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2-12-07黄帅张庆蔡雨萱芮浩然刘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情景剧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黄帅,张庆,蔡雨萱,芮浩然,刘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基地,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学生个体与群体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和引导,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影响的。心理情景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形式,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搬上舞台,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开展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活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十分必要,它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办学历程和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园特色的文化风貌。校园文化既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参与的精神文化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以校园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对师生产生影响。显性校园文化是学生直接从教科书中习得,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提升作用。隐性校园文化则是在无形中影响师生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精神面貌的氛围[1]。因此,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教育润物无声、滋养心灵的效果。

1.2 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内涵建设传递精神力量,并内化为大学生心理正能量。所以,各高校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但当下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短板: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调,内容不丰富;活动主体局限在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等部门,主体辐射面不够广;校园文化活动偏普遍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主动性不够高。这些影响因素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育人功能发挥受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情能力。

2 校园心理情景剧内涵及其重要性

2.1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内涵

校园心理情景剧主要源于心理剧相关理论、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广泛运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它是在心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剧本编写、自主编导、自主表演。其中把心理剧的方法运用其中,借助舞台技巧和造型,创造性地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学习困惑、适应环境、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问题和困惑表现出来[2]。校园心理情景剧是学生和指导教师经过多次打磨、排练,从多角度把人物内心和解决方案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或观看舞台剧,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遇到此类问题和困惑时的解决办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此类心理困惑,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目的。由于校园心理情景剧独特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有目共睹的良好治疗效果,它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的重要形式。

2.2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从身心发展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其学习、生活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人际交往范围也在扩大。因此,面对生活时,带来一些困惑和迷茫,若处理不妥当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情绪调节方面出现焦虑、抑郁、低落等问题;自我意识方面有过分追求完美、过度自卑、过度自负等问题;在处理人际交往方面、处理失恋方面、生涯规划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1 校园心理情景剧具有实践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主体性不强” 是目前校园文化培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心理情景剧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讨论和设想如何解决问题,独立编写剧本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剧目展示。其中编剧和参演学生可从心理情景剧创作、排练、表演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观众通过替代性学习,在别人的故事中重新审视自己,获得正确的认知。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真正发挥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

2.2.2 校园心理情景剧具有情感性

心理情景剧的素材源于受众群体的现实生活,反映的是受众群体生活经历的、激烈的心理冲突。学生观剧就像透过一面镜子目睹自身经历的事件,体验情绪的变化,并在观剧中随着剧情变化重新去审视和反思,促进自我认知行为的改变[3]。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能激发受众群体的情绪体验,发挥其价值观重塑的自主性。以校园心理情景剧为媒介,增强受众群体解决心理困惑的意愿,提高其认知和行为改变的主动性,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高校校园文化内化培养理念是一致的。

2.2.3 校园心理情景剧具有持久性

心理情景剧的理论基础是群体动力,剧目创作团队及演出场地都会形成一个群体性场域。而在心理场域中,团体的决定对团体中个人的影响会更持久。所以,利用校园心理情景剧群体动力影响,开展校园文化育人效果也将会产生持久影响。

2.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校园心理剧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保持沿用传统形式:利用心理中心进行学生咨询、利用心理治疗室对学生进行治疗、开展心理团体辅导进行引导启发等,同时也会邀请心理学研究领域专家、教师通过讲座、沙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会通过开展心理活动或者竞赛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建设并不完善。虽然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育人成效并不明显,主要是忽略了当前“00 后”大学生特殊群体特征——自我认同感高,抗压能力弱;想与他人结交朋友,但又怕被拒绝;自尊心很强,不轻易向他人表露心迹;遇到挫折困难,不敢求助教师、朋友等。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学生模式,创新教育机制,丰富并完善校园心理情景剧建设,结合当下学生面临的各类共性问题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避免传统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

3 校园心理情景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心理情景剧一般是由高校学工处牵头,各二级学院动员、组织学生参加,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创作剧目进行指导。校园心理情景剧一般演绎的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集参与性和互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校园心理情景剧不仅能加深参演学生之间的合作,突破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局限性,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力量,还因其广泛的普及面和影响力,易于被学生接受,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1 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育人功能

当前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接地气”式的活动类型,学生被动参与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活动评价也不高,因此出现活动参加不少,但能力提升未见增长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校园活动主题、形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校园文化活动是否符合大学生心理诉求和实际需求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热情,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主体是学生,能挖掘学生潜能。学生通过剧本编写、剧本修改、演员选择、排练打磨、表演等环节开展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提升师生互助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校园心理情景剧从创作、修改到排练,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调整,实现团队合作的过程。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们和指导教师讨论剧中人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良好的互动沟通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在了解剧情,帮助学生揣摩人物性格特征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共情和移情能力。借由心理情景剧这一载体,教师和学生能打破空间局限,拉近师生间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合作互动目的,营造了良好的高校校园人文氛围。

3.3 强化文化内涵建设,培育良好氛围

校园心理情景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通过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形式可以表现出大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问题,或者是自己心中积蓄已久却不敢与人诉说的困惑。只有将这些问题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内心的释怀或者解决问题,使大学生处于更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其他学生提供解决类似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认识并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心理情景剧还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感受、认同、内化发挥精神引领,把校园文化的精神力量内化为自身的心理能力,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4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思政教育

大学生心理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高校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4]。校园心理情景剧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自编自导,教师进行教育引导合作过程。其形式多样化,趣味性十足,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可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情景剧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成长[5]。

4 校园心理情景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路径

4.1 注重心理文化建设,创设良好氛围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播正能量的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校园心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情景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十分一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着手,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在校园里营造有爱、互助、和谐的心理文化氛围,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精神需求。

4.2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校园文化活力

校园心理情景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富有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兴趣,精心组织策划心理情景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组织活动过程中的协调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影响力。同时,学校要定期为心理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让教师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理情景剧排练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给予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启发。此外,借助校园心理情景剧,教师的心理辅导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拉近了师生间距离,营造了良好阳光的心理氛围。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起到文化传播的模范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重要的积极影响[6]。

4.3 注入心理能量,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

校园文化建设应避免流于传统的灌输教育形式,要积极开展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认同校园文化,并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质上,体现在整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上。校园心理情景剧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参演或观看表演中体验微妙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的实质,探索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领悟人生真谛。同时,高校要创新宣传途径,丰富活动形式,达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统一。比如,利用宣传海报、微信平台、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宣传心理品牌活动:心理情景剧、心理短视频大赛、心理漫画展、心理知识竞赛等。

总之,高校要根据校园心理情景剧的特征和积极意义,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注重文化内涵建设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拓宽宣传途径,以“心”视角建设有活力、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情景剧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