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与策略

2022-12-05达瓦次仁布穷苏雪燕

西藏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

达瓦次仁 布穷 苏雪燕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突飞猛进,社会迎来移动社交时代,受众群体的信息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消费呈现出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等趋势,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之类的移动电子设备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而短视频信息的传播形态恰好适应当下媒体消费群的新需求,随着社会信息服务的不断更新发展,时代新背景下的新媒体消费需求也随之而来。同时,人们对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的渴望也越来越高,短信、传真、广播以及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等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式,对传播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因特定时间播送、延迟性和受众范围窄等原因,使得各类有价值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滞后,很多优质精准的气象服务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群体,气象服务效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

1 开展融媒体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融合媒体是利用载体来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媒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媒体,这些媒体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同性和互补的特征。[1]融合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质的提升,通过将各类气象灾害服务信息与新媒体发布平台相结合,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的及时性、覆盖面广等特性,尤其是有效的双向交流互动,能将各类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生动表述,各类气象服务信息也能得到迅速传播,为用户提供更多体验,增强服务效率。促进信息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发展,可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各个受众群体,使气象服务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气象服务。

媒体整合的重要意义在于观念的创新,其传播价值将比单一媒体要高出很多。除了扩大对媒体现有的狭义理解,还意味着对传统媒体产业链的延伸与创新,媒体产业链不再局限于信息的生产、交流、消费等环节,有可能发生更大、更新的变化。

纵观当下,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高度互动性的综合媒体产品。其中,以长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媒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现代化的一种手段,融媒体专注于数字和可视化媒体通信,通过互联网、移动工具、社交软件和数字媒体平台等上的大数据进行传播。这些新的通信方式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整合媒体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在融媒体模式下建立起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必将是新时代背景下气象服务发展的最终选择。

2 西藏融媒体气象服务现状

自2004年前后,国内新媒体从萌生阶段开始到今天,融媒体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以一种流行且平易近人的形式,例如“实用+娱乐+互动”等多种模式,朝着满足公众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由于短视频信息契合了用户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和随时随地信息消费的习惯,而且随着第五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信息消费市场可能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因此,内地很多省市乃至中国气象局都在大力发展融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2015 年3 月,隶属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西藏气象》官方微博账号注册成立。2019 年5 月,《西藏气象》官方抖音、快手等也相继注册成立,特别是官方抖音账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粉丝数量已接近100万,总阅读量达一亿以上,制作发布的各类短视频也曾在全国气象部门获奖,相关内容得到《中国气象》等重要官方账号转发,在西藏网信发布的官方帐号排名中也有不俗的表现。西藏融媒体气象服务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但在发布形式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回看以往发布的各类气象灾害性预警、预报信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各种预警预报信息,形式上和以往电视媒体相比,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将各类信息内容和发布形式从传统媒体搬到了新媒体平台,尤其是在天气预报产品再加工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时在策划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新颖性,削弱了气象服务信息的实用价值;(2)融媒体平台发布的预报内容和科普宣传缺乏区域针对性,尤其是对气象预报产品再加工、再挖掘等创新方面略显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西藏气象专家团队,从专业角度提供的友情提示、提醒,深度解析等内容严重欠缺;(3)主持人出境几乎是照本宣科,只是将预报、预警信息内容陈述一遍,甚至到了拿着纸质稿件播报的尴尬境地,缺少深度解析。预警信息和节假日天气预报内容主持风格大相径庭。笔者认为新媒体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策划和主持方式应该打破传统节目主持风格,朝着适应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方向发展,这样才可能赢得更多媒体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

3 融媒体气象服务的策略

充分利用气象灾防中心的现有资源和整个西藏气象部门人才资源,借鉴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做法,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灾防中心和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继续扩大和丰富服务渠道,在人员安排、选题、制作、分发以及信息反馈等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信息反馈环节应注重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及时掌握受众群体对某种气象服务信息的关注程度,加强与用户互动,最终形成当地气象服务媒体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一套用于当地气象服务的融合媒体服务体系,全面扩大西藏气象融媒体服务机构,力求向更快、更精的专业化服务方向发展。

