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2-12-07李亮亮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教学活动

李亮亮

(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091)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初中语文课程占据了初中生较多的课业时间,因此,通过大单元教学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效率,成了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单元教学模式固化

虽然单元教学已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运用单元教学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创新的语文教师仍旧较少。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对单元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或不同文体教学内容,如说明文、记叙文、古诗词句等都采用相同的单元教学方法,没有依据教学文体的不同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导致单元教学模式固化,单元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

2.单元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由于单元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和发展单元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单元教学评价则往往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因此,现阶段单元教学评价环节较为欠缺,且单元教学的评价方式大多相同,没有依据单元文体或单元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进行明显的区分和调整,导致单元教学评价趋于形式化,其可利用价值普遍较低。缺乏真实有效的单元教学评价,会使初中语文教师无法客观地了解单元教学的课堂运用效果和课堂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而使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改善。

3.单元教学活动没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拘泥于课程中的教材内容,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至于没有将教学内容很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束之高阁,难以促进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将单元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也会导致单元教学活动机械、沉闷,不仅难以充分调动单元教学的课堂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二、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价值

1.巩固单元知识,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体系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每篇文章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追求全面和具体,而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掌控,导致单元教学目标琐碎,且各个目标之间的逻辑性与连接性较差。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教师通过结合单元内各个文章之间的联系,来对多个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整合,在保障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立具体、准确、全面、可操作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概括性和系统性,进而让教师可以更好地厘清教学思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单元知识体系[1]。此外,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相互合作,学生在进行知识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有助于不断进行知识积累,进而构建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体系。

2.加强知识共享,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相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比如文章的历史背景、文章文体特点、文章写作手法等,教师在单篇教学时,往往要对相同的内容重复向学生传达若干次,因而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单元内重复的知识点进行一次性的学习和了解,节省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此外,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点在单元内不同文章中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找到各个文章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整合课程内容,促进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落实

大单元教学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加强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项教学活动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有助于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另外,将单元内较为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集中归纳,有助于聚焦学生的学习精力,进而让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对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和孙权等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方面的写作手法和经典例句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

4.明确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主线,明确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方案,整合教学内容等,并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体会和感悟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情操,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1.专题化分类,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确保以语文知识学习为教学主线的前提下,摆脱传统课程设置的约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安排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案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较为机械,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应的教学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中的课程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在确定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方案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活力[2]。此外,教师应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之间的联系。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涵盖了很多德育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专题化分类,以此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关于亲情的教学资源,将《回忆我的母亲》《背影》等关于亲情的文章进行集中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的语言、情节、故事,以及人物塑造中感悟亲情的伟大,进而引导学生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

2.教学方案精细化,明确单元教学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在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注重对教学方案的精细化设计,同时,合理规划好各个单元教学时间,以此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保障单元教学质量。教师应深入挖掘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并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置教学目标,进而明确各个单元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以学习语言的运用为基础来设置教学任务,在学习与感悟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3]。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整合和挖掘该单元的新闻内容和写作特点,明确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单元任务,并让学生在课前对单元内的新闻内容进行整体阅读,进而让学生对新闻的写作结构和写作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新闻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新闻采访活动,让学生在新闻选题、搜集新闻题材,制定采访方案等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新闻知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新闻采访活动中搜集到的新闻素材,整理成一篇新闻稿件,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巩固自身在课堂中学到的新闻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深化学生对新闻知识的理解。此外,在新闻内容的教读环节,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感受新闻工作者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统整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灵活性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的灵活性是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阅读,以此了解单元主题,提升对单元内容的感知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课堂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讲解相应的课堂基础知识,例如阅读技巧、写作手法等,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确保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最后,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丰富度。教师应在选取大单元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依据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拓展符合单元教学主题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堂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教学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在作品创作的特定时空下,作者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和民族精神等,以此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4]。同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情况,通过真实、可体验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此外,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自身的语言经验和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自然之音”,文体为诗歌。教师以“万里长城”等景观图片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观察祖国的壮丽山河,烘托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低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艰难处境和中华民族奋勇抗战、不卑不亢的奋斗精神,进而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中更好地体会到诗歌中传达的深厚情感和民族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诗歌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诗歌的感悟,来进行诗歌朗读,通过富有情感的诗歌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中传达的情感。

5.结合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将大单元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单元教学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来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践活动[5]。其次,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找到相互衔接的教学切入点,进而更好地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生活。最后,教师应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组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写作大赛、诗歌朗读比赛和戏剧表演等,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以及《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传达的爱岗敬业、尊重与优雅和爱与正义等优秀品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让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并在思辨和分析后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进而实现自身的精神成长。教师可以围绕“精神成长”的单元教学主题,让学生依据自身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或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写作,促进学生在结合自身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思路,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并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以此充分利用教学大单元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