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2-12-07焦一曼张旭昌

文教资料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党员

焦一曼 梅 青 张旭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此后,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其中明确提到要“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2]。根据中组部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共有党员9514.8万名,其中学生306.7万名,占比3.22%。与此同时,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学生党员187.2万名,占比超过39.5%。[3]从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党员的主要来源,抓紧抓好高校学生党支部(以下简称学生党支部)建设,着力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对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完成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学生党员,确保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概念与内涵

组织力一般认为是一个管理学概念,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提到了“政治组织力”的概念,与军力、经济力并用,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金伟琼认为组织力是“充分凭借高校的组织结构和资源优势,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并形成学生共同认同、支持和追随的力量”[4]。刘红凛认为,“组织力是党组织的组织能力的总称,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也是对内组织力与对外组织力的统一,还是个人与组织的统一”[5]。可见,党支部的组织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力,而是涉及组织内外多重力量的合力,是描述一个党支部凝聚内部力量、动员外部力量的整体的综合的能力的概念。具体而言,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至少包含以下组成部分:思想引领力、成员凝聚力、群众动员力、工作执行力、资源协调力、文化向心力、监督惩戒力等。

(一)思想引领力是核心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沟通党和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现和吸引优秀学生,培育和发展青年党员,服务和奉献学生群体的基本单元,更是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战斗堡垒。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就体现在能否学懂弄通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精神等,并把这些理论、历史和精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帮助朋辈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而引导更多的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更加积极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引领力是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必须努力确保自身在青年群体中的思想引领地位。

(二)成员凝聚力是根本

学生党支部,特别是高职学校党支部,其党员和预备党员人数并不算多,但是有相对而言人数众多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既带来了繁重的党员发展任务,也让党支部有了更多力量可以凝聚。对学生党支部而言,其主要成员是党员和预备党员,但是众多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是其应当努力凝聚起来的力量。在开展支部建设工作时,学生党支部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党员和预备党员,而应该积极吸引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支部的党日活动、党课学习或列席支部大会等,要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党支部的日常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努力做到在凝聚党员和预备党员力量的同时,凝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这是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根本。

(三)群众动员力是目标

与数以千万计的在校大学生人数相比,在校学生党员仍属少数,大多数青年学生仍为共青团员或普通群众。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党支部也应当坚持为同学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党员对群众和社会单向的服务,而应是以党员的服务为榜样,动员周边的群众相互服务、共同服务。这种动员力在日常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困难生帮扶,以及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体现。进一步,在网络舆情的争议面前,在突发的紧急事件和未知真相的群体性事件面前,学生党支部更要能做到动员支部党员和广大学生保持理性、拒绝跟风、相信组织。形成这种强大的群众动员力,正是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明确目标。

(四)工作执行力是基础

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省、各市、各校也都对开展好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更细化的要求,且绝大部分要求已经标准化,甚至是指标化、数字化。相关规范和要求的出台给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遵循,但也对党支部工作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生党支部委员和成员们必须加强学习,充分熟悉了解相关规范和要求,而后认真按照规范和要求扎实开展好支部建设工作,不能打马虎眼、搞变通。成文的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和实践,党支部建设得好不好、强不强,基础就在于执行规范和要求严不严、实不实。因此,工作执行力就是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五)资源协调力是保障

一个学生党支部的力量较为薄弱,要想完成特色亮点工作,建设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必须善于协调周边资源,共同完成支部建设目标。相关资源的来源可以是学生会、团支部,也可以是其他学生党支部或者上级党组织,还可以是兄弟院校或者其他社会单位的党组织等。资源的种类则包括人力、物资、场地、资金、平台,乃至创意、想法。资源协调力,首先在于清楚地知道支部建设要什么、缺什么,目标要清晰。其次在于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支部建设所需要的资源,路径要清晰。最后要知道如何落实到相关资源并有效利用起来,方法要清晰。资源协调力有赖于敏锐的意识、长期的积累和大胆的沟通,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又十分重要。良好的资源协调力是学生党支部开展好支部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六)文化向心力是标识

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院系,这就使得学生党支部成为一个纪律制度严密,但成员又缺少沟通交流的组织,即对应的每位党员都知道自己归属某一党支部,而且这种归属是有纪律有约束的,但是在参加党支部活动后,各成员又分散到各自岗位,日常学习生活中缺少深入的沟通交流。这就提醒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不能满足于纪律和制度建设,还应当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提高文化向心力来缩小支部成员间心与心的距离,继而提高凝聚力。学生党支部可以充分挖掘所在学院、专业等的特点,发展特色文化,打造独特标识,真正让党的精神引领和学生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让党支部的声音和身影出现在学习生活的许多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构建起强有力的文化向心力。

