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人文化视角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探讨

2022-12-07赵佰映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慈溪中队名人

赵佰映

(慈溪市明月书院,浙江 慈溪 315300)

一、知名人——建造富有名人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走近名人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我们在进行美的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中,坚持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时代性和示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力美化校园环境,处处充满“名人教育”的育人环境,使学校的植物角、生态阅览室、名人陈列室、黑板报、宣传窗等都能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心灵[1]。

1.名人陈列室浸润名人品德

每年开学,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名人陈列室,让他们初步了解慈溪名人的事迹及主要成就,感受学校的名人文化教育氛围。使队员们处在与家乡名人“在一起”环境中;时时受到名人思想的熏陶和事迹的感染。这些名人的事迹、格言警句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在成功的时候勉励他们不断上进,在挫折的时候能给队员们以勇气。这样的始业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得生动活泼,不显得枯燥无味,并且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使学生一踏入校门就强烈地感受到学校的名人教育特色,逐渐树立“今天我以名人为傲,明天学校以我为傲”的理想。

2.名人长廊激发名人情怀

在孩子们的眼中,名人是天空中璀璨的星座;在孩子们的心中,名人是他们仰慕的偶像,学习的榜样;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名人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可以说,名人魅力、名人事迹是吸引和开启少先队员心灵的钥匙,是引导队员们学习名人,继承民族精神的不熄火炬。我们充分利用空白走廊,在校园中开辟了“家乡名人苑”, 在廊道上,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张贴名言警句,推出名人文化廊。

3.名人班名凝聚名人品质

创建名人中队。我们要求各班以名人命名中队名,将名人名言融入班风、班级口号之中。在中队环境文化建设中,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特色班的辅导老师,制订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相融合,将名人文化融入中队文化建设中,各中队教室文化评比每学期一次,活动中,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整个城区中心小学都充满着“学名人,做名人”之风,经过近三学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名人——建构《我和名人》校本教材的课程编排、实施与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走进名人

1.《我和名人》校本教材的内容编排

《我和名人》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册,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原则。各年段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的名人,从小故事入手,大致按年代、职业来分,并对文字资料、考察材料和数据进行处理,按主题分类整理,每个年段形成古代名人、现代名人、社会名人、校园明星等主题。以学生年龄为依据,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材板块,内容分为慈溪大名人、校园小明星、身边名教师、社会各界名人。试图体现“学习家乡名人”“名人就在身边”“我是校园小名人”三个梯度,编排上也体现“世界各地的家乡名人”“城市中的各界名人”“校园中的各类小明星”。 世界各地的家乡名人做到从古至今循序渐进,城市中的各界名人从远到近拉近距离,校园小明星从当届生到毕业生,再到优秀校友,为学生树立不同阶段、不同单元的学习目标(古代名人感知责任、现代名人理解创新、社会名人感悟乐观、校园)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依托,汲取家乡名人力量,使历代慈溪名人的优良品质在学生身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以此来提高队员的综合素养。

2.《我和名人》校本教材的实施形式

一、二年级队员正处于九岁以下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基本上还没有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形象思维也还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想象在这个时期仍占主导地位。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知识容量有限,还处于很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的教材首先是通俗的,篇幅短小的,分认一认、读一读、万花筒、学一学、做一做等环节。

三、四年级的队员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加上又有低年级的经验和基础,对名人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对该阶段则有更高的一些要求。我们编写时分知识角、故事屋、交流坊、展示厅、实践园这5个环节。

高年级阶段,队员们已有较深厚的学习语言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此阶段选编的材料则篇幅稍加长,分为知识窗、故事屋、小调查、名人语录、交流厅、课外链接这6个环节。

3.《我和名人》校本教材的评价方式

3.1 主体多元评价。采用学生、教师、家长互动评价,以及小调查、实践园、活动屋等积分的评价,实现主体评价的多元化。通过名人知晓度、实践参与度、课堂表现力、品质形成度等,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对“知名人、学名人”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3.2 方式多元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调查能力,名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愿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作出综合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具体的、合理的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终结性评价[2]。

3.3 标准多元评价。采用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晋级评价,授予班级能人、年段明星、校园小名人的称号。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层化。

3.4 过程多元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并结合奖励性评定分作出综合评价。

三、做名人——建设名人文化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争当名人

1.“做名人”文化主题活动阵地化

1.1 以名人课堂为阵地。《我和名人》校本教材原来是安排在品德课上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学期开始我们安排在德育活动课上,每学期四节课,安排在班队活动课上,充分利用好新版德育校本教材《我和名人》,引导学生学习校内优秀退休教师、慈溪好人、优秀毕业生、明星学生等事迹故事。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开展系列活动,主要包括阅读课程——余秋雨名人著作阅读等;活动课程——名人文化知识竞赛,名人作品朗诵会,实践课程——刊出黑板报、名人文化专集、“寻访名人,学做名人”等;拓展课程——学习研究沙龙,参观访问,邀请名家学者讲座,学名人名画,将学习名人精神的收获通过学生创作的一幅幅人生哲理漫画表现出来。发挥家校联盟作用,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2 以名人班级为阵地

1.2.1 “环保护绿”联盟行动,感受名人品质。园艺学家吴耕民中队在班级家委会的支持和策划下,在学校新建的花坛上认领了一块植树绿化地,植树节前夕,孩子、家长、老师一起种下了一棵棵希望的小树苗,队员们还给每棵小树苗挂上了“名片”。 农学家卢守耕中队的小志愿者们在家委会的带领下来到峙山公园,开展“小行动,大快乐”环保公益活动,小志愿者们兵分四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慈溪贡献了一份力量。爱国华侨吴锦堂小队,走进社区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写着“请爱护一草一木”“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的木牌,把木牌挂在树杈上、绿地上。同样,毕业班严子陵中队队员毕业前夕和家长、老师一起在校园里种下了一棵毕业树,寓意:我和小树共成长。

