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研究

2022-12-07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作者群众基层

张 莉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文化馆,山东 临沂 276299)

在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标准后,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断提升,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如何利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整体精神生活成了相关工作者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方向。

一、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1.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其分别为娱乐功能、交流功能、宣传教育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一,娱乐功能。在早期不同民族群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其文化活动开展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其大部分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基本满足,进而精神文化需求、娱乐需求逐渐提高,为演出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群众文化产生到发展至今仍然以满足人民娱乐为主,很大部分的演出型群众文化活动有群众艺术馆组织排练、演出,其目的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其二,交流功能。演出型群众文化本身属于文化,其产生本身能够给人民群众的交流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便利,而不同的文化其给予群众这种便利的表现形式不同。演出型群众文化的表现方式主要存在于其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扭秧歌以及健美操等。在这些文化活动排练演出的整个过程中工作者需要引导各个领域的人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进而文化活动本身成了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1]。其三,宣传教育。演出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为群众提供娱乐需求以及交流平台的同时,通过演出本身能够给群众传递一种中心思想。群众在文化活动的演出中能够沉浸在娱乐中更好地体会活动传递的教育思想。比如,政府文化的宣传内容,进而供人民群众积极学习相关的政府精神,提高区域内群众整体的政治思想水平。其四,促进社会发展功能。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和文化两个基础条件的支撑,其中群众文化作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化形态,始终推动着社会发展。在演出型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能够引导大部分领域人民群众的参与,而人民群众通过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形式不断创造着群众文化,由群众文化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

2.演出型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演出型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主要从人民群众以及文化本身两大方面体现,实际上,优秀的演出型群众文化在稳定发展的社会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其一,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作为人民群众的外衣,是保持素养的基本因素。在演出型群众文化的工作过程中,首先,群众文化的平台能够给予大众更多的文化知识信息,丰富大众的文化水平。其次,由于群众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可以帮助政府等宣传教育各类文化信息以及重要中心思想,提升大众整体思想水平,进而实现大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其二,加强文化建设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领域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群众文化形式也是不同的。在演出型群众文化的融入和应用中,相关文化工作者需要重视群众文化的需求度,确保群众文化发展的质量。并且,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演出的过程中,群众会受文化演出和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自身整体的文化素养,进而能够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

二、演出型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演出型群众文化工作观念传统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如广场舞、扭秧歌、健美操以及戏剧表演等,其中,比如戏剧表演有团体京剧等,这些文化活动能够在基层群众紧凑的生活节奏下满足其精神需求,进而有效地发展精神生活。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者缺乏文化活动及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质和重要作用,其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在文化活动的选择方面,工作者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部分工作者在不具备完整的前提条件就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未征得基层群众允许、基层群众对该文化活动没有兴趣和精神需求等,强行开展相关文化演出活动不仅影响基层群众的时间,还对公共场地的使用进行一定的浪费[2]。其二,文化演出活动应该具备多样性,在传统观念下的文化活动开展中,一些相关工作者坚持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活动开展,比如始终选择同一剧本内容的戏剧表演,从而导致基层群众产生视觉疲劳,对实际文化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2.群众表演缺乏积极性

群众作为文化活动表演的主体,在实际文化工作中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实际上,想要实现文化工作的有效发展,实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工作者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基层群众的思想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文化表演由于基层群众存在时间冲突、内容冲突等原因导致群众的实际表演积极性较低,这样的问题逐渐会导致文化活动的工作成本提高,原定的文化活动开展计划也会因此不断调整,进而导致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实际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也因此降低。

3.基层群众的文化综合素质较低

一般基层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方向也存有差异,所以这就使得一些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综合专业素质较低,在演出表演中可能对人物的塑造以及语言的诠释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问题,但是这样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然而,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者忽视了发展群众综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在实际演出活动的排练中没有对这部分群众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群众只能依靠自身的理解产生一系列不自然的表演[3]。而对于参演难度较大的群众来说,由于长时间的表演会导致其对活动演出产生厌烦,从而出现不认真表演、缺演等现象。