(七)监督惩戒力是支撑

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然而,系列的党内法规在面对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时,仍存在缺乏可操作性、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在正式的党纪处分和普通的批评教育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模糊地带。面对一些不当行为,往往批评教育太宽纵,党纪处分又太严厉,这就使得学生党支部在硬性约束党员时缺少可实际使用的监督惩戒手段。同时,普通学生对于学生党支部在什么时间应当完成什么工作缺少了解,其是否尽好分内之责对普通学生而言似乎也无关紧要,这也让学生党支部缺少了来自群众的监督。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党支部特点,创新党员考评制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扎实推动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困难与挑战

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内涵丰富,影响组织力提升的因素也较为复杂,结合工作实践,本文认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在理论学习、工作经验和活动资源等三个方面。

(一)缺理论学习,思想基础构筑不牢

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核心在理论学习。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党员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理论学习不足的问题。因为与自身专业不相关,与个人成长没有直接联系,某些学生党员在参加理论学习时缺少兴趣和动力,学习效果不佳。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飞速发展,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也在快速更新,能讲清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老师不多,学生党员能够聆听相关课程的机会不多,有机会学习相关理论时认真听讲的党员也不多,这就使得学生党员整体理论素养的提升非常缓慢。当前,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也推出了“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学习内容不丰富、形式不新颖、机会不充足等问题。但实践表明,线上自主学习的效果远不如线下讲授学习的效果好,网络学习平台并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党员理论学习不足的问题。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当支部党员理论学习成效不佳时,党员对做好个人成长和支部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会打折扣,对通过服务群众展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认识也会有欠缺,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成员凝聚力、群众动员力等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发展壮大。

(二)缺工作经验,疑难问题应对乏力

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基础在工作经验。大学生党员年龄一般较小,一直在校园里成长,尚未正式接受社会的教育和锻炼,普遍缺少工作经验,在应对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但学生党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积累党支部建设经验。学生党支部的重要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都有老生毕业。对专科生党支部,一名专科生最快要到大三才能接收为正式党员,刚成为正式党员就需要面临毕业问题,致使学生党支部工作主力一直都是“新手”。同时,学生党员的本质角色仍是“学生”,搞好专业学习是本职,“党员”是附加在他们身上的重要政治身份,非特殊情况时,党支部的建设活动往往要为专业学习“让路”,学生党员们也会以专业学习为主业,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快速了解并熟悉支部建设工作,只能边实践边成长。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党员履职尽责的意识、能力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党支部群众动员力、资源协调力、工作行动力、文化向心力等的有效提升也要求党支部负责人快速成长。

(三)缺活动资源,创新突破缺少支撑

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保障在资源投入。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效往往与资源投入力度成正比,资源投入不够时,支部建设便难以出特色出成绩。党支部建设资源涵盖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制度资源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党支部内部资源的挖掘利用,以及外部资源的动员和吸收,其中学生党支部切实需要又难以获得的是外部教师资源,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支部建设要求等,都需要持续的良好的师资力量。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党支部建设所需要的场地、资金、设备等,其中以场地和资金尤为重要。学生党支部往往无法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相对独立的活动资金。学生党支部经常需要借用教室来组织支部活动,每次都是不同而又普通的教室,党员参加活动时难以从周边环境中找到归属感、神圣感、敬畏感。每次活动也都需要通过报预算和报销发票等方式来获得活动资金,程序烦琐且额度有限,限制了支部活动的规模和丰富度。制度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各项制度,重点在于如何将党员在支部建设中的表现,有机地融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以及评优评奖中去,丰富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惩戒机制,消除对党员约束管理中的模糊地带。资源的投入与党支部思想引领力、文化向心力、监督惩戒力等的建设息息相关,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就必须设法破除资源限制。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锚定建设目标,厘清影响因素,本文认为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要从抓关键少数、抓制度建设、抓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少数,构建高效引领团队

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支部的领头羊,党支部书记是否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党支部思想引领力、成员凝聚力等的提升,抓好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是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设的核心。

