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而论道

2022-12-10陈思炳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富者王公政和县

陈思炳

时文引路

①《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原典意义上的“坐而论道”与“作而行之”,对应了彼时治国理政的主体——王公与士大夫。“王公”之“坐”与“士大夫”之“作”只是表象,其深层逻辑在于某种朴素意义上的政务与事务分工,前者的判准在于“论道”,后者的判准在于“行事”,职司明确方可施治有序。但随着时代发展,此典语义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今人已惯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表达了“行动胜于空谈”的意思。

②古代帝王在决定关乎江山社稷、朝纲皇权的大事时,常邀文臣武将一同“论”之。历史上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等,都可谓“坐而论道”,“論”出了大道理、好策略。这种“论”不是空论,是有根有据的论。“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

③清朝进士彭端淑所著《白鹤堂文稿》讲了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个故事说明“坐而论何如起而行”。

④“坐而论道”与“做而论道”,虽一字之差,但却是“空谈”还是“实干”的作风之别。新时期的“时代楷模”廖俊波刚到政和县时,很少呆在办公室,“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他的口头禅。廖俊波不是不开会,而是在开会作决策前,将瓶颈问题一一找到,有的放矢。也正是把准了症结,他利用四年时间,让政和县从“省末位”跨入“省十佳”。

⑤“做而论道”,不仅贵在“做”,更在“做”后坚持“论道”,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出规律,留给后来者作路标。古代大禹治水的“疏导法”,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鱼嘴分堤法”,都给后人留下了治水之道。当代兰考锁风沙的泡桐树、太行山的“绿岭核桃”,不就是人民公仆靠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扎根群众,访民问计才摸索出的脱贫之道吗?

⑥创造一个美好社会,就应从“做而论道”开始。

(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12月28日)

◆技法提炼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重视对论据的阐释,也就是要把握好“叙”的角度和分寸。“叙”与“议”实现无缝对接,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恰当的“叙例”角度以外,还要对论据进行准确阐释。

本篇持论“‘做’而论道”,文章标题已如旗帜般昭示了读者。我们先看看本文是怎样立论,怎样展开论述,怎样收束全篇的;然后研究文本又是怎样对论据进行阐释的。

第一部分(①②段)由《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坐而论道”引出作者观点:“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第二部分(③~⑤段),分析论证所持观点,采用层进结构:第③段引用了清人彭端淑文章中“两个蜀僧”的故事,论证“坐而论何如起而行”的分论;第④段进一步论证,举廖俊波崇尚实干,让政和县从后进县变为先进县的典型例子,倡导不要停留在空谈的“坐而论道”,而要实干的“做而论道”;第⑤段更进一层,列举四例,揭示论证“做而论道”不仅贵在“做”,更在“做”后坚持“论道”的论点,呼应标题。第三部分(第⑥段)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看清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再来研究本篇怎样阐释论据,就分外清晰了。第②段列举三例,前有“古代帝王在决定关乎江山社稷、朝纲皇权的大事时,常邀文臣武将一同‘论’之”这一句,引渡到所列举的三个论据;后有“都可谓‘坐而论道’,‘论’出了大道理、好策略……‘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这两句阐释,分析揭示出所列论据的含义。假如没有论据前的引渡和论据后的阐释,同样是列举三个论据,其功效就大打折扣了。第③④⑤段和第①段中均有对论据的阐释,请同学们自己去锁定内容,并作探究分析,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富者王公政和县
柯立夫藏书室蒙古文文献《哲里木盟长报王公等履历》的内容与价值
金马驹
为学一首示子侄
政和县生态资源林业运营中心揭牌运行
《巴林王公世袭》中记载的固伦淑慧公主四子质疑
紫砂壶与知己
闽北革命老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推进会在政和县举办
Synthesis of Didodecyl Carbonate via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zed by KF/MgO*
话说王公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