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2022-12-06吴亚姗杨力强

西部中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药组方剂中药

吴亚姗,万 娟,杨力强,2△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 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医的治疗核心思路是辨证论治[1],其使用的方剂多为复方药,按药物的主次分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曰:“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通过配伍,除了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外,还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2],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对于方剂中配伍的阐释,不同版本的古籍与方剂学教材中会出现方解不一致情况,不同医家亦有偏差。同时,在临床诊疗与新药研究中,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在论证处方时会产生争议。方剂临床运用多是复方,方中的多味中药各有其功效,不同的药物配伍后会产生怎样的药理作用[3]?通过拆方研究,对比拆方与全方的治疗效果,找出方剂中的核心药对。将两味中药固定搭配以达到增强药效、减轻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被称为药对[4]。

拆方是研究中药复方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正交设计法、撤药分析法与简单拆方法对拆方与全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来检验方剂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5]。

1 拆方研究的意义

君臣佐使理论是方剂配伍的特色之一,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复方配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味药。但从化学或药理角度看,配伍后的方剂成分相对复杂,其有效成分随煎制、循环、代谢等过程产生变化[6],剂型的不同也会影响其功效的发挥[7]。

1.1 验证方剂配伍的科学性随着中医理论的进步与完善,中药学的药物功效总结越来越全面,组方思路从法术思维进化到数术思维,最后再进步成为以药物功效为主的组方思维[8]。现代临床使用的方剂,疗效已证明其配伍的合理性。但历史上存留下来的方剂,多为4味药物以上的“大方”。这样的方剂,药味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从中探讨规律颇为艰难[9]。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方剂配伍是各有作用的中药组成的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方中的各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

1.2 探索配伍的机理中药从四气五味角度与阴阳和脏腑相应[10]。方剂配伍正是利用中药四气五味的“偏性”去纠正人体失调的气血阴阳[11]。《类经·五脏病气法时》中记载:“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若患者外感寒邪,用偏性为热的中药纠正人体失衡的寒热,原理与西医治疗中的“兴奋”与“抑制”类似。现代化研究[12]将方剂按药对或主治证型拆方,从增强药效和削减毒副作用角度进行研究[13],探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否在同一时间、同一层面上发生[14],相互作用过程中是否产生交叉点[15],同样的药物通过不同剂量比例配伍[16]药效会产生怎样的差异[17]等来研究方剂如何通过配伍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

1.3 寻找新的研究路径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一直饱受争议,除了中药毒性方面的怀疑外,还有安慰剂之说,所以借助现代医学的科研手段验证中医有效性势在必行。从现代药物代谢角度看,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入人体内发挥疗效,除了通过原形以外,还通过代谢物的形式[18],所以推断中药药效成分的体内代谢特征与其配伍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19]。从拆方入手对方剂的配伍关系进行研究,尝试从结构特点、配伍效应等角度出发,从方剂繁杂的成分中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的成分[20],是探索方剂配伍机制的一条新路径。

2 拆方的形式

2.1 按起作用的成分进行拆方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煎煮后有些化学成分溶出量会变化[21]、中药通过配伍导致化学成分消失或产生新的化学成分[22]及配伍让中药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这是方剂配伍实现增效减毒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23],也是方剂配伍化学内涵的体现[24]。

胡少伟等[25]将四妙勇安汤拆方发现:黄酮成分提取率:全方组>三味药组>两味药组>单味药组。含金银花与甘草的拆方组中木犀草苷、金丝桃苷、甘草酸提取率升高。李鹏等[26]将肾气丸拆方发现:仅在阴阳双补1组与补阳2组中检测到次乌头碱,推测可能通过配伍,“三泻”药物保护乌头碱类不被水解。张玉萌等[27]将黄硝创伤方拆方发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取得最佳效果的组为五倍子+大黄+白及+芒硝组;五倍子+大黄组抑制肠球菌效果最佳;吴晶等[28]将苍柏祛痛胶囊拆方干预高尿酸血症,结果表明全方组消肿镇痛、降尿酸效果最好;君药组消肿作用最强,佐药1组、佐药2组、使药组消肿效果不佳,联用君药组出现镇痛效果;佐药2组有降尿酸作用;吕艳敏等[29]通过拆方对海藻玉壶汤中的反药组合(海藻-甘草)进行研究表明:全方组较拆方组抗甲状腺肿的功效更好;其中各拆方组的连翘苷、甘草苷、橙皮苷、阿魏酸、甘草酸的活性成分溶出量均高于全方组,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强。陈永刚等[30]将回乳抑增方拆方发现:仅原方组与优化方组可保持较高浓度大麦芽碱和迷迭香酸;不含生麦芽的拆方组中丹酚酸、迷迭香酸、丹参酮IIA、芥子碱含量高于有麦芽的实验组。