培养合格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把好选拔关,要把真正把有奉献热情、有群众基础、有工作经验的优秀学生选拔为党支部书记。其次要把好培训关。高校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系统地引导党支部书记们学科学理论、学制度要求、学工作方法。培训班里要有集中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包括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实地走访、工作交流等内容,让新任的党支部书记快速掌握知识、明晰责任、进入角色。培训班的另一作用是让党支部书记们相互认识,这也是提升党支部资源协调力的重要方面。在集中培训之外,还要因时制宜进行线下或线上的机动培训,确保党支部书记始终走在学习了解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的前列。最后要把好考核关。对于表现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要予以表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对于表现不合格的要予以批评甚至撤换,避免影响整个党支部的建设发展。

对关键少数的培养,不能把党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遗漏。“一个好汉三个帮”,党支部书记要在支部建设中有所作为,一定少不了支部委员们的履职和支持。当前学生党支部中普遍存在支部委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晰、工作不主动、问责不到位等问题。党支部委员应当成为党支部书记声音的放大器,而不能成为党支部书记工作的阻尼器。选拔好培养好支部委员,提升支部委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执行力,促进支部委员会的团结协作,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意义重大。

(二)抓制度建设,创新支部管理体系

在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根据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党支部管理制度,推动支部建设创新发展。

有必要探索建立学生党支部“理论领学人”制度。如前所述,大部分学生党支部都存在理论学习不足的问题,缺教师、缺机会,支部党课学习成效不佳。为此,高校可以选拔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本、研优秀学生,组建学生党支部“理论领学人”团队,每个学生党支部配备一名领学人,领学人主要负责协助党支部上好常规的党课,同时在党支书的领导下因时制宜带领支部党员学好党的最新理论。领学人的管理、考核、表彰等由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联合负责,有条件的可以将领学人的工作量和工作表现计入实践学分等。

有必要探索建立学生党支部“书记助理”制度。学生党支部普遍存在党员少、入党积极分子多的情况,支部书记往往只有教师担任,工作任务繁重又无工作经验学生协助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可以探索建立不属于党支部委员序列的党支部“书记助理”岗位,此类岗位可选拔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担任,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后备力量,协助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们开展工作,提前熟悉支部管理,提前参与支部建设,有效延长培养时间,确保后期成功当选新任党支部书记或委员时即具备一定的党支部工作经验。

有必要探索建立学生党支部成员常规考评制度。正式的党纪处分和普通的批评教育之间存在的模糊地带严重制约了党支部监督惩戒力的提升。可以分别探索建立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表现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关联的考核体系,将党支部成员参与支部活动的情况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与党内评优、综合素质评定、奖学金评比等相联系。同时探索建立党支部成员退出机制,将党支部成员不良表现进行量化记录,确定各类退出标准,即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资格的标准、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的标准、给予党纪处分的标准等。要通过明确党支部成员考核指标和标准,让党支部日常考评的监督惩戒力硬起来,有效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

(三)抓资源整合,破除多重发展限制

缺少党建活动所需阵地、资金和指导等,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普遍困难。但是“党支部物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影响着党支部组织资源的多样性与衔接性,党支部物力资源整合的水平影响着组织资源的利用效率,党支部物力资源配置的效果影响着组织资源的功能发挥”[6]。因此提升资源整合力度,破除发展限制,是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必须直面的问题。

高校可以探索学生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每个阵地均进行党建色彩浓厚的装修和布置,打造良好内部环境。每个活动阵地配备指导老师,拨付专项经费,购置必要物资,各活动阵地一对多地与各学生党支部建立配对关系,各学生党支部可以在阵地上开展支部建设活动。党建活动阵地的管理可以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的方式,吸引各配对党支部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志愿参加,或者以轮班形式将值班管理任务分配到相应党员。此类阵地可以建设在宿舍区或者教学楼,方便学生党支部借用,没有党建活动时可以作为同学学习交流的场地,以及普通学生向党组织寻求帮助的桥梁,借此可以进一步拓宽党组织服务同学的渠道,拉近党组织和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

高校应当积极推进标准化学生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近年来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议题,建设标准化党支部对于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包括而不限于支部班子建设标准化、支部换届工作标准化、党员发展流程标准化、党员材料填报标准化、支部活动组织标准化、党内考核评优标准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标准化等。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标准化建设工作应当是一个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过程。在遵守上级党组织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高校党组织应当指导院系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进一步标准化设计,同时也注意给学生党支部留下适当的自主权。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支部工作的严肃性,提升支部成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继而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