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

2022-12-08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张小慧

天津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劳动理念活动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 张 铮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张小慧

如今,国家对教育环节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政策的完善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农村小学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教学资源也不够完善,想要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品质,教师要挖掘身边的教学素材,深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例,借助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投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以此落实我国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创新策略,以供参阅。

一、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想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落实劳动教育的深层目标,仅借助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还远远不足,还要教师立足班级学情,分析农村小学现有的条件,感知到基于实践活动视角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渗透劳动理念,强化思维认知,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尚不健全,生活经验不足,周围的环境对其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此时开展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在思维发展初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知道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懂得任何劳动成果的背后都要付出辛勤汗水,从而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实践活动的引导下营造出和谐、积极的集体氛围,借助多种乡村资源促使其主动参与劳动,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处于养成阶段,在树立正确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实践活动完成劳动任务,能使其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不再将眼光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讲解上,而是将劳动思想全面渗透在活动的各个方面,以此增加互动的频率,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者,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将劳动教育落实在实践活动中,能丰富学生的实践感悟、劳动体验,具备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个人都能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下承担起自身的活动任务,明确个人责任,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开展劳动教育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想要完成实践任务,不能依靠单一的劳动知识,还要渗透一定的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内容,在多学科的理论引导下,学生的德育思想得到全面深化,实现视野的开阔。教师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到他们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等,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想要提升劳动效率,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不足,提出具备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首先,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引导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解主科知识,练习课后习题之上,使学生受到这样的氛围影响,对劳动表现出抗拒的情绪,这样的现状是影响学生劳动品质完善的直接原因。

其次,受到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方法千篇一律。单一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德育眼光过于局限,难以发觉生活中的实践元素。劳动教育侧重实践,一成不变的策略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拓展活动范围,融入多种实践环节十分必要。教师只有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劳动形式,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最后,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个人能力和思维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对劳动理念的认知和劳动技能的实践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千篇一律的劳动标准使学生难以对个人能力产生正确的认知,阻碍其劳动观念的塑造与完善,更放大了农村劳动实践的弊端,使劳动任务成为学生的负担,难以循序渐进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

三、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向,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在以往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教育局限于课堂中,学生只是在任务的趋势下被动参与劳动环节,使整体劳动教育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缺乏实践价值。想要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应该将目光首先放在转变教学方向上,促使他们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将这样的思想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勤劳的品质,不畏困难、吃苦耐劳,具备持之以恒的前进动力。

同时,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摒弃应试思想,开阔教学视野,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深度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将劳动知识转化成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身心成长。比如,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不足之处,地理位置偏远、教学条件简单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向农村小学输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起教师的重视,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其预留单独的教学时间,安排恰当的劳动主题,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吸引大家的关注。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到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向和教育细节,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议,共同交流劳动实践的经验,深度分析班级学情,结合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转化实践方向,创新实践策略,以此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为接下来劳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创设教育情境,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加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元素努力创建出良好的教育情境,以此深化劳动内涵,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深化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较为浅显,对标准化的概念常常一知半解,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只有适当融入生活元素,才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劳动思想,感知到劳动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比如,借助“劳动之日”“卫生之日”等设定,带领学生共同打扫教室和校园,完成扫地、倒垃圾等实践任务,创建出真实的教育情境,吸引大家参与其中,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科普乱扔垃圾的负面影响,展示“白色污染”,使其直观地看见乱扔垃圾袋等不可溶解的物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看见动物的求救信号,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起他们维护环境干净整洁的积极性。进而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价值,积极参与到打扫卫生的队伍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也逐步增强自身劳动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感知到劳动的重要性。

(三)融合地区元素,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应该注重主题的开放性,积极融合乡村元素,在多种学科内容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打破固化的劳动思维,使其真正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增加实践环节的感染力,教师可以结合地区特点选择互动素材,如一些地区以手工艺制品闻名,教师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坊,使其投身到工艺品的制作环节,在真实的情境下获得民族认同感,在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切实体会“工匠精神”,在反复失败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做出满意的手工艺制品,体会劳动内涵。再如,还有一部分乡村地区种植茶叶,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区域元素带领学生走进茶叶种植园区,组织大家完成茶叶的采摘活动,通过学习劳动者的采摘技巧,完成茶叶的摘取,从而感受到每一份食物、用品的来之不易,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在这样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对自身家乡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杜绝浪费,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具备坚韧的品质和勤劳的态度,才能逐步克服困难,取得理想的结果。

(四)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特点,积极拓展教学范围,努力开展室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摆脱理论的束缚,真正将劳动作为一种实践的理念,积极走进生活,完善教学设计,在学校强化学生爱护环境意识,在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布置课后任务,针对家务劳动设计主题活动,使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家长的辛苦,培养其感恩之心,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也能为今后塑造独立的品格打好基础。

比如,可以以“为父母做一顿晚饭”为例,这一环节较为复杂,教师在布置这一任务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实践能力,且与家长保持联系,确保一切实践活动都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进而展开正式的做饭环节,学生要考虑到家人喜爱的食物,接受的口味和食材的营养,从洗菜到做菜的各个环节在家长的监督下独自完成,借助这样的劳动环节使其感受到父母日常的辛劳,收获劳动的喜悦,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要付出无数辛勤的汗水。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将整个劳动过程记录下来,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后的收获,形成有效的学习闭环,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氛围下弥补个人的不足之处,争取在下次劳动活动中做得更加出色。

(五)实施个性评价,全面明确任务分工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年龄、成长经验等情况的影响,形成的劳动理念并不完善,每个学生对待劳动实践活动的态度和实际表现也有所区别。这样的班级学情要教师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引导,把握好分工的尺度,确保大家都能在适宜自身成长的氛围下产生参与热情,配合教师完成多项劳动任务。

比如,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定值日轮流制度,确保劳动任务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能轮流参与到不同的劳动环节中,承担不同的劳动任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再将思维局限于打扫卫生上,可以借助“种植树木”“饲养花草”等环节,带领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这样丰富的劳动任务也直接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使其深刻感受到收获成果的喜悦。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值日轮流表现,教师也应该实施针对性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通过设定多种班级职务,完成卫生监督,明确任务分工,使其在小学时期便具备清晰的使命感和劳动观念,培养勤劳、刻苦等优秀品质,实现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稳定成长。

(六)促进综合发展,实现多项任务搭配

除了基本的家庭劳动、校园劳动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进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具备综合发展的目光,结合现有的环境条件开展职业体验课程、校园劳作课程和工具创新课程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不再片面地认为“劳动”仅仅是保持环境的整洁,而是意识到“劳动”其实是一种输出自我价值的形式,这种勤劳的品质和劳动的意识作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优化学习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有条件的农村小学校可以预留出部分田地,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播种,农村学生对这样的环节并不陌生,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翻地时候的方法不当,施肥时候的数量掌握不均等,教师也要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启发,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翻地、播种、除草、收获等劳动任务,借助劳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合作的价值,从而回到家中也能延续这种品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工作,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改造工具,提升播种的效率,如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处打出均匀的小孔,得到简易的喷壶,这样的洒水工具可以用于范围较小、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当中,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通过创新工具,使学生能发掘生活中可以利用到的劳动元素,从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意识,促进劳动精神的深化和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多种多样,掌握扎实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能帮助学生养成勤劳、刻苦的良好品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农村教学优势,弥补条件不足,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实施个性评价等多个途径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促进小学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理念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