2.2 按药对拆方将中药两两配对的药对是方剂配伍中最小的单位[31]。单味药是点,药对是线,全方配伍是面,对单味药——药对——全方的配伍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探讨药对与方剂的内在联系[32]。筛选出方剂中的核心药物组合[33],探讨其在全方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配伍规律。将方剂按药对拆方进行研究,是验证其配伍有效性的方法之一。程丽飞[34]将四逆汤方内单味药与拆方、全方对比,结果显示:四逆汤及各拆方组对损伤H9C2均有保护作用,其中附子+干姜组保护作用最强,与附子+甘草组比较,附子+干姜组中干姜对附子的增效作用大于减毒作用,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强于增效作用。杨晓丽等[35]研究显示:小儿健脾膏全方组能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单味药组中山楂、丁香能促进消化道蠕动,吴茱萸促进胃肌收缩的同时抑制回肠平滑肌。两两配伍组虽都可促进胃肌收缩,但配伍中有抑制作用的药组促进作用弱于单味药组。刘月波等[36]将麻黄汤中的中药进行两两配伍发现:甘草-麻黄组中甘草酸受麻黄生物碱影响,溶出率增加;桂枝-苦杏仁组中苦杏仁苷、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醇溶出量减少;麻黄-苦杏仁组中苦杏仁苷含量较苦杏仁单味药组降低,同时麻黄碱类煎出量增高;麻黄-桂枝组对比桂枝单味药组与麻黄单味药组,麻黄碱类与肉桂酸、醇、醛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炙甘草-苦杏仁组中苦杏仁苷含量降低;桂枝-炙甘草组较桂枝单味药组,肉桂酸、醛、醇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2.3 按证型拆方疾病并非简单的一病一证,有主病主证,也有兼病兼证。拟方时需兼顾全局,做到主次分明。这给拆方研究提供了思路,可通过按证型拆方观察不同拆方对于主证和兼证的治疗效果,可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传统方剂的配伍机制提供新思路。杨丽影等[37]对加味过敏煎的研究表明:调理开合组与活血化瘀组可降低尿蛋白;活血化瘀组对Nephrin蛋白与mRNA表达有较大影响;去活血化瘀组Nephrin及mRNA的表达结果低于其他观察组。通过拆方发现了活血化瘀法可能在恢复尿蛋白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吴振起等[38]的研究表明,清燥救肺汤全方组和以“宣、清、降”功效为主的拆方I组,能明显使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因Bcl-2/Bax升高,细胞凋亡减少;以“润、补”功效为主的拆方Ⅱ组,效果不明显。全方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效果优于拆方组。王杰鹏等[39]的研究表明,通肺饮全方组可下调TGF-β1/Smad通路中Samds的表达,在抑制肺纤维化进程方面效果最佳;补气通络组治疗效果优于祛瘀通络组及养阴通络组,证明气虚阻络是影响肺纤维化的重要因素。尹漾阳等[40]将涤痰汤拆方研究表明:全方组与拆方组均减少脑内Aβ的生成,可保护神经以减轻脑神经原纤维缠结。全方组与拆方组均能降低Aβ1-42的含量;全方组可降低Aβ1-40含量,而各拆方组降低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打下基础。

2.4 对比全方与拆方功效临证组方经过“病-证-症”三层次的考量[41],方剂与证候统一,达到方证相应的目的[42]。对于中医药的研究与认识,不能够脱离方剂的配伍原则[43]。方剂拥有多面性,通过配伍能解决不同层次与方位的病证[44]。但中医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也注重整体观念,只将起作用的化学结构分离出来并不是拆方研究的目的,明确药效物质的同时也要研究方剂在治疗上起的整体作用[45],以及如何通过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46]。健脾消癌方能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并加速癌细胞的凋亡[47],简小兰等[4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比精神情志、体质量、纳食与二便,健脾益气组、全方组数值较稳定;化瘀解毒组患者精神欠佳、消瘦、懒动。瘤体抑制效果上,全方组与化瘀解毒组效果较好,健脾益气组效果不明显。肿瘤转移率:全方组<化瘀解毒组<健脾益气组。何改丽等[49]将益气化瘀清热方拆方,研究结果显示:全方组与拆方组均可抑制异常活化的mTORC1信号通路,干预IgA肾病的进展,其中益气组与化瘀组可干预pS6、p-4EBP1的特异性表达。唐杨等[50]将化痰活血扶正方拆方,研究结果显示:全方组和拆方组均可通过抑制VEG-FmRNA的表达来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拆方组中,中剂量与高剂量的活血化瘀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的扶正组、低剂量化痰组、高剂量的化痰活血扶正组均可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胡晓阳等[51]将葛花解酲汤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全方组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整体抑制效果最优。醉酒后产生兴奋状态,全方组与温中组抑制效果明显;全方组、葛花组、理气组醉酒后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理气药组、葛花组、健脾药组醉酒后的记忆能力明显改善。赵世同等[52]将扶正解毒化瘀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全方组和拆方组均可通过对MDRPA产生弱抑菌作用来治疗老年性肺炎。其中解毒组与化痰组不能恢复喹诺酮类与头孢类对MDRPA的敏感性,但可以恢复碳青霉烯类与青霉素类对MDRPA的敏感性。

3 结语

增效减毒是方剂配伍的目的,配伍观念中的协同与制约并非简单的功效叠加或者削弱,方剂在煎煮过程中除了物理性质的改变,还存在化学成分的转换。以“法依病机、拆方依法”为前提,将方剂进行拆解,通过实验将全方、拆方、药对、单味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以探索方剂的配伍机理。从拆方入手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缩小了中医药的靶向治疗范围,也为方剂学的配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药组方剂中药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静脉给药对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的作用比较
柴苓舒肝丸对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何谓中医“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