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2-04谢志民

武术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年学期应用型

谢志民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全国培养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责任,该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处在不断变革过程中,在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走应用型道路。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简单的专业知识的教学,还有操作实践技能的培养。[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应用型道路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体育专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会被社会淘汰。学生通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待他们走出学校后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这是检验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1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

1.1 培养方案修订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初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一线的体育教师,注重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培养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最新需求。目前,社会对于体育的需求是全方位且多面的,培养方案也需要顺时而定。在国家支持多所本科院校进行转型的大潮流之下,更加坚定了新时代下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的决心,为建立培养应用型技术类体育专业人才制度模式而探索。[2]可以根据最新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来设置培养方案,根据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来设置课程内容。为达成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及新时代学生思政思想建设的需要进行变革人才培养方案。[3]通过体育教育的应用型改革调研可以得知:培养方案的更改可以建设成为“品德修养+核心课程+职业技能”培养思路,核心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职业技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品德修养是解决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学生思政思想、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4]

1.2 学期制度的改革

传统的高校学期制度一般将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秋季开学,夏季毕业)。但部分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体育专业教学的实际经验已经尝试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进行教学,其中包括上下两学期正常教学计划和一个4—5周的学生实践应用操作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培养方式正好顺应了当前学术性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趋势。大部分高校目前实行的是一学年两个学期的培养方式,将每个学期划分为二十周,其中十六周正常教学时间,一周考试时间,另外三个周为学生的机动学习时间。预留的三个机动学习周旨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但是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与自律性,所以,在三个周的机动学习时间内,学生大多比较清闲,可以借鉴一个学年三个学期的培养方式,利用一年六周的机动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践技术应用的指导。同时,目前部分专家建议我国的学期制度可以跟随自然年的变换进行入学毕业的变革,实行冬季毕业,春季入学的制度,并尝试变革我国的学制制度实行小学5年+中学5年+大学5年的新型学制制度,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留足够的时间,实行宽近严出的高等教学毕业要求。

2 体育课程的相关问题

2.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与国家的政策推广进行设置。比如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推广的健身气功运动,这个运动项目尤其适合中老年群体,一经推广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对这一运动项目的社会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但是体育学院还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可以顺应这一趋势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开设相关课程。还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课程如太极拳、网球、推拿按摩、轮滑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舞龙、舞狮的传统体育课程也可以进入校园,这类课程属于稀缺类课程,开设相关课程的既可以扩宽学生的就业道路,也传承了传统文化与技艺。还可以开设一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课程专业思政方面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修读,以提高学生的思修水平。凡是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积极引进,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课程的开设情况,着眼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决定课程内容。

2.2 课程安排与实践学期的构建

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根据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与国家的政策推广选取教学内容外,还应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在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应用实践环节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一般来说,学生在大一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可以在大一学年的末期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用实践反哺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大二学年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大二学年末期的则可以进行定岗见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身处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可以更加明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大三学年末期进行体育教育、产业实习,学生可以选择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校校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经过前三个学年由浅入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巩固,大四学年时候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大四毕业实习的时候就由学生完全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为自己就业做准备。与构建实践学期相对应的是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务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再去进行相关的实践,课程的设置顺序应服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紧密围绕学生实践技术应用环节进行设置。

2.3 积极引进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制度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只在社会层面造成了很大影响,对高校教学的影响更加巨大。传统课堂里灌输式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较差。[5]学校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构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把互联网教学与教师教学紧密结合。体育理论课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平台,把课程建设成为慕课形式构建反转课堂,课堂改为答疑、解决问题的课堂。体育实践课程可以先从实践开始,让学生首先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现代化的课堂,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来给予学生上课解决和发现问题的机会,学生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后,去实践并验证学习的结果。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联系制度,在整个大学学期期间学生随时可以联系到自己的老师,老师随时可给学生提供帮助。打破现有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结束与学生不再联系的习惯,借助互联网建立课程资源库,学生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可以调取该课程资源的途径。同时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要注重学习结果创新学习过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只看最终学生学习到了什么才是最正确的课堂教学方式。

3 教学实践环节问题

3.1 减少课堂理论学习,增加实践环节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从培养方案设置而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相应的减少理论学分的数量,增加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学分比重,甚至可以让老师跟随学生进行外出实践,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来考核学生,评定学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切实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才能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实践的教学环节,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去联系学校、企业,借助中小学、企业的力量来培养学生。只有真正进入到企业让学生感受到需求,学生在将来才能做得更好,充分利用每学年的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学习效果。

3.2 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在已成为时代趋势,在大学期间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提供相关的创业模式平台,为以后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奠定基础。大学生创业中心也是国家教育部大力推广的项目。[6]每年国家都会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系列服务。体育教育专业也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比如建立创业协会,由老师指导,学生执行方案,例如体育赛事服务公司,首先服务本学校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而逐渐走入社会,为社会团体举办各种赛事服务,还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地方特色建立起相应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高校有着较为丰富的创业资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创业的学生提供便利,比如课余时间体育场馆设施的租赁、创业场地的提供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浙江出台新政:大学生想创业,可申请10万元到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全额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以上政策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的土壤,让大学生放开手脚解除束缚勇于创业,规避了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

3.3 打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康服务方面的路径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把这一大块开发出来体育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不缺少出路。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上文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体育教育专业方面,根据未来产业链发展的方向来培养学生。国家既然推广支持,对于教学就应该紧接着进行改革,大力增加体育健康服务业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服务社区体育工作,服务社区老年人,社区医院也需要我们推拿按摩方面的人才,根据社区的需要构建学生在社区方面的实践环节,促进他们与社区人员的沟通交流。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加,高等学校应积极改变自身,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4 建立五位一体的应用型道路长效机制

依据我国的社会现实状况,提出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依靠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学生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发挥最大效力。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从而把握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塑造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高尚道德修养的人。[7]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建立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渠道。学校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环节的设定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通过企业需求现状反馈,社会体育服务岗位的设置,比赛服务工作的机会方面来提供给大学生各种能够展示的平台。通过家庭里父母的监管与督促,形成舆论导向,使学生更加明白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借助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及自我社会实践来进行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本领。社会、政府、学校、家庭都以学生为主体,共同致力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适时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

猜你喜欢

学年学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现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