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县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体会

2022-12-06

畜禽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桐庐县疫区疫病

陈 刚

(浙江省桐庐县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管理中心,浙江 桐庐 311500)

0 引言

根据《杭州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方案》要求,桐庐县自2019年8月29日正式启动杭州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桐庐县作为无疫区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五大无疫”基本要求,制定了“一年强基提升,两年攻坚验收”的工作计划,全力以赴推进“六大体系”建设。2021年9月底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达到了无疫区建设要求,并于2022年1月、3月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并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认可。

1 基本概况

自2019年8月正式启动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以来,桐庐县严格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杭州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一流保障、一流硬件、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运行”的工作标准,全面落实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通监管、疫情管理、应急处置等防控举措。经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桐庐无疫区达到了马传染性贫血等8种规定马属动物疫病的无疫标准;证实了非洲马瘟等8种外来动物疫病没有传入;狂犬病、炭疽、马鼻肺炎(Ⅰ型)等动物疫病建设期间未监测到相关病例;具备了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规定马属动物疫病传入和发生的能力,建成了维持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组织机构体系、疫病防控体系。

2 具体做法及成效

2.1 加强疫病风险防控

根据动物疫病流行规律,贯彻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核查、早处置”的工作方针,对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和主要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早部署、早落实,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加强风险防控。

1)开展基线调查,摸清疫病基础。2019年5—7月,根据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市马属动物疫病基线调查工作的通知》,采用现场询问、查阅档案记录、填写调查表和采样检测等方式,对所有马属动物饲养场户、猪、牛、羊养殖户开展基线调查。对饲养场户的养殖规模、防疫管理水平、免疫状况进行了解和统计,对2010—2019年19种马属动物疫病的发生、诊断、处置等情况进行追溯调查。未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等8种规定动物疫病、非洲马瘟等8种外来动物疫病和狂犬病等3种动物疫病的临床病例及疫病报告。

2)组织流调巡查,掌握疫病动态。自2019年9月起,每季度组织人员对马属动物、猪、牛、羊等易感动物养殖场开展1次巡查,重点查看养殖场生产情况、存栏情况、动物临床健康情况、病死动物处理情况等;从2020年起,每季度开展规定马属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养殖场、屠宰场进行全覆盖;开展4次虫媒调查和6次野生动物调查,动态掌握易感动物饲养情况和规定马属动物疫病情况,累计调查巡查3 380户养殖场(户)21匹马属动物、80 242头生猪、408头牛、3 104头羊。

3)实施异地饲养,保证赛场生物安全。以合理补偿的方式动员养殖场(户)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了县域内所有马属动物的异地饲养,并对原饲养场所开展了全面消毒、虫媒消杀;在2020年8月30日前,完成了桐庐瑶琳马术比赛场周边5 km范围内的规模猪场、规模羊场的异地饲养;2021年8月底前,完成了赛场周边5 km范围内散养易感动物的异地饲养。

4)开展强制免疫,确保免疫效果。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并报农业农村部备案,自2019年11月起,对桐庐县马属动物开展马流感、日本脑炎的强制免疫;自2021年3月起对无疫区所有生猪及保护区所有种猪开展猪日本脑炎强制免疫,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开展免疫效果监测评价,确保免疫质量,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

5)强化疫病监测,消除风险隐患。自2020年9月起,实施了每年2次的马属动物疫病主动监测、病原监测,全面监控马属动物、猪、牛、羊等易感动物的健康状况,实现了场点、区域、环节三个“全覆盖”,即养殖场、屠宰场(点)全覆盖;保护区、无疫区全覆盖;养殖环节、屠宰环节、流通环节、病死环节全覆盖。两年来,采集猪、牛、羊等血样和脑组织样品5 877份,虫媒样品647份,野生动物样品84份,经实验室检测,没有发现异常。

