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设计研究

2022-12-11王盟田晓波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电芯负极电解液

*王盟 田晓波

(1.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 256600 2.滨州市沾化区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 256800)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飞行器和船舶等领域已被商业化应用,且其消费量快速增长,许多国家都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列入本国远景计划[1]。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电极材料的性能。硅基材料由于其4200mAh/g的高比容量和较低嵌锂电位被重点研究,有望成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材料由于自身脱嵌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300%左右的体积膨胀,这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硅基材料在体积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会引起硅颗粒的粉化和破裂,同时导致SEI膜消耗和破裂,新暴露的硅表面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又会引起SEI膜的持续生成,最终造成活性锂的消耗,同时消耗部分电解液。特别是在循环过程中,造成电池容量大幅度衰减,内阻升高,极片膨胀,这些问题都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因此,解决硅基负极应用问题,主要在于缓解或抑制硅基材料的膨胀,防止电极粉化和活性颗粒的破裂,同时避免引起硅基活性颗粒表面SEI膜的破裂和不断重生。一方面,为了抑制硅颗粒由膨胀引起的劣化问题,可以选择高黏附,低溶胀,力学特性优异的PAA类水系粘结剂来提高硅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寿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优化电解液配方可以稳定SEI膜,提高硅负极电极稳定性,提升循环性能和电池容量[2]。在锂离子电池中,除盐类电池成膜添加剂外,FEC也是一种有效的成膜添加剂,可以形成稳定有弹性且较薄的SEI膜,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降低电阻[3-5],但FEC电解液在高温循环中更容易产生气体,且具有较高熔点和粘度。环状碳酸酯(EC)由于与石墨的兼容性好,具有较好的成膜能力,能够有效抑制石墨负极剥离和电解液分解,但其高熔较点(36℃),对电池保持低温性能有不利影响。环状碳酸丙烯酯(PC)具有低熔点(-49℃)、高介电常数(64.9)等特性,但在含有石墨的电极中,PC和溶剂化的锂离子极容易共同嵌入石墨层间导致电极结构破坏。1,3-丙烷磺酸内酯(PS)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高低温导电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性能优良的负极成膜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选择不同的溶剂和添加剂,与FEC组成共溶体系,优化与硅基电池的兼容性,同时避免引起过多副反应导致电芯产气,共同提升硅基电池电性能。针对硅基负极电解液配方,同时制备了550mAh容量的锂离子软包电池进行不同电解液配方的验证,研究了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性能与电解液部分组分的关系。

1.实验

(1)电池的制备

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炭黑Super-P(SP)和导电剂碳纳米管(MWCNT),其质量比97:1:1:0.4,NMP作溶剂制浆,涂覆在9μm的铝箔上,烘烤后压实得到114μm的正极片。

负极:活性物质石墨及硅氧,粘结剂聚丙烯酸共聚物(PAA),导电炭黑SP。质量比为97:3:1。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制浆涂覆在6μm铜箔上干燥后压实得到厚度约114μm的负极片。

正负极片经裁切后,点焊极耳贴胶制片后,与陶瓷聚-丙烯隔膜通过卷绕方式制备成软包电芯,平压后封装在铝塑膜壳中,热封后进行电芯真空烘烤,水分达标后注入不同方案的电解液,再通过一定条件(48h/45℃,24h/25℃)的静置,待电解液完全浸润后进行化成,化成后经抽气二封后再进行分容得到完整的样品电池。根据所注入电解液配方不同标记为A、B、C、D四种方案。

(2)电池性能的测试

所有电池的容量标定及充放电(含循环测试)均通过5V/3A锂离子电池蓝电测试系统完成。电芯的交流内阻通过交流电阻测试仪完成(SOC 100%),高温循环在电池存储烘箱中完成测试。

初始容量为分容后首次放电容量。

容量标定及满充测试:室温条件下,在蓝电测试柜上以0.5C恒流恒压充入,截止电流为0.04C,截止电压为4.45V。搁置时间均为10min,放电电流0.5C,截止电压3V,经2次循环后取最高值为标定容量。

高温存储测试:电芯以0.5C恒流恒压满充至截止电压4.45V,截止电流0.04C;之后在85℃存储6h,70℃存储3天,60℃/90% RH存储7天,存储之后进行容量保持和恢复率测试。

循环测试:在0.5C恒流恒压充(截止电流0.04C)至4.45V,0.5C恒流放电至3V,搁置时间10min,进行循环测试。

2.结果与讨论

(1)初始容量,首效和内阻测试

表1 样品电芯所注电解液不同成分

实验样品中依次注入不同电解液,其余成分均相同其中B和A相比,B中含有2% PS成分,C和A相比,C中不含有EC成分,D和A相比,D中FEC含量提高,EC含量降低。