3.1 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融合

使用气象大数据分析,全面收集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需求服务,各种生产、生活指标服务需求信息等,进行多次加工、多次生成,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适合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气象服务信息,以满足受众群体的媒体消费需求。在建立媒体资源库的基础上,促进融合媒体资源库的进一步扩展,利用新科技加工手段增加短视频气象信息观赏性,在呈现形式上逐渐向竖屏播放转变。事实证明:同样的短视频内容,移动消费群体更愿意接受竖屏观看,所以包括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许多重要媒体账号都已经陆续改为竖屏播放。加强360°沉浸式播放形式的探索,形成图像、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适合在各种社交平台播放的融媒体气象服务节目,满足气象服务信息受众群体求新、求变、实用的新媒体发展需求。

3.2 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制作短视频节目

该方案的总体风格主要以生动活泼,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需要为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节目既可以进行实时气象信息的播报,也可以为公众生活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如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以及旅游服务等气象信息产品。它还可以提供恶劣天气和热点天气等的实时气象信息,用记录、播放、直播、采访等各种形式进行表达,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也可以形成像“生活气象服务模板”“重要气象服务模板”“旅游交通气象服务模板”以及“主要气象保障模板”等专栏,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板填充,以提高短视频制作效率,增强传播时效,并提高服务效率。

3.3 创造性建立媒体整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

针对气象融媒体服务信息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保持持续稳定,为气象媒体产品再加工的每个环节建立起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现融媒体工作机制标准化,形成融合媒体气象服务产品精准快捷的工作流程,包括编导策划、出镜主持、摄影摄像、后期剪辑、气象专家专业解析等,以保证全媒体气象服务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对气象灾害天气以及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

3.4 凝心聚力、加强团队建设

我们这一代人生存在一个需要合作的时代,单打独斗必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合作的目的不是谁吞并谁,而是共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以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一个人再怎么博学多才、再怎么勇于奉献,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是个共性问题。但人与人合作、团队与团队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就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实现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的梦想。气象服务信息媒体产品的制作背后,也一样需要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创作团队,包括策划、撰稿、出境、拍摄、剪辑等一系列流程,因此拥有一支创造力强、充满活力、勇于奉献、团结友爱的新媒体创作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4 融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准确实用的气象服务内容,是每一位网络消费群体共性需求,人们上网浏览除了娱乐需求外,更多的是收集各种实用的信息内容,这里当然也包含了气象服务信息,而博人眼球、形式多样的气象服务内容更能赢得网络消费群体的认可。

4.1 气象服务信息产品本地化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尤其是高原天气气候更是独树一帜。作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众多游客和自媒体博主对旅游交通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不同平台,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开展预报产品再加工在不同平台播送前景广阔。比如说:山区峡谷地带和广袤无人区天气气候方面需要注意的友情提示,当地气候特征介绍等。再比如: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农事安排等方面开展一些预报产品与本地气候相结合的科普宣传,因为同一个季节同一个节气,我区东南部和西北部气候差异有天壤之别。

4.2 开设采访专栏

改变传统气象节目单一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天气和节日特点拟定相应的节目主题,必要时邀请社会大众参与到节目当中,融汇行业内外。比如说交通运输行业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对气象服务信息内容方面的迫切需求和重要关注点。再比如瓜果菜农在不同季节和重要农事活动期间急需获得的天气信息等。以易于理解、轻松活泼的形式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甚至可以大胆尝试天气预报节目往采访、互动形式转变。在不断尝试当中自然也会总结出一些很好的经验和新的气象服务思路,最终达到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的效果。

4.3 局校合办工作室

以局校合作的方式,引进最有创造力和洞察力的网络人才,结合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利用年轻人的活力储备,吸收更多有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策划制作更加新颖的气象服务视频主题内容,结合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为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应对工作提供支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气象科普宣传和人才教育的共同发展。

4.4 创建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利用新科技手段制作适合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视频、动画、图文、音频等气象服务产品,丰富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服务形式,并根据媒体消费需求增加更为实用的气象服务内容,让信息获取者一听就能懂,一听就能用,这样才能够不断扩大新媒体平台气象服务信息消费群体,提高西藏气象服务综合影响力。

5 结语

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尤其是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对于防灾减灾有力保障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行各业有效健康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生活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气象服务信息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融合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缩短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时效,彻底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瓶颈期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气象信息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气象树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大国气象
订阅信息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展会信息
胸中藏气象 笔底挹风云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