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骨关节疾病中的运用

2022-12-06

中医药通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乌头附子半夏

王 付

自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和张子和《儒门事亲》提出“十八反”配伍禁忌以来,诸多医家的诊疗思维受到该言论的禁锢,客观上导致了本应取得显著疗效的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中医治疗受到遏制。医者当反思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治病用方、用药中为何不存在所谓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只有做到不受该理论的限制,才能取得更佳的疗效。笔者总结数十年临床中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各科杂病的经验,不仅没有发现“十八反”配伍用药有不良反应,反而在临床中取得了预期最佳治疗效果[1-3],于此试举骨关节疾病的辨治案例介绍如下。

1 赤丸、乌头汤、黄连粉方、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颈椎管狭窄症案

夏某,男,38 岁,河南人,2017 年12 月3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颈椎管狭窄症病史,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上肢麻木疼痛,时时全身皮肤瘙痒,四肢无力,全身僵硬不灵活,肌肉沉重,行走不利,大、小便无力,夜间尿频,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苦,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西医诊断:颈椎管狭窄症。中医诊断:痹证,辨为寒痰夹虚,风痰夹热证。治当温阳化痰,益气降逆,息风化痰。予赤丸、乌头汤、黄连粉方、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制川乌10 g,生半夏12 g,茯苓12 g,细辛3 g,黄芪10 g,白芍10 g,麻黄10 g,黄连12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红参10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2 g。6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7年12月10日二诊:上肢麻木疼痛减轻,仍全身皮肤瘙痒,以前方变藜芦为3 g,6剂。

2017 年12 月17 日三诊:上肢麻木疼痛进一步减轻,仍四肢无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7 年12 月24 日四诊:上肢麻木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肌肉沉重,以前方加白术24 g,6剂。

2017年12月31日五诊:上肢麻木疼痛明显减轻,仍大、小便无力,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 g,6剂。

2018年1月7日六诊:上肢麻木疼痛基本消除,口苦明显减轻,仍全身肌肉僵硬,以前方变天花粉为24 g,6剂。

2018 年1 月14 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 余剂,诸症悉除;之后,又以前方120 余剂巩固治疗效果。随访2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上肢麻木、手足不温辨为寒;根据全身僵硬、肌肉沉重辨为湿;因苔白厚腻辨为痰;又因全身皮肤瘙痒、苔腻辨为风痰;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因口苦辨为热。以此辨为寒痰夹虚,风痰夹热证。方以赤丸温化寒痰;以乌头汤温阳通经,补益气血,缓急止痛;以黄连粉方清热燥湿;以附子花粉汤温通散结,清热和阴;以藜芦人参汤益气息风化痰[4]。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 当归四逆汤、乌头汤、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案

郑某,女,49 岁,河南人,2018 年2 月24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史,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未能有效控制症状。刻诊:髋关节及膝僵硬疼痛如针刺,骶髂关节活动受限,手足不温,脚麻木,怕冷,不思饮食,大便溏泄,口干欲饮热水,舌质淡红夹瘀紫,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诊断:痹证,辨为寒痰夹瘀,气虚夹风证。治当温化寒痰,活血化瘀,益气息风,兼清郁热。予当归四逆汤、乌头汤、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当归10 g,白芍10 g,桂枝10 g,细辛10 g,通草6 g,制川乌10 g,麻黄10 g,黄芪10 g,生半夏12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红参10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25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3 月3 日二诊:髋关节僵硬疼痛略有减轻,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山楂24 g,6剂。

2018 年3 月10 日三诊:髋关节僵硬疼痛较前减轻,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 g,6剂。

2018年3月17日四诊:髋关节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大便溏泄,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年3月24日五诊:髋关节僵硬疼痛进一步减轻,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变山楂为30 g,6剂。

2018 年3 月31 日六诊:髋关节僵硬疼痛明显减轻,仍有轻微痛如针刺,以前方变白芍、桂枝为各15 g,6剂。

2018年4月7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症基本悉除;之后,又以前方继续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髋关节僵硬疼痛、手足不温、怕冷辨为寒;根据关节僵硬、脚麻木、苔腻辨为风痰;因疼痛如针刺辨为瘀;因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痰夹瘀,气虚夹风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经,益气补血,缓急止痛;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补血,缓急止痛;以附子半夏汤温阳化痰[5];以附子花粉汤温通散结,兼清郁热;以藜芦人参汤益气息风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 乌头汤、桂枝人参汤、赤丸、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骨关节炎案

许某,男,49岁,河南人,2017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有多年骨关节炎病史,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全身关节肿胀疼痛如针刺,活动后或天气变化时加重,晨起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肌肉时时如虫行状,手足不温,自汗,倦怠乏力,大便溏泄,口淡不渴,舌质淡红夹瘀紫,苔白厚腻夹黄,脉沉弱。西医诊断:骨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为阳虚寒瘀夹风痰证。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息风化痰。予乌头汤、桂枝人参汤、赤丸、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制川乌10 g,白芍10 g,黄芪10 g,麻黄10 g,桂枝12 g,干姜10 g,白术10 g,红参10 g,生半夏12 g,茯苓12 g,细辛3 g,附子10 g,天花粉12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2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7年12月23日二诊:关节肿胀疼痛减轻,仍晨起僵硬,以前方变细辛为6 g,天花粉为24 g,6剂。

