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与情境教学的融合

2022-12-08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史四史改革开放

■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 汪 激

“四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政治素养的关键。文章以“四史”课堂为出发点,对“四史”的相关界定加以阐述,并对构建“四史”情境教学课堂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情境教学具有体验性强、趣味性强的教学特征,将其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新时期教学背景下,加强“四史”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充分发挥“四史”的教育功能,就要借助情境。教师要做好教学分析与思考工作,以课程与“四史”的关联为依据构建情境课堂,实现生态型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文章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加速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与情境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四史”的相关界定

“四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党史。党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百年征程中不断实践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包括政治史、制度建设史等。回顾党史,可以从中国共产党遭遇过的历史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党成长为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更加成熟的政党。

新中国史。新中国史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的国家发展史。最初,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中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制定了“五年规划”纲要,使新中国迈开了走向国家富强道路的第一步。在新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制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战略。至今,新中国将“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开始了新时段的征程。

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起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搞起生产责任制,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趋于完善,改革开放的格局也越来越完整,其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开始崛起,使人类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发展可以概述为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阶段;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提出的曲折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二、构建“四史”情境教学课堂的意义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构建“四史”情境课堂有助于提升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满足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通过深度挖掘“四史”元素、整合“四史”教育资源等方式,拓宽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维度,增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推进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与情境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加强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相关历史事迹、了解相关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与情境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党史教学情境课堂,增强政治认同意识

党史是记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包括党百年来改革创新的探索史、砥砺前行的发展史、社会前进的创新史等。将党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感悟党的奋斗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强其政治认同。党史以文字资料为主,许多学生在学习党史时缺乏耐心,导致对党史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在导学案中构建党史导学情境,通过出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1.认真备课,选定事例,奠定情境基调

学案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党史”育人要求,在创设学案导学情境时,教师应认真备课,深入研读相关教学要求,挖掘教科书中的党史内涵,并使用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事例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党史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对党的建设史、奋斗史、发展史进行探究。例如,在“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创设学案情境之前,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祖国取得的成就”这一层面出发,结合初中学生对新兴科技产物的兴趣,教师选定导学事例,奠定情境基调,示例如下:“中国首个虚拟学生入学”——导学情境,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迎来一位特殊的学生,名为华智冰,她是一位女生,智商和情商超高,不仅颜值出众,还很有艺术天赋,会绘画、会创作音乐,还会写诗。由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课程、党史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度思考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收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的发展资料,将目光聚焦在国家科技发展层面,激发政治认同意识,并由衷地为国家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

2.围绕事例提出问题,发挥情境功能

导学情境成功激趣后,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教师要根据导学案的案例提出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问题1:“悟道2.0”与“华智冰”的发布意味着什么?问题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我国部分地区的人民挣扎在温饱线上,现在较过去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问题1,让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深度交流,使其感受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结合问题2,让学生对比我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使其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围绕着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案例,创设具体情境,在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化情境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奋斗目标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

(二)构建新中国史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新中国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是新中国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国家富强的奋斗史与发展史。将新中国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兴衰、民族发展历程的感悟,对于培养其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与新中国史相关联的课程,并结合具体课程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发展道路的艰辛与曲折,使其领会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以“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科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新中国史情境教学。从不同维度整理教材中与新中国史有深度关联的课程,提炼出具体内容,用于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过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鲜少触及新中国史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教学,学生对新中国史的了解不够广泛,也没有掌握好情境学习方法,教学成效并不显著。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的短板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渗透新中国史的必要性,多收集、多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如社会新闻资料、视频资料、街边访谈资料等,为新中国史的情境教学夯实教学基础。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科书《根本政治制度》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整合书中、辅助教学材料、互联网拓展材料的相关内容,创设满足新中国史渗透教学要求、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要求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情境创设内容上传到电脑上,借助投影仪展示情境图片、情境音乐,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新中国史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助燃剂”的作用,充当“助燃者”解释情境内容、布置情境任务,引领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并分析相关材料、讨论与交流自身想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新中国史教学情境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新中国史内容的体会,通过情境教学烘托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放在新中国史的学习上。这时,教师再组织模拟讲堂情境活动,在活动中引领学生角色扮演,呈现情境史料,使其在亲身表演、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受新中国史内蕴含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力,从而生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与家国责任担当。

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情境总结,引领学生回顾扮演人民代表时的具体经历,使其回顾活动中自己“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议案过程”等行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精神的体会,增强学生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理想的爱国意识。

(三)构建改革开放史情境课堂,增强民族自信意识

改革开放是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是中国发展必须走的强国之路。将改革开放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自主发展的民族自信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认真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与改革开放史有关的课程,并对其进行仔细研读,以此确定情境创设的方式与细节。

以“踏上强国之路”一课教学为例,教材内容涵盖改革开放的标志、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等多项改革开放史。为了加强学生对改革开放功绩的认识,获得其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教师分两个环节深化改革开放史的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情感认知。第一个环节,合唱环节。组织班级开展合唱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伴奏,展示歌词,让学生共同演唱。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史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其主动提问:“歌词中1979年有什么特别的吗?”“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是什么让‘城’崛起呢?”“1992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歌词中的‘春潮’指的是什么?”在歌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案例分析环节。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图片,比如骑自行车图片、穿工装裤图片等,让学生回顾过去贸易不发达时人们的生活途径;接着,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近年人们的生活图景,比如五花八门的衣服时尚、彩妆时尚、汽车时尚等。通过图片对比贸易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区别,在图片情境中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是什么让我们进步这么快?”通过提问引领学生对我国人民敢想敢干、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等良好精神品质的探析,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四)构建社会主义发展史情境课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

社会主义从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路程,从空想主义落到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成果,离不开人类的坚持探索。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每个人应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将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引入相关事例,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的认知,升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情感,使其能够坚定政治信仰,做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准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教师在课上传播知识,讲解案例,还要教师组织情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主义的提出、实践、发展,领会社会主义精神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

以“追求民主价值”一课的教学为例,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社会主义民主”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结合相关内容设计“情境激趣”活动与“情境体验”活动,以此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首先,教师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将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由教师做主持人,进行“街头调查”:“你心目中民主社会是怎样的?”在活动中,学生作为“路人”发表自身的看法。通过组织社会调查情境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民主”概念的学习中,使其在发表自身意见的时候对“民主”进行深入思考,为接下来引入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班内选举活动——“班委会成员换届选举”,由学生自主报名想要参选的班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等,由其他学生酌情投票选举。活动中,让学生上台发表演讲,各个有意愿参选的学生演讲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活动,并由教师负责统计票数、确定新的班委会成员。通过组织情境调查实践活动、班级选举实践活动渗透社会主义史,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使其成为一名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人。

四、结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史”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对于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思维深度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将“四史”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与政治信仰,使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史四史改革开放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