采用不同配方电解液制备的样品电芯的室温初始容量,首效和交流内阻如表2所示。

表2 样品电芯的室温初始容量、首效和内阻

由表2可知,各组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中A最大,B最小,总体差别不明显。样品A和B相比,电解液配方中添加PS对初始容量和首效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电解液添加剂中的PS成分参与SEI膜形成,消耗部分活性锂;A和C相比,添加EC或添加HFB对首放和首效无明显影响;A和D比较,EC含量降低,FEC含量增加,A和D的首放和首效无明显差别。交流内阻值C>B≈D≈A,即EC对内阻的影响最明显,添加EC后内阻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EC参与SEI膜形成,且EC具有最高的介电常数(89.6),能提供较高离子电导率。A和D相比,提高FEC含量且降低EC含量对电芯的首放和首效,交流内阻均无明显影响,主要由于FEC同样可以促进LiF和聚碳酸酯类化合物(SEI膜成分)的形成,可以降低负极表面SEI膜阻抗。

(2)高温存储性能测试

采用不同配方电解液制备的电芯进行不同条件下高温存储,存储后测试并计算热态厚度和容量保持、容量恢复率。如表3所示。

表3 样品的高温存储性能

由表3可知,对于不同电解液配方,可知EC含量较高时,热厚度变化率较大,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下降,相对较低温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主要是高温存储过程中,在高温下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分解加速会形成较厚一层SEI膜,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和阻抗增加。样品A和C相比,含有EC的电芯负极界面可能更容易形成聚碳酸酯类化合物,但形成的SEI膜更容易存在缺陷,这无疑会消耗更多的活性锂,引起更多容量衰减。同时,在循环中SEI膜更容易破裂和重构,造成电芯厚度变化更大,同时,暴露的活性硅也容易与电芯中残余的微量水分,电解液之间发生副反应。当电解液中含有HFB成分时,存储后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最高,表明其有助于电芯的高温存储性能,可能是有利于抑制锂盐与微量水分之间的副反应。A和B相比,发现电解液成分添加PS时,85℃存储下的厚度变化率,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提升明显,但在相对较低温度存储中没有优势。说明PS有助于抑制产气,可能是容易形成更致密的SEI膜,阻碍了高温下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的化学副反应。A和D比较,当EC含量降低,增加FEC添加剂含量后,高温存储性能提高,这主要是FEC更有助于负极更稳定的界面。高温存储过程中,电芯内部极片界面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提升,当SEI膜愈致密稳定时,电解液愈不容易接触到活性材料发生副反应。因此,电解液中的添加剂需有助于负极界面稳定性的提升。

(3)循环性能测试

对不同配方电解液制备的电芯进行25℃和45℃下的0.5C充放电循环测试。

由图1可知,A和B相比,当电解液中不含有PS时,循环性能更好,内阻更小,当电解液中添加PS时,特别在循环70周后容量衰减更快,这主要可能是由于PS参与形成的SEI膜在受到硅颗粒膨胀引起的破坏时容易被破坏且不容易修复,造成电解液与硅活性物质不断发生副反应进行消耗,导致容量保持率降低。A和C相比,当电解液中不含有EC成分时,常温循环和高温循环性能快速下降,且电芯均出现鼓包胀气现象,表明无EC添加的负极界面极不稳定,电芯拆解(如图2A、B)可以观察到样品C负极界面存在大面积的未嵌锂区域和析锂现象,表明在循环过程中该区域内的SEI膜被消耗分解,导致电解液与暴露的硅活性材料之间直接接触,随着循环进行,更多的硅颗粒破裂导致SEI膜的破裂,当SEI膜来不及重构,或电解液大量消耗无法形成新的SEI膜时,使得电极内部极化增大,会造成未嵌锂和析锂部位更严重,导致副反应进一步增加,最后电芯鼓包。比较样品A和D循环曲线,当电解液配方中EC含量降低,FEC和PC含量升高时,常温循环初期容量保持率和样品A一致,循环一段时间后容量衰减加快,表明EC含量下降后,SEI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可能随着循环进行,伴随硅活性材料的膨胀,SEI膜受应力作用更容易被破坏。

图1 样品电芯循环性能测试曲线

图2 样品A和C循环前后拆解负极片界面照片

总之,电解液配方中EC对硅基锂离子电池的存储和循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3.结论

本文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将EC、PC、PP以不同的比例与FEC组成共溶体系,同时加入PS、HFB作为添加剂,研究了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组成与循环性能和高温储存性能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FEC共溶剂体系中,电解液配方中添加EC对电芯的循环性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且有更低的交流内阻。

电解液配方中添加PS对高温存储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抑制电解液产气副反应的发生,PS参与负极界面SEI膜的形成,可能会保护电解液不易直接接触负极活性物质,但对长循环性能具有不利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循环后期,容量衰减加快,可能是PS参与形成的SEI致密性高,但稳定性差。

当电解液中添加8% EC且不添加PS时,电芯长循环性能最好,容量保持率为80%时,25℃常温循环可达300次,45℃高温循环可达200次。

总之,电解液中的EC组分能够提升电芯的循环性能,PS组分能够提高电芯的高温存储性能。适当控制EC和PS的添加比例,优化锂电池电解液的配方可以兼顾锂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和循环性能,为下一代锂离子硅负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电芯负极电解液
星恒2系列电池介绍
锂电池不同连接方式下的针刺测试探究
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仿真分析
蠕虫状MoS2/C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应对硅负极材料体积变化的策略
MXene@Sn4P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荣威混动e550高压电池组电芯压差过大
平行流铜电解液净化一次脱铜生产实践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