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究*

2022-12-07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技能

冯 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引言

现阶段,口腔修复行业蓬勃发展,对于专业人才质量的需要也有所提升,为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口腔修复人才的更高要求,加速展开口腔修复课程教学改革极为必要。

一、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分析

在当前的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相关教师着重围绕以下几项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实现对学生的更好培养。第一,促使学生可以理解口腔修复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价值性与地位,以此为参考实现对专业学习的合理规划。第二,可以理解口腔修复生物力学的相关概念内容,明确口修复生物力学的应力分析以及主要原理。第三,可以正确、全面、规范书写口腔专科病历,能够为患者完成一般性的临床检查。第四,可以准确理解牙体预备的原则,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第五,可以为患者准确制取印模。第六,可以制作多种类型的暂时性修复体。第七,可以完成嵌体以及高嵌体的与牙体预备步骤。

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展开路径探究

1.加大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展开力度

学校应当积极引入先进设备,推行数字化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实现“多学科交叉+Workshop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口腔修复学特色课程的构建。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字化技能的“胜任力”,落实Workshop教学设备的升级为必然举措。为了满足课程多名学生同步操作的需求,教学组在口腔专业现有教学空间和设施紧缺的情况下,积极沟通联系多方资源,对专业教学中所需要的实习设备进行多样性引进与扩充,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切实体验口腔修复的全过程操作,以此收获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另外,在实际的口腔修复实践教学中,还应当积极采用“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的模式,创建“口腔医学实践教育中心”;主动在校内建设口腔基础实验室及口腔临床实验室,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并搭建模拟牙科诊所等实训场所及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国内著名口腔专家来校讲学,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选派年轻教师外出交流深造。

开展口腔实践培训,培训由院内外教师联动授课,特邀相关企业专职讲师主讲,采取现场与远程观摩,并同步进行课程实况转播和课件录制。全口义齿排牙实训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过渡到具体实践。老师从理论入手,耐心地讲解了选牙、排牙原则以及全口义齿的排牙标准,详细解释了课本内容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并为同学们进行实操示范。老师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与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同学们对排牙操作的理解更为透彻,为后续亲手操作奠定了基础。同学们积极参与全口义齿排牙操作,老师耐心解答每一个疑惑,手把手地教授操作技巧,现场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之间互动性非常强。同学们仔细观摩,准确记录要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1]。围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院还将组织具有针对性地实践训练,分阶段、全过程培养实操能力强的口腔医学生。

2.更新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模式

口腔修复教学践行“小组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组内互助、组间互动、教师针对性讲解等环节,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值得推广和借鉴。此外,相应教学活动的展开还能够激发老师们不断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小组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热情,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中,需要相关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应用心得和技巧,一步步、手把手地逐个指导学生掌握口腔修复技术的应用要领和方法。在实操环节,课程应当积极安排多名指导教师分组指导,每名指导教师分工指导小组内3~4名同学的实习操作,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予以解答,确保其正确操作完成课程实习任务。Workshop分组指导模式的优点在于,指导教师可以及时针对小组内学生的操作情况予以点评和指导,并且可以围绕主讲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开展小组内的师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依托实践教学配合分组指导教学方法的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丰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加大实践教学的展开力度也是提升口腔修复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驱动着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更新。在推动职业院校口腔修复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在保留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与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主动与区域内的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专业机构等展开在实践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了保证课程开展所需场地、配套设施提前就位,医院相关部门幕后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落实以下几项工作内容。根据教学设备占地面积和设备搬运条件的需要,医院的贵宾接待室作为临时教室提供给课程使用。在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并配置相关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主动与区域口腔医院、口腔修复机械设备供应商等展开合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口腔修复实践教学基地的搭建,以此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接触到的口腔修复工具与设备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与充足性,以此达到提升口腔修复实践教学现实成效的效果。