三、挖掘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措施

1.加强重视力度,创新文化工作思路

实际上,演出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内容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为提高整体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作者需要注重文化活动开展内容的质量,但并不代表所有地区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要具有统一性、一致性。其实,由于基层群众的需求不同,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会不同,实际文化工作的方向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这个方面来看,文化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在征得群众的同意后进行开展,剧本创作也不例外[4]。但是,目前一些文化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工作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重要意义,工作观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选择不符合人们精神发展标准的活动节目进行开展,随着长期传统工作模式的进行,基层群众的表演积极性会逐渐降低,甚至部分群众会对文化活动的开展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说,为实现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相关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创新性地开展演出型文化活动,进而有效地发挥演出创作的意义,从而开拓、创新实际工作新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质量。

例如,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在一个小区里准备开展《雷雨》的话剧演出活动。首先,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排选几位工作人员成立调研小组,并要求该小组对小区内所有住户进行《雷雨》话剧的调研,从话剧的认知度到话剧开展的支持等方面进行调查。比如,是否知道《雷雨》这部经典话剧?是否允许/支持在小区内举办《雷雨》话剧表演?其次,然后相关工作者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在允许和支持度达到90%以上的条件后展开话剧的排演以及最终的演出。另外,为能够发挥文化活动的意义,相关工作者可以以《雷剧》的话本为基础,改编创新话剧《新雷雨》,并且在创作前与每一位群众沟通联系,深入了解每位群众的想法和生活状态,进而提高《新雷雨》这部话剧表演的效果,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

2.加强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演出积极性

实际上,由于基层群众所发挥的重要的主体作用,重视基层群众的发展,提高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对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活动如联欢会的参演、排演和表演中,基层群众表演的积极性首先可以让工作者在演出的剧本的挑选和创作中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排演和表演中的计划安排也能够更加顺利,这样的方式进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但是,实际上很多基层群众自身没有意识到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实际活动演出的积极性较低,相关工作者文化创作的质量也较差,从而使得整体文化工作效果逐渐降低[5]。从这个方面来看,通过文化活动创作的新奇性以及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文化工作者可以充分调动群众表演积极性,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推动精神生活发展。所以说,为实现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相关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群众表演积极性,利用创作的优势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从而提升工作效果。

例如,在一小区内,相关工作者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举办“文化活动 精神世界”的普及讲座,并邀请小区内所有住户参加讲座。在讲座中,讲师可以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传统文化活动和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讲解,从群众的根本思想上改变对文化活动和文化工作的态度,进而提升群众表演的积极性。另外,在相关工作者演出活动的创作过程中,可以以一个主题为衍生,通过主题来引导群众积极性。比如,相关工作者在计划创作一部以《春节》为题目的小品的过程中,可以以“春节”为主题来搜集区域内群众的创作意见,根据群众意见整合创作小品作品,进而提高群众的表演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其实,在实际群众话剧表演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由于基层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方向也存有差异,从而出现很多参与文化活动演出的群众在实际活动中的综合专业素质较低,该较低的综合专业素质主要表现于在演出的排演中对人物的塑造以及语言的诠释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问题,但这样的现象非常正常,完全不能成为阻碍文化工作发展的因素。但是,由于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低,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的指导,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者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发挥促进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得演出型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6]。所以说,为实现演出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相关工作者应该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工作的效果,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例如,社区在开展举办《一封家书》的小品演出排演过程中,社区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展“群众文化”的讲座,并要求所有相关群众文化工作者来参与讲座。在讲座中,讲师可以从群众文化的重要性、群众文化的发展效果以及实际小品的开展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讲解,进而对工作者本身的思想态度进行改变,树立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意识。并且,在小组排演过程中,社区可以邀请有过专业学习培训的老师来对小品的内容、演出动作进行指导讲解,确保小品的演员们的实际演出效果,并让群众在不断地排演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而为演出型群众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结语

总的来说,在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背景下,传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已经满足人们实际精神发展需求,注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将演出型群众文化应用基层群众生活中逐渐成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针对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文化工作观念传统、群众表演缺乏积极性、基层群众文化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相关工作者可以通过创新基层文化工作思路,充分调动群众表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等方式,有效地将演出型群众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在不断提高文化工作工作者专业素养同时,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实现文化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工作者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