6)分类重点管理,实现疫病净化。对抗体检测阳性的动物,立即按照净化方案开展分类管理,及时对相关场点和动物采取隔离观察,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复核及环境消杀、移动控制等措施,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全县共开展了4次猪、牛、羊等易感动物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的集中监测,其中2019年11月监测采样检出猪伊氏锥虫病抗体阳性样品5份、2020年8—9月监测采样检出猪伊氏锥虫病阳性样品5份。根据流调,养殖场采取了预防性用药、虫媒消杀措施;散养户采取空栏等控制措施。2020年11—12月、2021年4—5月经二次复检,猪伊氏锥虫病抗体均阴性。在养殖场户日常消杀的基础上,2021年8—9月虫媒活跃季节,桐庐县开展了2次集中虫媒消杀行动,进一步降低了虫媒传播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的风险。

7)开展规范整治,提升防疫水平。对辖区内4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14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管理站完成规范化建设,配备了免疫、采样、监测等设施、设备。2021年,从功能布局、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全县规模养猪场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了整治和提升,完善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在所有规模猪场建有病死尸体暂存冷库的基础上,新建了2个散养畜禽病死尸体公共收集点和4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病死动物尸体暂存专用冷库。

2.2 严格落实区域管控措施

发挥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作用,严格落实区域管控措施,确保无疫区运行更稳、更精。

1)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能力。2020年9月桐庐县建成与无疫区建设任务相适应,符合国家无疫区建设要求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人员与实验设备配置到位,并于2020年12月底通过了国家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实验室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具备了猪、牛、羊、禽等常见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如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和马流感、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马梨形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等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共28种疫病的抗体、病原检测能力;参加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省疫控中心和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组织的重大动物疫病和规定马属动物疫病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一致。两年来,兽医实验室开展了10 127份样品、26 499份次马属动物疫病和主要动物疫病的检测,并按要求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为主要动物疫病和马属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设置监督检查站,加强流通监管。自2019年8月31日起,桐庐县按照《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标准》和区域控制要求,投资520余万元,在进入无疫区的省道设置了4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每个检查站配备工作人员8名(其中官方兽医4名),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进入或过境无疫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开展监督检查、防疫消毒、查证验物和检疫出证。将经4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进入无疫区的省道指定为向无疫区输入马属动物和猪、牛、羊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通道,在指定通道上按照规定设置交通警示标志12个和检查站引导标志16个,全程引导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车辆严格按指定通道运输或过境。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共检查、消毒运输易感动物与动物产品车辆6 484车次,其中检查、消毒输入屠宰用生猪44 596头,输入继续饲养用生猪2批次1 000头;输入易感动物产品6 138.03 t,其中生猪产品6 074.90 t、牛产品34.13 t、羊产品29 t;未输入马属动物及产品。

3)建设动物隔离场,依规隔离检疫。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的规定建成了易感动物隔离场、国内马匹隔离场、国外马匹隔离场,配齐了设施、设备,建立了隔离、饲养、消毒、检疫、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等制度。截至2021年10月底,无疫区未引入马属动物,国内马匹隔离场和国外马匹隔离场无马属动物隔离检疫情况。易感动物隔离场共隔离生猪2批次1 000头,隔离期间未发生规定动物疫病和主要动物疫病。

