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引领

2022-12-05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花草劳动德育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林 勇

为帮助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建立高尚品质,教师需结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在劳动参与中接受道德品质的渗透。为取得理想的教育实践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性劳动、学生被动式劳动、学生主动式劳动、学生合作式劳动以及家校共育中劳动活动的组织和实践为学生营造丰富多样的劳动环境,促使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顺利达成劳动能力的提升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强化,也将在劳动参与中实现高尚品质的健全。劳动使生命更充盈、使生活更美好。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当中,教师需以劳动教育为导向、以德育渗透为指导进行教育组织和筹划,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力量,引领学生在劳动参与中实现高尚品质的建立。为取得理想的教育实现效果,教师需详细分析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劳动德育的实施意义,继而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活动组织,充分发挥劳动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在教师示范性劳动中体验劳动氛围;在被动式劳动中锻炼个人能力,在主动式劳动中逐渐形成个人品质;在合作式劳动中健全个人素养,在家校共育的劳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终,学生将在丰富多样的劳动德育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与进步,也将在愉快的劳动参与中得到成长。

一、小学综合实践中劳动德育的实施意义

(一)强化德育实施效果

单纯的道德说教往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能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德育进行巧妙结合,则能强化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德育实践氛围,引领学生在持续化的实践活动参与中接受道德品质的渗透。久而久之,教师将在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活动的开展中强化德育实施效果,将原本平平无奇的德育活动变得趣味十足、内容丰富。

(二)建立高尚个人品质

凭借小学综合实践中劳动德育的有效开展,学生能建立起高尚的个人品质。在实践活动的劳动参与中,学生将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并逐步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善于劳动的可贵品质。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学生合作参与劳动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合作意识与合作品质。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德育对学生高尚品质的建立十分重要。

(三)完善学生个人素养

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有的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参与劳动实践;有的小学生则表现得“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完成实践任务;还有的小学生则不具备积极劳动、合作参与等可贵品质。为了改变学生的素养问题,教师需积极结合劳动德育进行引领。随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德育的有效开展,学生不仅能掌握劳动实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能从个人能力层面实现进步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在持续化的劳动实践参与中达成高尚品质的建立。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中的劳动德育能帮助学生从个人认知、个人能力、个人品质等层面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完善,助力学生健康发展、不断进步。

(四)助力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德育渗透,学生能以校园为单位、以家庭和社区为半径进行高尚品质的辐射,充分将热爱劳动、合作互助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带动同学、朋友、家长以及亲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当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将积极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价值,将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德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也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以及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二、小学综合实践中劳动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示范性劳动:创设氛围

在对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并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和技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小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较少,很多劳动内容都被家长代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劳动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建立一个劳动榜样,尝试通过示范性劳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劳动参与兴趣,积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参与中。例如,在参与“红红的中国结”这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一张中国结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有的学生表示:“这个东西叫作中国结。”有的学生表示:“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装饰物。”还有的学生则表示:“挂上这种饰品一般代表着节庆。”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再询问学生:“想不想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劳动、制作这个好看的中国结?”学生积极响应,纷纷想要主动参与到中国结的学习和编制中。接着,教师在讲台上详细展示中国结的编制方法,从较为简单的“平安结”入手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随着教师“三下五除二”的劳动演示,学生一个个看得又惊讶又兴奋,主动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红绳进行模仿和练习。在教师完成中国结编制之后询问:“这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勤于劳动的成果,大家说它美不美?”学生积极响应,整齐划一地大声回答:“美。”最终,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从中国结的种类、寓意、编织技巧层面完成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掌握,且深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实现劳动能力提升的同时建立起浓浓爱国之情。

(二)学生被动式劳动:锻炼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中,教师可以通过被动式劳动活动安排学生的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在被动参与中逐步掌握劳动技巧和方法。因为部分小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所以很多小学生在刚刚参与时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劳动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被动式劳动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告知学生综合实践劳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引领学生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建立劳动自信。随着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被动式参与,学生将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体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例如,在参与“最美教室”综合实践活动时,考虑到学生的劳动能力有限,教师就通过被动式劳动活动的组织邀请学生参与。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其他班级教室的装饰内容,然后邀请每一个学生结合本班班级环境进行认真观察,继而要求各位学生进行班级环境的设计,希望能借助本组的设计将整个教室变得更加美好。学生在被动式劳动中积极投入班级环境设计中,有的学生表示班级中需要一个图书架用来放置大家从家庭中拿来的闲置图书,以供互相借阅;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在班级的墙面上建设一个进步榜,鼓励大家不断努力学习、超越自己;还有的学生则表示可以借助不同的植物来装饰班级环境,使班级环境更加健康、环保。教师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优秀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要求这些学生结合设计策略进行劳动实践,鼓励大家将设计方案变成现实。每一个学生都在这种被动式劳动参与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为小组的设计方案贡献力量,共同将想象变成美好的现实。最终班级环境有效改善,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装饰设计作品,而学生在其中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掌握了动手装饰班级的劳动技巧、建立起劳动自信。