2017年12月30日三诊:关节肿胀疼痛较前减轻,仍自汗,以前方变白术、白芍为各20 g,6剂。

2018 年1 月6 日四诊:关节肿胀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大便溏泄,以前方变白术、茯苓为各24 g,6剂。

2018 年1 月13 日五诊:关节肿胀疼痛进一步减轻,关节僵硬基本消除,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年1月20日六诊:大便正常,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5 g,6剂。

2018 年1 月27 日七诊:倦怠乏力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继服。

2018年2月3日八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30 余剂,诸症基本消除;之后,又以前方150 余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关节疼痛、天气异常变化加重辨为寒;根据疼痛如针刺辨为瘀;因手足不温、自汗辨为阳虚;因关节时时如虫行走辨为风;因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辨为阳虚寒瘀夹风痰证。方以乌头汤温通阳气,益气补血,缓急止痛;以桂枝人参汤益气温阳通经;以赤丸温化寒痰;以附子花粉汤温通散结,兼清郁热益阴;以藜芦人参汤益气息风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 桃核承气汤、白虎汤、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感染性膝关节炎案

孙某,女,57 岁,河南人,2018 年6 月1 日初诊。患者有2年感染性膝关节炎病史,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膝关节肿胀灼痛(体温38.9 ℃左右),活动受限,关节僵硬,时有肌肉痉挛,大便干结,倦怠乏力,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夹瘀紫,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感染性膝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为瘀热气虚,风痰夹寒证。治当泻热祛瘀,益气温通,息风化痰。予桃核承气汤、白虎汤、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桃仁10 g,桂枝6 g,大黄12 g,芒硝6 g(冲服),石膏50 g,知母20 g,制附子10 g,生半夏12 g,天花粉12 g,藜芦1.5 g,红参10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2 g。6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6 月8 日二诊:灼痛减轻,仍关节僵硬,以前方变天花粉为24 g,6剂。

2018年6月15日三诊:大便正常,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 年6 月22 日四诊: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关节活动受限,以前方变生半夏为15 g,制附子为12 g,6剂。

2018 年6 月29 日五诊:关节活动受限较前减轻,大便略溏,以前方变大黄为9 g,6剂。

2018年7月6日六诊:关节灼痛基本消除,体温正常,仍口渴,以前方变天花粉为30 g,6剂。

2018 年7 月13 日七诊:关节灼痛未再发作,体温正常,仍肌肉痉挛,以前方变石膏为24 g,知母为10 g,藜芦为3 g,6剂。

八诊:诸症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60 余剂,诸症悉除;之后,又以前方30余剂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关节肿胀疼痛、口渴辨为热;根据肌肉痉挛、苔腻辨为风痰;因大便干结、舌质红夹瘀紫辨为瘀热;因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痰;因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辨为瘀热气虚,风痰夹寒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益气通经;以白虎汤清泻郁热;以附子半夏汤温通燥湿化痰;以附子花粉汤温通散结,清热益阴;以藜芦人参汤益气息风化痰[6]。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5 半夏泻心汤、乌头汤、黄连粉方、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腰椎骨质增生、增生性颈椎炎案

程某,男,57 岁,河南人,2018 年5 月4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腰椎骨质增生、增生性颈椎炎病史,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腰部酸软困重,左下肢麻木、灼痛,时时抽搐,颈背疼痛,手指麻木,四肢无力,行走活动受限,恶心,呕吐,食凉加重,手足不温,时时抽搐,怕冷,倦怠乏力,口苦,舌质淡红,苔厚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腰椎骨质增生、增生性颈椎炎。中医诊断:痹证,辨为湿热夹寒,气虚风痰证。治当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降逆,息风化痰。予半夏泻心汤、乌头汤、黄连粉方、附子半夏汤、附子花粉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生半夏12 g,黄芩10 g,红参10 g,黄连24 g,制川乌10 g,黄芪10 g,白芍10 g,麻黄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2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5月11日二诊:腰部酸困、颈背疼痛减轻,仍灼热,以前方变黄芩为20 g,6剂。

2018 年5 月18 日三诊:腰部酸困、颈背疼痛较前又有减轻,灼热好转,仍抽搐,以前方变藜芦为3 g,白芍为30 g,6剂。

2018 年5 月25 日四诊:腰部酸困基本消除,口苦减轻,仍四肢无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 年6 月1 日五诊:手指麻木较前减轻,仍恶心、呕吐,以前方变生半夏为15 g,6剂。

2018年6月8日六诊:手指麻木较前又有减轻,手足较前温和,行走活动受限较前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继服。

2018 年6 月15 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20 余剂,诸症基本悉除;之后,又以前方100 余剂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腰部酸软困重、灼热辨为湿热郁结;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寒;因恶心、呕吐辨为气逆;因手足麻木抽搐、苔腻辨为风痰;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热气虚风痰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温通,益气降逆[7];以乌头汤温阳通经,补益气血,缓急止痛;以黄连粉方清热燥湿;以附子半夏汤温通燥湿化痰;以附子花粉汤温通散结,清热和阴;以藜芦人参汤益气息风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猜你喜欢

乌头附子半夏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中药附子的历史善用与现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