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

2022-12-05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理念

王 祯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 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许多资源枯竭,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危害人类健康的雾霾出现在许多城市,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空气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环境的尊重。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绿色健康的宜居城市,我们应该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建设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环境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概述

2.1 生态城市的含义

2.1.1 生态城市的定义

所谓生态城市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新型社会关系。不同于以往的城市设计理念,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生态视角作为城市建设的标杆,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1]。

2.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的复杂系统,它不同于以往的城市结构,人与自然是互补、和谐、可持续的。与绿色城市不同,生态城市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生态水平,还要改善人类的长期生存环境,不仅要为利益服务,更要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2.2 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特点

2.2.1 和谐性

和谐是生态城市最直接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也体现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创造了充满人文情怀的和谐环境,人们的积极参与也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和热情。

2.2.2 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一原则的基本前提是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各种资源长期有效协调,从而使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3 区域合理性

生态城市的区域划分是必然的、合理的,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平等的城乡关系和合理的区域布局的前提。区域合理性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差异,使城乡环境趋于平衡,改善整体自然环境,而且还间接影响城乡之间的生态经济效益。

2.3 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影响城市发展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和规划。同时指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1 控制城市人口数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导致交通拥堵,因此政府部门开始控制城市人口的扩张。建设生态城市,要对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给予特殊待遇。对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应采取登记限制等政策来控制人口;在中等城市要合理控制外来人口数量,但不能用严格的指标来限制;对于小城市,可以发展工业、生产等产业,扩大就业,吸收人口,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有优惠的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城市发展,从而显著改善城市人口的经济状况,确保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2.3.2 控制城市土地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人均土地占有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大城市。为了提高城市人口的整体生活质量和人均土地占有量,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土地的扩大。城市土地的扩大与城市土壤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之间有着较大的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土地,以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关系。

2.3.3 合理城市布局

在城市布局中,必须充分重视城市功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具体规模、定位和水平。实现城乡生态建设,在城市布局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协调有机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业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有机农业。(2)协调城市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4 生态城市规划的结构

城市结构要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生态系统,首先要调整和控制生态结构。生态城市结构规划大致可分为生态区域规划、生态植物规划和环境安全控制规划。

3 “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3.1 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生态城市”的概念引入城市规划中,符合自然规律,可实现低碳、循环、生态发展的理念。绿色生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无论是经济、建筑还是农业发展,生态一直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将“生态城市”引入城市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3]。

3.2 生态城市促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拥堵、环境破坏和污染。城市发展需要将绿色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现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的发展。

3.3 生态城市促使城市内涵的提升

城市环境决定了人们对城市的感受能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生态城市整合了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保证了城市的发展。

4 城市规划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部门的生态文明理念较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城市规划必然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相关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觉提高环保意识。

4.2 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挑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正面临着环境破坏的严峻挑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雾霾,雾霾天气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与中国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建设生态城市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4.3 城市规划布局欠佳,绿地面积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绿地空间不足、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绿地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我国绿地面积有限,草地占整个绿地的大部分,而树木只占一小部分,导致城市绿化面积严重缺乏。

4.4 绿色植物种类单调、缺乏生物多样性

在提升城市美学的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空间结构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通常由单一的树种种植,生态环境最稳定的乔、灌、木、草组合极为罕见,导致城市绿化单一,既无法体现城市的特点,又不能充分满足景观的生态效益。

4.5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不重视本土优质树种,直接导致外来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一些外来树种的种植直接导致当地树种的永久性减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不够,文化遗产极其薄弱,各区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积极整合区域特色,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质量。

5 基于“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工作的改进措施

5.1 加强环境承载力分析作为区域发展的条件

所谓环境可持续性是指在人口和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环境资源持续为人类活动提供住房和资源的综合系统。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因此,人类活动必须控制在地球可持续性的范围内。例如,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很多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和工业非常有限;再比如,过高的旅游密度会导致许多生态、经济和社会冲突,甚至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

5.2 以转型为主线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理论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优化和改进,也是对城市发展新理念的期待。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城市发展的路径,引入绿色理念,促进城市发展。一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能源消耗。城市产业结构现代化是以资源型城市的高层次分类、优化、适应和转型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资本化为基础的。一些城市重视自然资源,但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根据城市发展类型的不同,可以找到不同的发展模式。二是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转移和优化提供了依据。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和调整城市的生产结构,优化中小城市的工业发展。城市群间产业空间交通的优化与现代化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东、中、西部城市之间的工业空间运输必须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目标相结合,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产业空间运输必须与区域效益和低碳城市生态安全发展相结合。三是循环经济模式为城市工业发展服务。政府应该从不同角度制定合理的政策并有效实施,以市场力量改造现有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园和工业厂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3 划定生态分区加强区域空间管制

生态区划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区域生态系统,促进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边界应根据区域的自然和地理背景来确定,区域生态系统的确定是由区域特征、空间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土地利用特征决定的。通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诊断和评价,确定区域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构建分区域技术体系,为实施生态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5.4 建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措施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建筑师和工程师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并逐渐将环境的概念融入到工作中。在实践中,植物与建筑结构的结合促进了景观的发展,减少城市热岛的负面影响。在水文方面,它的优点是能有效地阻断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周边设施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目前,确定城市绿化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照规划者的要求进行城市规划;二是区域内绿化功能的标准;三是根据未来土地开发绿地面积指数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应以城市生态过程、绿色道路、公共绿地和绿地公园为基础。在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基础上,统一城市人工林和大型自然景观,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顺利运行,优化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益。此外,可以增加城市植物种类,如表1所示。

表1 长沙市城市主干道植物配置种类

5.5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城市,增加公众参与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鼓励居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公民必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

(2)必须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渠道加强传播,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支持绿色城市建设,积极提出绿色城市建设规划和方案。

(3)建立生态城市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生态城市发展趋势,提高居民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城市环境必须进行积极、科学、合理地管理。同时,居民可以在城市信息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见[5]。

(4)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做好公共关系,通过张贴海报,规范日常行为,减少生活垃圾,促进城市环境管理的顺利发展。

5.6 健全生态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目前,城市环境管理环节之间有着各自的方式,必须积极处理,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

(1)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根据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念和不同的设计要求,明确不同的管理规则,促进管理活动的稳定实施。

(2)科学合理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开展生态城市建设,鼓励各部委共同规划实施生态城市,充分发挥生态城市作用,建设生态城市。

(3)建立公平的监督机制,全面监督绿色服务的实现,推动生态活动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6 结束语

人们的需求从经济需求向环境需求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环境规划在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时,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城市”的理念,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