4)强化外引监测,杜绝外疫传入。对引入继续饲养的猪、牛、羊等易感动物按每批次引入动物数量、疫病预期流行率5%和95%的可信度及80%的试剂灵敏度计算采样量进行抽检,无疫区引入继续饲养生猪2批次1 000头,抽检生猪抗凝血210份、血清210份,对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尼帕病毒病和水泡性口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调入屠宰的生猪,采取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了10家无疫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实行定点供应,点对点调入,对每批调入的生猪查验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检测报告,符合要求的准许调入;每月对调入主体调入的生猪,按照每批次调入量的5%比例开展日本脑炎、伊氏锥虫病的监督监测,做到月度调入主体监督抽样全覆盖。对抽检发现阳性的,实施生猪输出地暂停调入措施。两年来,采集屠宰用生猪血清255份、抗凝血483份、脑组织59份进行伊氏锥虫病、日本脑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5)强化日常巡查,堵住违规漏洞。通过会议培训、张贴通告、媒体宣传、举报奖励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形成群防群控社会氛围。组织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属地乡镇、村级网格员等对辖区开展每周1次的巡查,严控辖区内马属动物、易感动物违规输入。2021年6月1—5日,组织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违规调运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查获涉及违规调运动物产品6 t,其中立案1起。公安部门在4个公路检查站设置了警务室,配备了警务人员,并实现人员、岗位、职责“三到位、三上墙”,对强行冲关、违规调运、阻挠执法等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和威慑力。交通运输部门在S208、S302省道收费站设置关卡,一旦发现违规过境运输易感动物车辆第一时间进行拦截。同时,省市畜牧兽医部门采取了发文告知省市内调运主体、在省际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张贴告知书告知运输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车辆原则上不得过境桐庐无疫区等形式,降低了违规过境监管的难度。2020年以来,共开展95次巡查,出动人员287人次。在无疫区和保护区交界处共拦截、劝返欲违规过境或输入马属动物和生猪运输车辆5起,其中运输马属动物车辆3起、运输生猪车辆2起,立案1起。

6)规范疫情报告,做好应急准备。从2019年9月起,桐庐县实行专人、专机疫情报告制度,配置疫情档案柜、疫情管理电脑、疫情举报电话等设施、设备,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两年来,全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张贴宣传画、送明白纸、告知单等方式,将马属动物疫病报告的种类、症状、报告途径、要求等广泛宣传告知,加大对养殖、屠宰、经营等主体和乡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宣传、培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确保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核查、早处置”。2019年以来,全县共上报动物传染病26起,没有报告发生一类动物疫病,也无19种规定马属动物疫病报告。

为做好应急恢复无疫准备,桐庐县制定发布了《桐庐县突发马属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桐庐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激死亡和强制扑杀补偿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并于2020年12月组织开展突发马属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并制成相关演练视频;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公开了县、乡两级疫情报告和监督电话,储备了充足应急防疫物资,具备了应对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的能力。

2.3 运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管水平

1)运用信息平台,实行数字化监管。率先使用无疫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马属动物和易感动物流通监管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建成了区域监控警示系统,实现无疫区与保护区交界14个道路卡口、2个隔离场、4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视频监控设备的联网运行,并实现自动抓拍、后台预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核实和处置。

2)使用定位设备,轨迹实时化。对进入无疫区运输马属动物、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发放北斗导航定位设备,对专门用于无疫区病死动物收集处理的封闭式运输车加装北斗定位系统,通过桐庐无疫区管理中心中央监控智能大屏,动态监控车辆行驶轨迹,跟踪车辆在无疫区的行驶线路和停留时间。

3)同步档案整理,实现电子化。参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要素释义》及现场评估表所列6部分、96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对各类档案按时间与事件结合的原则,逐项收集、整理、归纳、建档,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做到无疫区建设档案资料的电子目录检索、信息与资源检索,实现检索方便、长期保管功能。

3 结语

根据《杭州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方案》要求,桐庐县自2019年8月29日正式启动杭州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桐庐县坚持“一流保障、一流硬件、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运行”的工作标准,全面落实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通监管、疫情管理、应急处置等防控举措。经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桐庐无疫区达到了马传染性贫血等8种规定马属动物疫病的无疫标准;证实了非洲马瘟等8种外来动物疫病没有传入;狂犬病、炭疽、马鼻肺炎(Ⅰ型)等动物疫病建设期间未监测到相关病例;具备了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规定马属动物疫病传入和发生的能力,构建了维持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组织机构体系、疫病防控体系。

猜你喜欢

桐庐县疫区疫病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操场上真热闹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