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及应用统一人员调配制度的效果研究

2022-12-07李倩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调配医务人员统一

李倩(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 301500)

卫生人力资源是做好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相关学者肯定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结构均衡对医疗机构的重要作用。但有相关研究显示,公立医院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1]。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应用统一人员调配制度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850张,年门急诊量320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万余人次,手术2.1万余例次。医院编制控制数4026人,截至2020年12月,实际在岗职工3986人,用工形式以编制内职工为主,占比为75.54%(3011/3986),人员构成包括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截至2020年,该医院人力资源年龄结构较为稳定,以≤35岁人员为主,占比为56.77%(2263/3986);医院研究生、本科生学历人员占比稳步上升,总占比达80.63%(3214/3986);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比例为1∶1.89∶5.36∶13.68。

1.2 方法

1.2.1 抽调方法 当重症部门同时出现3名需特级护理的患者、就诊患者例数达到床位使用率的150%以及2名以上医务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岗时,相关科室可以提出申请,在医院考察实际情况后统一进行重症部门人员调动;制定急诊室人力资源应急预案,每一班次设置1名相对固定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急诊应急小组,当急诊室达到可以启用应急预案的标准时,由医院统一进行人员调动[2]。

1.2.2 工作职责的确定 在应用统一人员调配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规定调配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减少因流动人员不熟悉工作环境而引发的各种问题。首先,被调配的医务人员只需承担应急工作,尽量减少与其他医务人员工作的交叉;其次,进行上下班交接时必须严格遵照所支援病区的要求,交接班后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如果被调配的医务人员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同事值班的医生或护理人员则要对其进行一般性工作的指导,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工作失误[3]。

1.2.3 待遇安排 被调配期间,医务人员的奖励性绩效由被支援的部门按照工作量向其提供,在支援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两个病区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可按照被调配人员的工作情况给予补休。此外,可以通过表扬年度内支援次数较多的医务人员来充分调动其他工作人员支援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结果

2.1 提高了医务工作的安全性 应用统一人员调配制度以来,某院共计调配医务人员106人次,对180余个班次进行了人力资源的补充,抢救、护理危重症患者80余人,未出现因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工作失误,对于提高医务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实行统一人员调配制度可以为不同病区之间的医务人员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机会,部门与部门间的合作意识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间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3 提高了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 实行统一人员调配制度以前,内科、急诊科、重症部门等由于患者人数多、医务人员不足等可能会出现由于繁忙的工作而忽视患者身心变化的情况,在实行统一人员调配制度后,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数量得到补充,上述问题也明显缓解,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

2.4 缓解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工作繁重部门的医务人员在人员调配下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可以得到适当的纾解,这是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体现,如在实施统一人员调配制度后,重症部门未出现医务人员因工作压力申请调离重症部门或者离职的情况。

3 讨论

3.1 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

3.1.1 管理意识薄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院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缺乏行之有效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措施和方案;第二,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审核制度及绩效评估制度;第三,在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导致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4]。

3.1.2 配置模式不科学 目前公立医院仍有人员编制混乱的情况存在,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数量过多,而有的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不足,出现了缺编与超编共存的局面。面对上述问题,有的医院采取盲目补充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方法,还有的医院甚至将有效的技术骨干和主治医师调配为行政人员,这些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人员配置无法有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5]。

3.1.3 配置结构不合理 我国公立医院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社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都十分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层次的医疗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学历程度、专业技能等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现阶段还缺少合理、有效、科学的人才评估制度,所以很难达到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6]。

3.2 应用统一人员调配制度的效果分析

3.2.1 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依法管理、依规管理是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严格贯彻和落实规章制度能够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医疗工作秩序的维持以及医院工作质量的提高[7]。当医务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人数不足时,相关规章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常常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实施统一人员调配制度后,各科室人员不足的情况明显缓解,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方式可以使医疗工作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工作能力。

3.2.2 合理范围内医务人员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资料显示,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与医护人员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多的病区患者的满意度更高[8]。因此,如果出现医护人员配比缺口较大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临床工作解释不到位,影响到工作秩序。而统一人员调配制度可以适时适量的对医疗人力资源进行补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2.3 医务人员应该是数量和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群体中,若可以将各有长短的不同人员合理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9]。医疗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人员可能对同一问题的应对能力差异较大,并可能会出现不能及时发现患者隐患的情况。经过人员统一调配,可以对工作压力较大的部门以及患者时间段较为集中的部门适当补充工作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在顺利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加强对患者潜在风险的预测,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10]。

3.2.4 有效缓解医务人员压力,维护医疗队伍稳定。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面临的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这也是导致医疗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11]。由于职业特点,医疗人员易出现疲劳综合征,尤其是工作压力较大且不能获得有效支持时,就会在心理上出现对职业的倦怠,而职业倦怠又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疲劳综合征[12]。如此周而复始,医务人员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怀疑,而通过人员统一调配能够给予医务人员实际且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在缓解他们身体疲劳的同时还能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综上所述,目前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仍存在管理意识薄弱、配置模式不科学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统一人员调配制度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医务人员的潜能,提高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效能,对于促进医院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调配医务人员统一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PDCA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非整支用药调配干预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养猪饲料巧调配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统一数量再比较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