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孙家栋

2022-12-04董恒波

作文中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光荣榜人造卫星孙家

董恒波

孙家栋,1929 年4 月生,辽宁复县人,航空航天工业部原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2019 年9 月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少年立志

孙家栋出生在1929 年的春天。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给他起名“家栋”。那时候,他父亲绝不会想到,儿子不仅仅成了“家之栋梁”,更成了“国之栋梁”。

然而,孙家栋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

1935 年,刚满6 周岁的孙家栋上学了。母亲拉着他的手,走进了一所小学的大门。

校长是个严厉的老头儿,他看了一眼孙家栋:“刚到6 岁就来上学?”

“别看他年龄小,会写不少字呢!”孙家栋的母亲笑着说。

“哦,是吗?写几个字我看看。”校长把纸和笔递了过去。

孙家栋拿起笔就写了起来,他以为能得到校长的夸奖,没想到校长眉头紧皱:“你这个孩子怎么是左撇子,我们学校是不能接收的。除非你能用右手写字!”

看到母亲满脸愁容,孙家栋说:“这点儿事算什么呀?我一定可以用右手写字!”

一年以后,孙家栋真的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不仅能用右手写字,还可以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

青年求学

1948 年9 月,刚满19 岁的孙家栋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一所著名军工学校,简称哈工大。

孙家栋入校后,被编在预科班学习俄语。当时,哈工大由苏联人管理,俄语是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孙家栋如饥似渴,拼命学习,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才生。

经过严格考试,优中选优,孙家栋顺利过关,带着祖国的重托,奔赴苏联留学,跨进了举世闻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大门。

苏联的这所空军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业,在校门最显眼处竖一个光荣榜,凡成绩为“优”者,不仅榜上有名,还张贴照片。孙家栋第一年的成绩便获得全“优”,四寸大的照片便上了光荣榜。孙家栋在这所名牌大学上了6 年学,每年成绩都是“优”。光荣榜上的照片也贴了整整6 年。

在苏联学习期间,有一件事让孙家栋终生难忘。

那是1957 年11 月17 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留苏的学生。孙家栋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的那段令他如痴如醉的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中年创业

1967 年,38 岁的孙家栋开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

他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设计师,重任在肩,使命辉煌。孙家栋又从基层单位选出了“十八勇士”,开始集体攻关。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不知道熬白了多少科学家的头发,也不知道耗尽了多少领导人和科学家的神力,更不知道工人、战士和科学家们总共流了多少汗水、鲜血,1970 年4 月24 日21 时35 分,我国第一颗卫星终于升空了!

为了我国第一颗“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技术总负责的孙家栋,没日没夜地待在基地研究。

钱学森高兴地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是对了。他确实敢干事,也确实会干事!”

中国的卫星上天,不仅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在此之后,由孙家栋主持设计的“实践一号”人造卫星与新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均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探月工程

时间到了2004 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正式启动探月工程。

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又压在了孙家栋的肩上,这一年,他已经是75 岁高龄的老人了。他用一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祖国的忠诚,率领着一支庞大的科研团队,向着新的峰顶攀登。

作为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孙家栋提出了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

为了探月工程,孙家栋养成了“看月亮”的习惯。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老伴儿醒来发现床上的老头儿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老头子,你干什么去了?这深更半夜怎么不睡觉?”

孙家栋看了一眼老伴儿,笑了笑,然后很沉稳地说:“你呀,快睡你的觉吧,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你看什么呢?”

“我还能看什么,我看月亮呗!”

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挂在空中的月亮,总会身不由己地到阳台上多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慢慢地移动,心里默默琢磨月亮与工程总体技术方案的联系。有时他在窗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折腾得老伴儿也睡不踏实,一会儿要给他披衣服,一会儿要给他搬椅子让他坐在那里看。

老伴儿打趣地问他:“月亮真这么好看吗?看够了吗?看出名堂了吗?”

孙家栋笑着回答:“月亮当然好看啦,咱们中国人总有一天会登上月亮的!”

犹向苍穹寄深情

2007 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

这一年,孙家栋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协调工作,有时候一周内要去多个城市;而这一年的孙家栋,已经是年近80 岁的老人了,他还像一个小伙子似的跑来跑去,在发射场指导了5 次卫星发射任务,又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

老伴儿心疼地说:“他呀,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好几双。”

2007 年11 月26 日,嫦娥一号卫星的第一张月面图发布,同时“嫦娥”顺利传回《歌唱祖国》的旋律,这是我国首次从38 万公里外的太空传回歌声,在举国欢庆之际,孙家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如今,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已经启动了6次任务,挑战人类探月60 年来无人探测的最高难度:降落月球背面。

今年,孙家栋已93 岁高龄,但他仍和同事们紧张地忙碌着,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这是央视“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颁奖词,是对孙家栋这位中国人造卫星之父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光荣榜人造卫星孙家
光荣榜
光荣榜
光荣榜
光荣榜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