAR、ACR 提出,应该尽早开始降尿酸治疗,一些情况下,在炎症活动时,一方面有效抗炎,另一方面可以开始降尿酸。BSR 提出,延迟至炎症消失,但并未提示如何判断炎症消失及消失后具体时间。CRA 未提出降尿酸的具体时机。刘钢[7]研究认为,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一方面无效,另一方面还会使患者的急性期病程延长或使患者的急性期病情加重。而如果患者正在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那么在有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出现的情况下,则应该对降尿酸药物进行继续应用,同时将抗炎止痛药及时添加其中。各方存在较大分歧。

查阅中外文献,仅发现2 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且各自结论不同。文献[8]发表的RCT纳入分析了51 例,对比了痛风急性发作期别嘌呤醇治疗与对照组的差异,发现别嘌呤醇使用对于患者日常疼痛、急性复发或炎症标志物无显著差异。2019 年国内叶盛开等[9]发表的RCT 纳入180 例患者,对比了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与对照组的差异,发现使用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优于对照组,且使用非布司他更优于别嘌呤醇。这2 个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来完善[10-14]。第七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PART3-ACR 痛风指南热点讨论环节上,对降尿酸的启动时间问题讨论的特别激烈,但未有明确的答案[15]。目前痛风的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降尿酸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16-18],此项课题研究主要针对降尿酸的启动时间的确定来减少患者的关节痛、内脏受累及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让痛风得到很好的控制。

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患者的随访信息,来探讨痛风急性期降尿酸治疗的效果,从而对比得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降尿酸治疗方案效果上更具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清UA、CRP、ESR、Scr 均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A、CRP、ESR、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VAS 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00%(44/50)高于对照组68.00%(34/5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3 个月内痛风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临床,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上得到更好更具体的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发作24 h 内给予降尿酸治疗较急性期缓解后立即启动降尿酸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痛风发作次数,从而促进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痛风性急性期痛风
痛风的治疗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