3.引入更为先进的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工具

在NetVideo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和Everest Scan教学实习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引进Micro 3D显微影像系统等,同时,相关教师可以自主研制显微根尖手术教学模具,逐渐形成了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实验教学平台[2]。其中,Micro 3D显微影像系统实现直观呈现教学信息、扩大教学视野和实时图像传输,促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同步录制的虚拟仿真和显微治疗操作视频,作为线上课程资源,被相关教师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学和学术讲座,提升了口腔修复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口腔修复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及技术先进性,可以积极将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现实增强技术引入职业院校口腔修复教学过程中。在相应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为学生搭建起更为真实的模拟口腔修复情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口腔修复实践。此时,不需要投入大量口腔修复实体教学资源,也能够让学生熟悉口腔修复流程、正确技能操作,并在仿真实践中掌握修复技术要点,以此到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更为多样、真实的口腔修复场景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感受更多口腔修复场景,保证学生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实际情况与工作环境,达到强化口腔修复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效果。

4.定期组织口腔修复技能比赛

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口腔专业教师、口腔实验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联合组织口腔技能大赛,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准备、筹划,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积极做好各项赛前筹备工作,为比赛的顺利举办奠定良好的基础。口腔技能大赛秉承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本质,为参赛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同台竞技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口腔技能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作为推动和检验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口腔技能大赛的举办是一次专业性的尝试,也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可以有力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不断向高精尖迈进,努力为培养高质量口腔专业人才夯实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的服务基层的口腔专业人才。

5.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在口腔修复课程教学中,应当逐步搭建并推行“讲授式(LBL)+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此次尝试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模式再度升级,是在教改项目“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数字口腔Work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的支持下开展,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增Workshop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力度,改进Workshop课堂教学流程,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关注学生所学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3]。在当前的实践中,要切实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这一目标,针对临床专业需求升级改造并建设全新的数字口腔医学模块化课程,从而培养具有专业业务“胜任力”的高素质数字口腔人才。

6.主动开展TBL线下教学活动

Team based learning(TBL),即基于团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小型团队为基础,以促进“知识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国际医学教育中的新兴教学策略。在当前的口腔修复教学活动中,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了线下TBL教学活动,采用TBL教学方式,就牙体缺损相关章节开展了教学课程,安排多名教学骨干分别担任内容专家和引导员,全程引导学生的讨论环节。课程借助METESP教学小程序,实现了“iRAT”“TRAT”“Appeal和讨论”“应用题讨论”“Gallery Walk”和“组间互评”等教学内容。课间,教师走下讲台,引导小组讨论,拉近了师生距离。在对牙体缺损的临床病例进行深度剖析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学生亦可自主输出观点,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4]。课后,学生普遍反馈TBL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TBL教学法显著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TBL教学模式的升级,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口腔人才。

7.积极安排专业技能培训活动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当主动与区域口腔医院展开合作,定期邀请口腔修复行业专家进入学校,分别就“口腔修复新技术和新进展”“前牙美学修复流程及技术要点”“可摘局部义齿的规范化设计”“牙齿拔除或保留策略以及拔牙前后处理的再思考”“咬合与口腔修复治疗”“口腔门诊(修复和种植)消毒管理和医护配合”“牙体预备优化设计与临床技术要点”等专题展开精彩的授课与技能培训,并指导受训学生进行现场疑难病例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切实接触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规范的诊疗服务内容,实现口腔修复教育教学的升级。

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为了响应学校及医院关于大学教育改革以及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发展的号召,积极参与配合科教科关于慕课(MOOCs)课程的相关制作,学校口腔修复科教学组应当邀请学校慕课合作方的骨干老师在修复科教研室为各位老师进行慕课制作的专业培训[5]。在相应专业培训活动中,安排讲师为教师详细地介绍慕课的发展现状以及制作流程,通过培训,各位老师意识到网络在线课程正从过去的辅助性课程逐渐变成学校的主流课程,它将重塑高等教育版图。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但也为大学打开了一扇更大的教育之窗,比如说借助慕课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等。在此过程中,修复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必须要积极配合学校及院科教科的安排,高效、高质地完成“口腔修复学”的慕课制作,争取早日上线,建立口腔修复线上、线下完善的教学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口腔修复人才的更高要求,加速展开口腔修复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必由之路。实践中,应当在切实围绕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展开力度、更新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模式、引入更为先进的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工具、定期组织口腔修复技能比赛、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主动开展TBL线下教学活动、积极安排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的落实,更好地培养了优质口腔修复专业人才,实现了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升级。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技能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