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名人

2022-12-0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幽默感范仲淹弟子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历史名人”的文章中,作者会介绍某位历史名家,讲述该人物的经历、提出的理论或做出的功绩等,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从而表达自己的敬佩、缅怀等情感。此类阅读大多以散文、传记为主。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概述人物形象;2.赏析文章语言;3.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 衡

范公祠位于青州城西。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昔日心。”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他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被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皇祐三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高”,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的长河中又迈入了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地享受这满院春光。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节)

●思考练习

1.请根据全文分条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部分从哪些方面概括了范仲淹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别有韵味,请赏析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在雨中歌唱

◎林语堂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強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失散。有人看见孔子站在东门,便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sǎn,脑门)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们重逢后,子贡把那人说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时而得意,时而沮丧,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也不惜自我嘲弄。这是真实的孔子,他并不是儒家学者和西方汉学家欲使我们相信的那种圣洁完美、无可指责的人物。

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孔子的幽默感才能真正鉴赏他的人格美。他的幽默不是庄子式的睿智和讥讽,而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这更具典型的中国特色。孔子的人格美经常不为批评家所注意,要感知他身上的巨大吸引力和真正可爱处,唯有与他朝夕相处,形影相伴,就像他与其门徒那样的亲密无间。在我看来,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是社会公德的光辉典范,也不在于他是中年初出茅庐便杀少正卯的激进改革家,而在于他是中年老成的孔夫子。他在政治上失败后才彻底放弃政治抱负,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史记》记录他一生中这段时期的事迹,其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与《新约·福音》写客西马尼园的一段媲美,不同的是前者以幽默的情调结尾,因为孔子总是敢于嘲笑自己。那时,孔子周游列国,想找到信任他的统治者,让他掌权,结果四处碰壁,饱受羞辱。他两度被捕,还曾与弟子挨过七天饿,因为他要像疯狂的预言家一样游说各国,而得到的却是轻蔑、嘲笑和闭门羹。他愤然离开齐国,连半小时就能够做熟的午饭也等不及吃,仅带上从锅里舀起的湿米就走了。在卫国他羞辱地坐在车上跟随卫公夫人的车子招摇过市,他只得自我解嘲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论说仁义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凌云展翅的大雁,于是他在陕西涉黄河往见赵简子,却又遭间阻,他呆在黄河边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其命也乎。”因此离开卫,又回到卫,再离开卫,接连去了陈、蔡、叶、蒲诸国,跟随的有几个忠诚的弟子,犹如一群流离失所的人,这时弟子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和些微的懊悔,但据说孔子“仍旧讲诵弦歌不衰”。《史记》里说,孔子那个时候正是“温温无所试”。

那时孔子及其追随者发现自己困于陈、蔡之间,他们当时的谈话深深感动了我。这是孔子一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孔子便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编著书籍。

孔子在雨中歌唱,谁能不为雨中高歌者所感动?他在那里,带着弟子飘泊荒野,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像一群难以言状的叫化子或流浪汉,但他仍会开开玩笑。他没有愤怒的情绪。我不明白,中国画家为什么不绘出一幅最能表现孔子其人的荒野图。

(选自《林语堂精选集》,有删节)

●思考练习

1.文章画线句子写孔子的弟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幽默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幽默感范仲淹弟子
幽默感拯救计划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弟子规
弟子规
范仲淹苦读轶事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小宠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