(三)学生主动式劳动:形成品质

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劳动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参与主动式劳动活动,凭借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和开展引领学生主动投入劳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展示自己的劳动水平。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将充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能凭借展示劳动能力的过程建立劳动自信。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将凭借个人劳动能力的充分发挥建立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可贵品质,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参与“走进花的世界”这部分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分享自己查找到的与养花草有关的相关知识。有的学生拿着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表示花草并不是都喜欢水和阳光的,有些花草就喜欢在较为干燥的地方生活,比如仙人掌,而有的花草则不能在阳光暴晒下生活,比如兰花;有的学生直接从家中拿来了一本《花草百科》,表示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三十七万种,每一种植物都长得各有特色、十分有趣;还有的学生表示虽然很喜欢花草,但是养花草有技巧,需学习才能将花草养的更加健康。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家中养的花草拿到班级中,每天进行照顾。这种主动式劳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劳动能力的机会,有的学生结合书籍中的浇水方法定期为花草浇水;有的学生定期使用自己制作的生态肥料为花草施肥;还有的学生细心关注花草的长势,针对花草出现的黄叶、打蔫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学生不仅凭借主动式劳动实现了花草知识的掌握,也在日常实践中建立起积极劳动、热爱自然的可贵品质。

(四)学生合作式劳动:健全素养

教师可以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实践中组织合作式劳动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在合作实践中,教师需为学生明确分工,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劳动。一开始,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顺利完成合作劳动任务。随着合作劳动的持续开展,教师将发现学生的改变,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积极在合作中进行协调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实现劳动能力的提升、劳动品质的建立,还将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培养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等高尚品质。由此可见,学生将在合作式劳动中实现个人素养的逐步健全。例如,在参与“消防安全小知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参与,共同完成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掌握。以第一小组为例,一开始小组中只有小组长了解灭火器使用的方法,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则对此一知半解。于是小组长积极承担起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责任,通过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劳动过程,为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演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灭火器应用技巧,在反复示范和多次讲解中,小组中的成员逐渐完成了对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掌握,且能在合作式灭火实践中正确使用,将铁桶中的火苗灭掉。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式劳动中,学生不仅意识到安全用火的相关知识,也切实掌握了灭火器应用方法,实现了“用火安全,人人有责”意识和品质的建立。由此可见,学生能凭借合作式劳动的参与健全个人素养,从知识、能力、品质等素养层面实现全面发展。

(五)家校共育中劳动:养成习惯

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教师需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教师可以布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后作业邀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借此对学生进行课后监督和引导,帮助家长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领学生在趣味化的亲子互动中实现劳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良好劳动习惯的逐步建立。家校共育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能使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重视劳动教育、掌握劳动教育方法,针对性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最终帮助学生凭借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美好未来。例如,在参与“让爱住我家”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向班级中的学生发起倡议,鼓励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爱自己的家庭,并在家庭中加以践行。同时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家长进行互动沟通,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爱护他人,关怀他人。在后续的教育反馈中,教师询问学生:“都为自己的家和家人做了哪些事情?”有的学生表示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就会帮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务,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岁数大了,父母下班后非常累,所以每天负责为爷爷奶奶洗碗的任务就被他承包了;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奶奶很喜欢读报纸,但是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不好,所以自己每天都会为奶奶读报纸。通过家长的反馈,教师也意识到学生所言非虚,不仅在家庭中积极承担家庭责任,还凭借自己的劳动使自己的家庭被爱包围、更加美好。最终,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积极参与家庭劳动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需以劳动教育为方向进行德育渗透,引领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劳动参与中锻炼个人能力、健全个人品质。如果说单纯的德育说教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结合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加以开展的德育渗透则能在不知不觉的劳动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在劳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积极合作、友好互助等可贵的个人品质。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寓教于乐的活动体验,也能促使学生在劳动德育的渗透下积极感知,认真体验,随着劳动能力的提升实现品质的切实健全。最终,这些高尚品质不仅能通过劳动德育加以建立,也能够伴随学生终身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建设者。

猜你喜欢

花草劳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爱护花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勿摘花草
热爱劳动
花草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