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精神培育研究

2022-12-07崔兴佳田小东韦运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考核

崔兴佳,田小东,韦运玲

(1.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计财处,四川德阳 618500;2.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德阳618500)

“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1],创新精神属于工匠精神的重要方面,民办本科高校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国家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必须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2]。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应该是“应用性+创新型”的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 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当然这两者也不是简单的1+1=2, 需要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3]。高校担负着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

1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1.1 创新型人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很多高校存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时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甚至一些高校仅有不足10 名教师具备创新创业类课程指导资格,这就导致开展创新创业类课程只能采用大课堂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知识传授多于实践操作。这类课程涉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在教学中不能结合不同学生所学专业来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学的创新创业方法很难和自己专业结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有部分高校由于场地和师资限制,在各班选拔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这样虽然能够针对被选中的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覆盖率较低,使很多渴望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学生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培训[4]。

在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创新创业指导资格的教师数量偏少,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讲解专业知识,但不知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一门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中,我们针对12 名教师成员作问卷调查,发现67%的教师明确表示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在课程教学中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创新。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专业课教师急需提升创新能力的现象较为突出。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2 专业课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高校部分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陈旧的情况,专业课教材和内容不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达不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更谈不上专业知识的创新运用[5]。在一些传统专业课程知识点设置上,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市场需求去讲解实用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不能局限于台式机的选购、 组装和常见故障维修、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要引入笔记本电脑的选购、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当前主流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等知识。专业课教师要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来更新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实用的、最新的技术的运用。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应融入新技术的创新使用方法的讲解,这样能够增强知识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3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必修学分,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少高校采取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上交具有创新性的方案来完成课程考核,但实际上学生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在创新创业实际项目中,大部分学生着眼于创业,缺乏创新,采用了传统的创业模式,导致创业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经营一段时候后便不能维持下去[6]。

2 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路径

2.1 加强专业课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的建设

高校要加强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专业课教师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能力。学者对我国1 231 所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三分之一的教师来源于思政工作、学生工作等部门,任教年限不足两年的教师占比过高,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系原工作岗位上由主管部门临时调配而来,教师的学科归属感与事业成就感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难以享受和其他普通专业教师相同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资源[7]。专业课教师应发挥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指导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为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给专业课教师搭建好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台。民办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最新技能,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民办高校可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创新,提升全体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专业课教师应同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就专利申报、专业技能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共同研讨,发挥企业人员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好高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的长处,提升教师动手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专业技能创新运用中,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8]。

在促进专业课教师主动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面,高校应出台考核激励机制,将专业课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总体情况纳入到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中,以多种形式考核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创新的能力。对于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成绩的专业课教师,应通过优先纳入评优评先人选等方式,鼓励他们培养好学生创新能力。

2.2 专业课程内容要满足创新精神的培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要求必须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通过某一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来完成[9]。专业课教师要邀请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高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删除陈旧课程,开设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

2.3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理工科专业, 专业基础课程既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又必须以“应用和创新”为主线[10]。专业课程的教学落脚点在于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上要强调创新。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专业课教师可以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创新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教研室为单位,每位教师就课程的创新点发表见解,作广泛交流,相互借鉴有价值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11]。专业课教师要强调知识点所涉及案例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将知识点的运用结合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探究将知识点创新运用的方法,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后布置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任务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研究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使用知识点来创新,不局限于传统方法,同时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强调知识点的创新使用和传统模式的改进[12]。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学会创新[13]。

2.4 专业课程要引入对创新能力的考核

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强调专业技能的提升,但是传统做试卷的方式很难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检测,完成大作业、小论文或者作品等方式又不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14]。在考核模式上,任课教师要强调过程考核,考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否创新运用知识来完成课程任务,从而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掌握课程所需技能。

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的考核,专业课教师可在第一堂课布置好期末上交作品的主体要求,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需要完成的作品运用课程所学来逐步完成。在作品的完成期间,要求有若干个创新点,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实现途径,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点不能雷同,通过类似这样的考核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15]。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的考核,专业课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要求具有创新性的任务,经过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让学生找出知识的创新点,同时在期末进行试卷等形式的考试,这样就可以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进行考核,也借助了传统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针对考核形式,专业课教师要创新,要强调考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真实水平,也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检测。

3 结语

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本科高校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应使专业课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多种渠道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多种方法提升高校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逐步具备创新思维,慢慢提升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考核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