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秀帽合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

2022-12-08廖方容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左江岩画瑶族

廖方容(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1987年3月,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在桐木镇泰山村帽合山一处隐蔽的崖壁之上发现一处岩画遗存。帽合山岩画呈东西走向,高2米,长9.2米[1]。当地人称之为“福地”“佛地”。帽合山岩画以朱红色矿物质颜料绘制在石壁之上,其绘制材料与左江流域岩画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左江流域岩画常采用单色平涂的方法造型,多平铺色块,整体给人以明快之感,而帽合山岩画则主要是以单线勾勒描绘形象,活泼生动。根据帽合山岩画中人物、马匹的行进方向,可以判断其绘制自东端开始,至西端结束。

一、帽合山岩画所人物形象分类

帽合山岩画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为人物、动物、生殖符号、字符及装饰纹样等,其中人物造型独特、形态多样,生动地反映了瑶族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根据不同的形态,这些人物形象可分为以下几类:(1)无冠、无包头者;(2)戴高耸立冠者;(3)戴圆形冠帽者。以下将分别进行讨论。

(一)无冠、无包头者

帽合山岩画中有部分人物形象未戴冠帽,也未包头,仅以线条描绘出了头部的轮廓。这类人物根据其躯体的处理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用线条勾勒出躯干的轮廓(图1),另一类是以一组直线表现出服饰的形态(图2)。

在岩画的最东端,绘有两名相向而立的男子(图1-1),二人肩上抬有棍状物,双手作扶举状。这两名男子的轮廓以简洁的线条进行勾勒,头部的比例较身体稍为夸张。郑超雄等[1]将该画面解释为二人抬轿,体现的是瑶族在过去将有身份的逝者置于轿中抬到野外火化的习俗。

图1-2的形象在整个帽合山岩画中较为特别,该图像为一髻发簪花的女性形象,其身后有环状物似背光。图1-3为一成年人与孩童的组合,二人关系亲密。他们皆是用简练的线条描绘的。在这两组岩画的周围,均遍布类字形的符号。

图1-4、图1-5为孩童的形象,其形态似蹒跚学步。绘制手法较为单纯,人物的手、足仅以单线勾勒出稚拙的形态。图1-6为人物与动物的组合,一毛发直立、形态夸张的人物站立在一条呈奔跑状的犬身上。其所表达的内容或与瑶族的龙犬、祖先崇拜相关。

帽合山岩画中无冠、无包头的人物形象中,有一类图像以刻画衣服的形态来表现人物躯干。图2所列的一组人物中,均以呈发散状的直线表现了衣服的轮廓和动态。这些线条多以五六条为一组,具有迎风起舞的动感。在其中的一组人物形象旁,留有后来人所写的“天星”字样。该组绘画或表现了瑶族对星宿的崇拜。

图2 帽合山人物形象

(二)戴高耸立冠者

帽合山岩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人物形象是佩戴立冠者(图3),他们均戴有高耸的冠帽,帽子以纵向排列的一组线条为装饰,表现出帽子挺直的视觉印象。人物衣服以5~7根发散状的直线进行表现。

图3 戴高耸立冠者

这些人物形象目前存有19人,前后两行站立,前排10人(左侧第二人旁石块已剥落,原应绘有1人),后排9人。他们的头饰及服饰都有程式化的特点,郑超雄等[1]认为人物所着服饰与今日瑶族道公服饰相似。笔者[2]在拙文《广西金秀帽合山岩画释析》中结合岩画中瑶族祖先崇拜的主题,认为他们的身份可能为家族祖先。

(三)戴圆形冠帽者

帽合山岩画中有一类形象与上述人物形象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帽子更为宽大,帽檐几乎接近颈部、肩部的位置(图4)。这些人物呈站姿聚集在一处,其中有几位未佩戴冠帽。姚舜安[3]认为这些硕大的头部装饰为盘瑶的包头习俗。该组人物形象从表现技法来看,与前所述的戴高耸立冠的人物较为一致,应为同一位画师所绘。画师在描绘这两组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帽饰,意在表现不同装扮或不同身份的人。

图4 戴圆形冠帽者

另外,在帽合山岩画的最西端,描绘了一名直立的人物形象及一条呈奔跑状犬的形象(图5)。人物挺直,头顶似有散射的光或头发。犬首向东,头微微抬起,尾巴呈摇摆状。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距金秀四百余公里外的左江流域岩画中,也普遍存在人与犬的组合形象,人物位于犬身之上,顶有头饰,双手曲臂上举,掌心向外,双膝微曲作扎马步状,腰间有佩剑。对于该形象组合,研究者多认为它代表着“犬祭”,覃圣敏等[4]认为其反映的是骆越先民的祭祖文化。

图5 帽合山岩画中的人、犬组合形象

二、人与犬形象组合

覃彩銮[5]在《壮族古代犬祭初探—广西左江崖壁画动物图像辨释》一文中对岩画中频繁出现的人与犬形象组合进行了论述,认为上方的高大形象应是神祇,是人们祭祀的偶像,下方之狗是祭典上人们所贡献的牺牲。潘其旭、赵虹等[6-7]也认同花山岩画中人与犬的形象为“犬祭”的观点。张亚莎[8]在其研究文章中对祭祀现场以本族图腾为祭祀的“犬祭”一词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它们似乎并不是一种“牺牲”,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被祭祀的对象。帽合山岩画中人与犬的形象组合与左江流域岩画的类似图像存在着时空上的一种呼应。

左江流域岩画人犬组合中,犬尾多上扬,四足弯曲作奔跑状。帽合山岩画中也致力于表现犬奔跑的动态。犬首微微抬起,前足迈开的幅度较大,后足弯曲。饶有趣味的是,犬的尾巴以两组上扬、下垂的线条进行描绘,似表现犬奔跑时尾巴的动态。

类似的手法早在青海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中即有所体现,该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舞蹈者的形象,每组五人,位于外侧的两人手臂以双线条勾勒。研究者多认为该手法是为了表现人物手臂摆动的动态[9]。左江流域岩画和帽合山岩画中的犬都给人以奔跑的视觉印象,该形象较难与作为祭祀的牺牲联系起来。且瑶族和部分地区的壮族[10]尊龙犬为祖先,以犬为祭与祖先崇拜文化心理不符。笔者认为,左江流域岩画和帽合山岩画中的人、犬组合形象或为借助人们所崇拜的神犬,以实现族群兴盛、人丁兴旺的祝祷,它所指向的是一种祖先崇拜。

猜你喜欢

左江岩画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木棉花英雄花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悠悠左江情
魅力左江
广西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
孜孜荣岩画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