1.2.2 “爱心天使”传递能量,激发名人品质。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中队的队员们掀起了“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校园内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队家委会带着学生与市社科院携手,在金黄道地广场开展科普知识系列宣传活动,免费为市民发放科普书籍。小志愿者们积极投入到义务宣传的活动中。香港国药业企业家姚云龙中队“爱心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参加慈溪电视台《彩虹城堡》组织的“彩虹微心愿 助力少年梦”“六一”大型公益活动,队员们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换得爱心券,认领了民工子弟学校孩子的微心愿。

1.2.3 根据班名追寻名人足迹,深化名人品质。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中队赏春小队的队员们和家长们来到峙山文化广场“品味历史 感受春天”,他们来到了慈溪博物馆欣赏古老精美的越窑青瓷,感受美好的春天,慈溪的青瓷文化。作物生理学家吴光南中队的家委会组织孩子们去慈溪市气象局参观学习。清代宫廷学者高士奇中队在班级家委会的策划下,去了九龙湖赏春,和孩子们一起烧烤、放风筝,一起玩双人娱乐设施,感受家乡的魅力与繁荣。教育家林汉达中队在慈溪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参观了生态观光园的奇花异果。

1.3 以名人社团为阵地。学校根据资源共享的精神,同时整合名人资源,开展名人实践活动,用典范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身边名人。学校与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工坊共建,成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聘请工作坊孙威为校外辅导员;邀请慈溪泥人孙进校授课;承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德育课现场观摩活动;承办慈溪市“防溺水”安全教育现场会,人人争做“安全小达人”;“世界水日”,慈溪市水利局、慈溪市节水办、慈溪市教育局、慈溪市团市委、慈溪市水务集团等组织领导走进我们中心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开展“惜水、爱水、护水”宣传进校园活动,将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孩子心里。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王康老师为队员们“神秘的自然神奇的法则”科普讲座,鼓励孩子们做“护绿小使者”。还邀请到了原空军指挥学院的陈洪教授来给学生讲《军用飞机与战斗机飞行员的生死一刻》。队员们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学习名人,以小见大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国梦,切实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四、“做名人”文化主题活动常规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确定每月名人学习月活动主题,一月:追赶名人,争做校园小星娃。二月:争当“中心好少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月:“与名人同行,和文明有约”文明礼仪月系列活动。四月:“缅怀家乡名人、弘扬名人精神”家乡名人爱国主义活动。五月:“阳光五月,名人同在”名人勤俭教育月系列活动。六月:“学名人,做名人”星娃、明星教师、明星家长、明星班级表彰活动。七~八月:“小名人在闪耀,红领巾在飘扬”暑假艰苦奋斗社会实践活动。九月:弘扬名人美育活动。十月:家庭联盟活动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建队节活动)。 十一月:名人故居参观活动。这已成为我们学校德育线的常规名人德育月活动。

每个德育月活动中,学校会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参观活动。名人陵园、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这是名人无声的档案。瞻仰白洋湖畔吴锦堂陵墓、参观锦堂学校,了解爱国侨商吴锦堂的生平事迹和爱乡情怀;参观慈溪烈士陵园纪念馆,缅怀先烈的同时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参观慈溪图书馆慈溪名人展览,了解慈溪众多名人事迹。重要节日,名人华诞,“陈之佛故居、院士风采”等处都留下了我们少先队员的身影。

五、“做名人”文化主题活动生活化,引领学生升华仰慕和效仿之情

开发“生活微课堂”,挖掘和整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特色课程中的生活力教育元素,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一盏明灯。微课堂遵循“大教育”理念,着眼于每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技能等的切实提高[3]。

晨间微课堂:每周一傍晚时学校教师会,所以每周二早上课前十分钟开展名人微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立志、奋进、勇于向上的名人精神,变成每周的必修课。

红领巾微课堂:每周五中午12:00~12:30红领巾广播站,将国学、孝德、礼仪、时事信息、心灵驿站、传统节日、最美时光引入广播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时光,培育阳光健康积极的良好情感。这学期新设“名人面对面”栏目,结合学校校本教材邀请名人走进主播间现场访谈。

家长微课堂:招聘家长志愿者,成立“合作型家庭成长联盟”,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志愿者进校园,与学生们一起参与名人活动。这是从2000年开始,历年来保持的特色活动,每年10月份举办一次,深受学生的欢迎,课堂由原来的一位校外辅导员演变为几位家长共进课堂,名称也由原来的校外辅导员活动日变成如今的家长微课堂。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家长微课堂,各班根据自己班队计划随时开设班级家长微课堂。通过家长微课堂这种形式,孩子们可以多领域了解名人故事,多方面接受名人教育,多渠道汲取名人精神,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各中队邀请的各行各业的“名人们”大显身手,将名人精神传承给城区中心的莘莘学子。

遵循教育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从直观向抽象过渡,从最初的了解客体到最终的内化主体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一个渐进的六年一周期的有序系列,有计划地开展《我和名人》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抓好名人文化主题活动建设,使全校学生能“学名人、做名人”,然后通过这“一个课程两个过程三个活动形态四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培养学生负有责任、乐观向上、积极创新,坚持不懈等个性品质,从而借名人文化主题,助学校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慈溪中队名人
走在下雪的路上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我热爱的中队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名人摔跤后
我爱我的中队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