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探究

2022-12-04朱建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运动

朱建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一、引言

现代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持了高度重视,在制定了学生核心素养标准的同时积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涵盖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新课标的出现使得教育界将关注目光投向了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但是却忽视了高校学生的成长。基础教育奠定了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需要持续夯实基础并不断拔高[1]。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连年上升,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能够在较高程度反映出国家教育水平,教育者需要将关注焦点集中于如何将学生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自2007年7号文件颁布以来,体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策体现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政策明确要求学校必要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未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则不能毕业,而高校学生因为中长跑或军训而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依然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迫切需要适应学校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优化改革策略

(一)转变运动观念,增加课后运动

高校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学生们的自主支配时间增长,学校的运动时间较为有限,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关注重点。高校学生在业余时间主要从事打游戏、学习、看视频等活动,选择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较为有限。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导致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很多学生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育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残念与体育运动,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每天打卡的方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逐步提升运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够真正发现体育锻炼的积极效果,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才能够得到根本性改善,将自身对健康的重视落实于行动,逐渐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2]。体育教师仅仅利用每周的体育课堂是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学生们必须持续强化自身健康行为,提升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运动有效转化为主动运动,增加课后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二)重视环境建设,形成运动氛围

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付出努力,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深度参与体育运动,家庭成员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选择。高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家校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桥梁,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以协调家庭力量,教师可以在家长群中推送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章,使得每一名家庭成员都意识到家庭运动的重要性。高校学生同时应该利用自身运动知识带动父母,引导父母共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学生长期与同学一起生活,同伴带动作用非常显著,热爱运动的学生往往能够带动周边人共同参与运动[3]。学校在运动氛围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总体情况,长时间的相处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学生们逐渐带动周边人共同参与体育锻炼。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从提升学生自主性入手,使得学生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发自内心地走上运动场参与体育活动,密切关注自身健康水平,发自内心地寻找自己喜欢体育课程的原因,在体育运动之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使得体育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宽容。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从源头入手改变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切实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起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三)关注课程改革,开展课外活动

体育课程是学生们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体育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的质量,体育课程需要将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思想培养作为重点,使得学生们对体育课程逐渐形成浓厚运动兴趣并真正爱上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引导,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康习惯与良好生活方式。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时间和课时设置普遍不长,课程涵盖了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体操、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等,但是却集中于技能型课程而较少涉及理论内容,例如运动后的营养补充、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饮食和运动的有效结合[4]。这些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缺少科学指导,学生们的学习和运动遇到了很多空白,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缺少科学培养。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拓展体育课程内容,增加更多理论知识,给予学生们有效的运动指导,严格落实教育部的规定,保证体育课时能够达到教育部144学时的要求。学校课外活动涵盖了体育锻炼、体育社团、运动会等形式,体育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应该积极主导体育社团建设,推动各类型运动会的举办,给予学生们有效的影响和带动,利用社团指导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四)完善课程设计,强化一体建设

课程是学科的精髓,优秀的课程设计是教学实施的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课程为桥梁。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高等教育作为高水平教育需要在基础教育之上拓展延伸。体育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能够让学生们形成真正的体育技能,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体育未能形成一体化建设体系。体育教育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强化一体化课程建设,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高校体育更好把控好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校特点优化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与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一样形成连贯的体系,保证高校体育能够紧密贴合学生们的需求,保证学生们自小学、中学到大学得到不断的提升,有效避免学生陷入原地停滞的尴尬局面。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长期性过程,国内专家学者对课程一体化建设保持了高度重视,各所高校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展开优化设计,提升体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学生们在经过高校体育教育之后形成更强的体育能力并选择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长期运动爱好或运动特长[5]。

三、学生健康行为培养优化改革策略

(一)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终身体育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升,而教育质量同步提高,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健康。健康行为是体育活动的重要构成,但高校学生往往忽视了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运动能够促进健康水平提升,反之则会导致学生遭遇运动损伤。教师在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法,增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终身成长,高校学生即将步入校园,完成身份的转换,强化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联系能够是学校体育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应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总体发展方向,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回应社会的人才需要。课程目标需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纳入其中,健康是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课程需要始终关注学生们的健康。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需要关注学科育人的特色,学校课程丰富多样且类型众多,体育课程需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将身心健康和体质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促进并系统发展。

(二)普及健康知识,塑造健康生活

生活方式影响到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水平提升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应该为学生们构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使得学生们在良好环境下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6]。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外部环境营造,在食堂内张贴合理膳食相关的宣传海报,提醒学生们始终对饮食健康保持高度重视;在寝室走廊张贴睡眠健康宣传栏,提醒学生们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主体沙龙活动,保证学生们每个月都有机会参与主题活动。体育健康课程与健康环境的共同打造能够持续优化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们高度重视健康并逐渐成长为健康的个体,掌握健康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健康生活之中。

(三)融入健康知识,充实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构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发展课程的关键,高校的学生构成广泛,基础体育素养千差万别,学校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的体育内容对于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核心素养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未来生活需求的关键素养,高校学生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体育学习,很多学生的体育基础较为薄弱且体育知识匮乏,这主要是因为技能课程占据主流,理论课特别是健康理论课程非常有限。高校应该考虑增加体育理论课内容,展开体育健康尝试体育保健、体育康复知识、裁判知识、技战术培养,理论教学+技术教学的培养方式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出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此外高校应该根据学生们的专业分类合理优化体育教学,专业方向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职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发展培养,根据专业设置体育选修课并开发课程资源能够持续丰富教学,优化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四、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优化改革策略

(一)创新组织教学,培养合作意识

组织教学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基础,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对教学同样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行为[7]。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核心素养培养为了促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先发布教学视频,鼓励学生课前开展自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并升华教学理念,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后教师安排学生们再通过视频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微课、慕课、线上课程的全面运用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强化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关注课程评价,重视赛后管理

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的关注重点是评价标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应该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入手,高校学生的评价应该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教师在学生技术课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应该将考试、比赛、裁判知识整合起来,同时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论考试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制定时应该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确定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比赛后的总结,体育比赛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正确对待比赛输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教师在比赛后可以开展自我总结、团队总结、教师总结。

(三)提升教师素质,强化体育理解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大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体育教师承担着体育教学任务,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需要继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研能力,更要注重提升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所有教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教育教学注入力量,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体育运动的魅力能够让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更深的理解,逐渐强化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五、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得广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得到全面提升,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体育将伴随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