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2022-12-06许菁频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国人文网络安全

◆许菁频

面向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许菁频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 浙江 310023)

根据网络安全专业的特性,我们认为该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包括家国情怀素养、人文法律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基于网络安全专业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需求与现阶段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力图构建一个可推广、可复制、具有网络安全专业特色的立体式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网络安全专业;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2021年1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将“国家安全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网络空间已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安全人才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网络安全学院,网络安全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们的网络安全学科起步比较迟,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如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其网络安全方向核心课程体系往往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分一般专业理论类、前沿科学技术类、研究方法类和人文法律类。我国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网络安全方向的一般专业理论类课程设置已经比较全面,然而前沿科学技术类、研究方法类和人文法律类课程设置在数量及全面性上,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致力于解决如何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问题。

1 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现存问题

我国教育实践长期以来深受知识本位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人文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和不足。人文素养既是学生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批判的态度和思考的习惯的基础。根据网络安全专业的特性,我们认为该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种人文素养:

第一,家国情怀素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调动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他们理解家国重任,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使命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在维护网络安全工作过程中不被利益所蒙蔽。

第二,人文法律素养。法律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内在的德行修养。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加强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以此保证他们将来既有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又能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三,传统文化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容纳了一个民族对自然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仅是具备充盈的知识,更是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对于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第四,艺术审美素养。艺术审美素养是人们在艺术的认知、欣赏和创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素质和修养,它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思维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以上几种素养,反观现阶段国内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程设置较充分,但能吸引学生的课堂不多。现阶段基于国家对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视,全国各个高校在课程方面都设置了为数不少的家国情怀课程,特别是在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思政进课堂”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后,高校在专业课上也注重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我们也发现,很多老师是“说教式”普及思政观念,能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不多。据媒体报道,东北大学王述红教授讲授“地下结构设计”课时,能从我国的重大工程案例中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怀,这种生动的课堂我们应该多推广。

二是法律课程在质和量上都有待提升。网络安全专业因为涉及“信息安全”,因此对法律知识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科学类课程更为迫切。现有国内网络安全专业的法律课程往往还停留于“通识类课程”,我们应该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该类课程,从而在数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同时,法律课程的设置除了一些入门课以外,可适当将一些法学专业课程放入专业选修课中,供有兴趣、有需求的学生选修。

三是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类课程严重缺乏。现阶段国内网络安全专业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艺术审美素养都是比较漠视的,在课程设置中,仅仅于通识课中有较少课程涉及,如《大学语文》、《艺术欣赏》之类通识课。较为深入、专题性课程基本没有。

2 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基于网络安全专业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需求与现阶段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力图构建一个可推广可复制、具有网络安全专业特色的立体式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网络安全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法律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品位,实现培养复合型和综合型网络安全优秀人才的目的。该体系以30门人文素养课程为主,以工作坊为辅,并配合“音乐讲堂”、“诗词盛会”、“书法欣赏”、“朗诵大赛”等体验浸润式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涵养、道德情操和艺术品位。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推出30门人文素养课程,涵盖以上四个素养,课程可以以通识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等形式纳入网络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中。30门课程中,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如《中国文化概论》《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外文化交流史》等。《中国文化概论》旨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基本特点、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精神文化的特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外文化交流史》则侧重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在比较与交流中进一步廓清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豪感。

在30门课程中也有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增强人文法律素养的,如《法律基础》、《信息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互联网与法律》、《网络安全法》等。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来说,除了知晓网络安全法以外,还应掌握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如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互联网方面的法律知识等,从而具有处理网络事件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安全。

此外,我们也设置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课程,如《文学名著导读》、《先秦两汉史传文化》、《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这些课程注重文史方面知识的传播,对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化进行回溯和品鉴,对古代史传文学、诗词与小说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和艺术成就,使学生徜徉于文史的海洋中,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则可以设置《美术欣赏》、《音乐欣赏》、《书法欣赏》、《网络艺术课程》等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于欣赏和解读,特别是对于一些艺术名著的赏析,从艺术家生平到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艺术名著的突出成就到流传经历,做一个全方位的解读。课程力图通过名著赏析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自身艺术品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30门人文素养课程,既可以有概论性质的,如《美学概论》、《文学概论》;也可以有专题性质的,如《汉字与文化》、《敦煌文化》,将宽度和深度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学生兴趣的激发、人文素养的提升。

在第一课堂课程设置的同时,我们还开发了第二课堂——工作坊。工作坊主要分为四个:“网络的道德素养”、“大数据与法律支撑”、“人工智能的人文精神”和“网络艺术空间”。工作坊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重在实践教学。例如,在“网络的道德素养”工作坊中,我们通过搜集大学生在网络中遇到的有关道德素养的问题来开设各类讲座,让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进行道德的“碰撞”;在“大数据与法律支撑”工作坊中,我们将邀请实战专家,结合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解答,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并模拟具体案例,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在“人工智能的人文精神”工作坊中,我们将人工智能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行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例如,以“网络需不需要人文关怀”“怎样让人工智能拥有人性”、“人工智能真的能拯救人类吗”、“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等为话题,展开小组辩论;在“网络艺术空间”中,我们运用网络空间开启视觉、听觉的盛宴,再辅以“艺术专场”讲座,让学生对艺术有着更近距离的接触。

在第一、第二课堂之外,学院、社团还可以开展各项体验浸润式活动,以比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开展“摄影大赛”、“诗词盛会”、“趣味历史知识竞赛”、“书画大赛”、“法律法规知识擂台赛”等,提升学生对人文素养学习的兴趣。比赛可以与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且与校级、省级比赛相衔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构建这个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必须要有有效的考核机制作为支撑。我们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将课程的合格与否作为考核的唯一要素。我们要建立课堂、工作坊、比赛三位一体化的考核机制,学生要三者都参与且都取得一定分值,才算人文素养考核合格。二是要调动全校资源,整合一批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人文素养课程覆盖的面比较广,集文学、文字、历史、艺术、法律等于一体,需要各类专业老师的全力支持才能开设好这些课程。三是注意让学生有足够多的选择空间。我们推出的30门课程涵盖四个素养,每个素养有7—8门课程可以选择,我们只要求每个素养修满2个以上的课程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能因此有所收获。例如,艺术审美素养方面,有些同学可能对音乐舞蹈比较感兴趣,有些同学可能对书法绘画感兴趣,还有些同学可能对文物鉴赏感兴趣。我们多开设一些课程,学生就有可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四是尽可能避免大班上课。对于一些选修课,很多专业都不够重视,往往会用大班的形式上课。大班上课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学生很可能沉浸于自己的手机游戏中。而且大班上课往往讲课形式比较单一,以老师口授为主,学生很容易疲倦。因此,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小班化教学,老师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与时俱进。五是对于一些有关道德素养、家国情怀的课程避免简单的说教,要做到能与具体内容有机融合,尽可能引起学生共鸣。据媒体报道,东北大学“网红”教师邵新慧能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将“思政”因素有机融合进来,如讲解“数值分析”、介绍稳定性和算法安全概念时,告诫学生一定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指明国家安全与每个青年学子息息相关。这样的教育就属于有“温度”,能感人。

猜你喜欢

家国人文网络安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人文社科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