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22-12-07张海星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张海星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1)

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围绕这一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系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1]。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事业单位需要服务全社会,因此还要注重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目前的社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开展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划分上可以有多元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具备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基本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表达、学习和文字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而专业能力则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能力。在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做好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在职业发展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磨砺自身意志,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2]。

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现实问题

1.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问题

在开展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时候,教师仍将目光聚焦在课文课本之中,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尽可能地选取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材内容。这种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不清,会使得教学显得格格不入,缺乏整体性;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只是选择教材上的内容,就会限制学生的操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内容虽然是教学的基础,但是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无法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帮助。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适当地借鉴外部的资源。有些教师虽然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外部资源内容丰富,主题各异,如何挑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会发现,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明显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3]。

2.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创新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系统的评价。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在评价学生任务效果的时候,教师很难制定出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有时候会缺乏一定的及时性。由于每一次实践的主题不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该如何针对学生的表现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设定适合的评价标准呢?有些教师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以偏概全,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制定几个关键性目标,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达成了,那么就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的倾向于制定过于细致的评价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指导。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有好处,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评价标准设置得过于宽泛和过于细致,都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些宽泛的评价机制,缺乏针针对性和指导性,而过于细致的评价机制会让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评价和指导上,效果未必会达到教师所预想的程度[4]。

3.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能力提升,对于培养具有实践性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却发现,有过半的教师认为自身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而且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实践的时候缺乏足够的专业性。由于教师缺乏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力不从心,这就会使得教学管理出现盲点,学生很难把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的缺位势必会影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效果。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还具有相应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本身就十分稀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教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并不符合职业教师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理论课程教师的实践水平,适时地让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弥补实践能力的不足[5]。

4.学生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需要学生的自我培养,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些高职学生自我培养意识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一些事情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他们没法从自身的未来发展上找到提高自我的必要性,存在短视的弊端。因此,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都没法予以全面的认识,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生要主动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之中。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是希望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想法固然是常见的,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极懈怠,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6]。

三、提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1.构建新型专业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习、实践、总结等多个环节得以获得。高职教育在构建教学模式的时候,就应该遵循人力资源岗位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将有力的教学和实践因素添加到课程设计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课堂上汲取经验。因此,学生很难将这种间接的经验转化为自己需要的职业发展元素。为此,学校应该将教学过程变为经验分享或是交流汇报,邀请一些具有专业经历的人到高职学校举办讲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专业的理念能够对高职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明确这一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对于人才的培养标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过程中做好实践的准备[7]。

2.注重师生培养工作,树立职业理念

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能够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必要做好课程转型,能够以社会需求作为教育管理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高职学校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为基础,培养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让教师为课程构建和教育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用更加有效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且以实践为核心,真正地维护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锻炼教师的能力,要适时地举办专业技能比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具备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对此,高职学校也可以专门聘请一些高级技术型人才加入教师团队的建设之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实地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实践环境。在实践的时候,学生也要具备良好的主动意识和积极的态度,珍惜实践的机会,能够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学本领、长见识。为了促进学生意识的提升,企业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加有效的实践平台,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配到适宜的岗位上[8]。

3.注重教育结果导向,探索新型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方面,结果导向教学理念在21世纪初期在我国得到有效的发展。结果导向教学模式主要重视成果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我们会从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入手,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会达到怎样的高度,而结果导向教学模式则是从学生所预期的发展目标入手,反观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达到怎样的目标,现在的学习能力与自己的目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然后从学生的需求入手,不断地弥补学生现在所缺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设计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应该达到的素养水平。综合这些指标就能够分析出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然后再根据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的形式,选择课程的内容,并且在满足学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地创新教学逻辑,采用科学有效的评定标准来衡量OBE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结果导向教学模式势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具有更强的自主性[9]。

作为教师,要基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反思。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摸底排查的时候,也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不同课程的设置来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并且依托专门的课程考察平台,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恰当地设定内容和手段,面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还要进行定期的审核和统计及时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并且采用月度评级和年度报告的方式,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修改意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反馈,这样就能够从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多个方面,对于课程的实施进行专业且有效的评价[10]。

4.探索“1+X”证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1是基础,X则是拓展和补充。学历证书的获取可以证明受教育者完成了教育阶段内的学习任务,高职院校或者是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颁发文凭。总的来说,“1+X”证书制度是指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获得了其他的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中,这种教育模式的意义有几点。第一,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进行融合互通,利用制度化方法,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扩展教育的重点,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化建设。第二,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教育之间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交叉的。职业证书的获取可以采用学分互换制度,将证书学分转换为学历教学学分,学历教育的培养和实施、课程设置都是服务于获取职业证书。综合来看,“1+X”证书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历教育,职业证书可以免修和证书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之间融合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与教学工作和实践操作息息相关。对此,学校要在提高教师就业指导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更应该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工作重心,改变服务方针,以有效地指导机制,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