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022-12-06李紫欣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民时代政治

◆李紫欣

微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李紫欣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541006)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兴起,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给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首先,微时代使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参与方式多元化,参与效果显著。同时也存在参与意识偏离、网络监管和素质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即从政治参与意识和有效性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公民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三方面实现微时代下我国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

微时代为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网络环境和特定载体,带来政治参与范围、方式和效果的新变化,同时其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进程。文章拟分析微时代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现实情况,探索微时代下引导我国公民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可行路径。

1 微时代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微时代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1],信息内容短小简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在网络展开。微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载体多样化和便捷化,生活节奏加快,个人休闲时间被一定程度压缩,因此人们更期望所浏览信息的篇幅简短而精炼,切中重点,且开始关注信息中的细枝末节。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2]。网络政治参与则意味着这一系列行为从现实空间转移到网络空间,其载体发生了变化。

2 微时代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分析

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衍生体,微时代极大改变了信息交互方式,对其给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微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范围、方式和效果上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其重要性所在。

2.1 参与范围扩大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3]。因此,政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活在一个脱离不开政治参与的时代。微时代使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得到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扩大,从“精英政治”层面扩展到“平民政治”层面。受“精英政治观”的影响,人们认为政治参与完全是政治精英的行为,与自身无关。在与自身利益相关度不高的问题上,人们极少参与甚至不参与,总体的政治参与较被动,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政治参与的意愿极低,相应的政治参与范围自然很小。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转换观念,认识到政治参与不再只是政治精英的事情,而成为一种“平民政治”,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投入到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得到扩大。其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信息接收和交流范围扩大。微时代下公民接收到的有关政治参与的信息不仅来自现实生活,也来自网络的方方面面,公民的视野变得开阔,其不仅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也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事件,不仅关注热点事件,更关注事件中的细枝末节。公民借助微空间与外界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在表达个人思想的同时,也受到网络空间内其他参与者思想的影响。微时代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公民本身。

2.2 参与方式多元

微时代以前,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较单一,主要以关注政府网站的信息发布为主,政府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一些政府官方网站的内容长期不更新或不维护,成为“僵尸网站”[4],影响了公民获取相关信息的时效性。而且其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公民单向接收来自政府网站的信息,政府却无法获得公民获取信息后的反馈从而加以改进。微时代下政府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公民能及时获取所需的政治信息,同时,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为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使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多元化。公民可以在如微博这样的个人社交平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发表对政治事件的看法,并通过发表建议和意见形成信息反馈,便于与政府的双向信息传递和沟通,而这一过程也增加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微时代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方式丰富多样,公民在适合自身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选择上拥有较大自主权。

2.3 参与效果显著

微时代给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第三个机遇是参与效果的创新。新媒体与传统传播媒介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即时互动性[5],即在微时代的网络空间,公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互相进行沟通和交流。首先,这种交互式的交流将处于不同空间政治参与的公民联系起来,影响着彼此对某一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从而通过网络聚合民意,形成舆情合力,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有效影响政府决策,这一过程放大了公民政治诉求的声音,政治参与的效果更显著。其次,交互式的交流将普通公民与公权力联系起来。公民通过微博问政、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发表自身对政府政策的疑问或看法,官方“微”平台及时接收此类信息并作出答复,形成及时的反馈,而且公民可以在平台自行追踪答复进度并督促作出答复。这一过程有利于实现公权力与普通公民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公权力对社会各领域问题的关注度,政治参与效果增强。

3 微时代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分析

微时代给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仍然存在不足。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机遇,改进不足,实现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3.1 参与范围虽扩展,但政治参与意识出现新问题

微时代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虽然大大扩展,公民政治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意识方面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自主意识不强,存在盲目从众心理,表达与其他参与者类似或相同的观点,或认为“有人代表自己的利益就行”,无需自主表达自己的态度看法。有的公民已经习惯了听从政治权威的指挥和安排,不希望因政治参与损失自身既有利益,而是希望坐享其成,这种自主意识的缺失易导致政治参与的趋同,利益诉求存在过多的同质性,没有辨识度,进而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创新性和针对性。二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易导致出现新的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一种政治心理,表现为政治生活态度冷漠,对政治活动缺乏兴趣,对公众事务和利益甚少关心,甚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持有抵触和反抗情绪[2]。部分公民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出于整体决策的考虑或被忽略遗漏等原因,其所提意见建议未被采纳,原本高涨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被打击,其出现“即使我参与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也没有被重视和采纳,不如不参与”的想法,可能导致新的政治冷漠,不利于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调动。

3.2 参与方式虽更新,但网络有效监管和规范机制缺乏

微时代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虽然多样化,但是网络空间内有效监管和规范机制的缺乏阻碍了政治参与的有序化进程。微时代下网络的匿名性使网络空间容易成为网民宣泄情绪的场所,导致政治参与的理性不足,无法表达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容易影响其他网民的政治判断和政治选择。此外,在缺乏监管机制的网络空间下,其放大效应更为明显。表现在对错误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如某个信息可能只是某个政治事件中的一个部分,未能反映该事件的全貌,由于微时代下公民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加之缺乏监管机制下网络传播的随意性,信息真实度会随着关注度的提升和传播范围的迅速扩大而越发缺失,最终结果往往偏离事件真实面貌本身,使人们陷入认知误区。加之微时代下网络监管机制的缺乏,使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使用不正当手段入侵政府网站,假冒政府的名义发布并传播虚假信息,引发群众恐慌或不满。网络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公民获取虚假信息的概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受到干扰范围扩大。

3.3 微时代所要求的政治参与素质与能力不足

微时代的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但其实际水平与要求间存在一定差距。公民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既扮演信息的接收者,也扮演信息的传播者,部分公民缺乏对自己的网络言行举止承担责任的意识以及对上述双重角色的认知,发表的言论和相应的行为带有随意性和情绪性,无法意识到其经网络传播后造成的不良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判断和选择。此外,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的缺失还来自于部分参与者法律意识的淡薄。微平台的虚拟性使参与者将微平台与现实的政治参与行为分离,误认为现实中的政治参与行为违法才会受到法律制裁,而不考虑法律对微平台中的言行举止的规范作用。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的缺乏是微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的阻碍。

部分公民的辨别能力和操作能力不足。首先是自身辨别能力不足。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个人的非理性就会放大,出现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6]当处在某个群体中间时,部分公民自身辨别能力缺失,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无法认识到所接收到的局部信息不等于事件的全貌,易受局部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误导。加之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对接收的信息不加思考地采纳,与前文所述联系起来,其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情绪极易被缺乏责任意识的部分参与者煽动,引发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其次,公民运用微平台进行政治参与的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参与者由于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缺乏网络政治参与经历等原因,无法掌握运用微平台进行政治参与的技能,跟不上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潮流。

4 实现微时代下我国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分析

4.1 增强自主政治参与意识,提升参与的有效性

增强公民网络参与自主意识是引发正确政治参与行为的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民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更多地以主人翁的身份自主参与国家政治,主人翁身份意味着需要公民增强自主参与的意识。我国公民的利益诉求是多元化的,微平台为多元利益诉求的表达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公民应加以利用,经过慎重思考,规范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微平台的传播和扩散,使自身利益诉求更容易引发同类群体的共鸣以及政府的关注与回应,从而便于实现自身利益。

政府要重视官方网站的维护和公民获取官方信息的便捷程度,进一步有效激发公民的自主政治参与意识。因此,政府应加大相关专项资金投入,为网站的正常运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设立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网站维护,使政府网站“活起来”,确保网站信息及时公布,方便公民获取,从而帮助激发公民的网络自主政治参与意识。

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提升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的关键。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空间广阔,利益诉求众多,如何使公民的诉求有效表达和政府部门对其有效接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加强公民与政府在微平台上的有效信息传递和沟通,建立健全吸纳公民参与决策机制,使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从这些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增加决策的民主性。此外,增强决策者对众多的意见建议信息的思虑和甄选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有效意见的采纳,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其政治参与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4.2 建立和完善规范和监管机制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法律法规的规范是网络空间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障。虽然微时代下的政治参与空间发生转移,但不意味着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缺乏法律的规范。首先,应增加在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实践,考察具体存在的问题,对具体违法、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作出相应规定,使之更具针对性。其次,需将已有的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扩大覆盖面,增强其法律约束力,而不是仅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微时代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作出规定。最后是加大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打击非法政治参与行为,使更多网络政治参与者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律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加强网络监管,引导有序政治参与

加强网络监管是优化微空间政治参与的有效措施。通过实名制注册和参与,规范由于网络匿名性引发的无序政治参与行为;国家网信部门积极作为,通过有效的管控手段监管日常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通过责任追究机制追踪相应不良言论和行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网络监管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这一外力作用规范微空间的政治参与秩序,从而引导公民在微空间中的有序政治参与行为。

4.3 提升中国公民自身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

(1)推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建设

推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素质建设是构建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空间的基础和前提。公民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微时代对文化知识的实际需要程度间存在一定差距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因此,需要提升公民自身加强科学文化学习自觉性和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设网络政治参与素养培养课程等形式,为提升其网络政治参与素养提供契机。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守则的宣传力度,倡导网络文明政治参与行为,告知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不良后果,从而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使公民意识到,享有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履行对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的义务。公民自身的思辨能力是推进其素质建设的关键,此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多次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中实现,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因此,公民应增加自身网络政治参与实践,从中吸取经验,逐渐提升自身思辨能力。

(2)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

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技术化和多元化要求公民提升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一方面,公民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政府开展的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或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推行的网络知识技能支援活动,方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增强运用网络的能力,从而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效率与水平。另一方面,公民应增加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如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流程,主动阐释自身对政策的理解和看法,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如保持对某个政策的持续性关注,就政策的变化、对政策理解的疑惑等方面通过微博问政的形式询问政府部门负责人,增加在微平台与政府的互动,与之保持相对密切的联系,公民从这些实践中得以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并加以运用。

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但作为新兴事物,因其发展的不成熟和不充分性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应肯定微时代为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机遇,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时代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然成为一股潮流,我们应正视并利用好其优点,改进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微时代下我国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1]章菲菲.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32):153-153.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6,257.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7.

[4]陈栋栋.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

[5]李社亮.从无序到有序: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和正确引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3):36-40.

[6][法]勒庞.乌合之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56.

猜你喜欢

公民时代政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