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与践行

2022-12-03王琪孙文娟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语文

王琪,孙文娟

(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 255130)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这是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人文性指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一关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完全吻合,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笔者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内容分析、统计。如图1:

图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统计

从教材编排看,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作为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占比最大,作为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次之,作为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占比最小。

这一编排符合小学生成长阶段的需求:以学生个人发展为重,以国家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厘清教材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点,合理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与践行

(一)整体推进: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厚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土壤,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领域。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侧重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

1.识字与写字教学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她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汉字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汉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

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了解吸收民族文化的过程。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结构特点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把汉字的追溯、古人的智慧融入到教学中的时候,教学定会散发出勃勃的生机与魅力,在认识、书写、运用中体验汉字的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2.阅读教学

统编版教材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不管是讲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课外阅读,编者在选编文本时充分考虑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旨,精选文质兼美的典型性作品。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于语言文字中受到优秀作品的滋养与感染,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收获那些优秀人物给予的心灵感动与净化,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价值观的沐浴中分享一份精神大餐。

3.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立足于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中,如一年级的《用多大的声音》,二年级的《商量》《注意说话的语气》,三年级的《请教》《劝告》,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别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教学中,教师应在创设的问题与交际情境中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如何礼貌、文明地与人沟通交流,并成为生活中的践行者、宣传者。

4.习作教学

写作是主观能动的书面表达,是将思想感情外显于文字的活动。思想情感是源,居于第一位;语言形式是流,居于第二位。正所谓“意在笔先。”如五年级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围绕单元主题“爱国情怀”展开,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表达的切入点,让学生大胆想象、规划蓝图,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付诸于笔端,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真情实感。

5.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内涵,在于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可能比较长,教师要合理规划、有效引导,既让学生在有趣味、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中体会到团结、文明、平等、公正,又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学生会在搜集端午节来历的资料中走进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在书写迎春的对联中增进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在展示元宵节的灯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融入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年级下册课文《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她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爸爸妈妈的劝说去她充满期待的伯伯家,而是选择独自在家等候小珍,从而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立足儿童,大多数孩子生活中会有和朋友约定却未能守约的经历,故事易引起学生共鸣。

本课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之“诚信”展开叙述的,对其他类似文本的教学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1.课题析“信”

《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聚焦课题中的“信”字。从这个字的结构: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言”引导学生结合“信”的构字原理习字明理——“信,诚也,从人从言。”

2.文本演“信”

课文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尤其如小庆龄的“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等语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三个叹号”的连用与“很没劲”“不后悔”这些细节都需要学生去细细品味和体会。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再现、角色扮演不失为教师引领学生品悟人物品质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分组扮演宋庆龄及她的爸爸、妈妈,从“期盼到伯伯家去”到没有听劝告留下来再到在家的“很没劲”和最后的“不后悔”,在情境中体会一个孩子为了守信而做出的牺牲,说明承诺、守信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3.动笔写“信”

即兴表演是学生模拟、贴近人物的口头表达与感悟,付诸于笔端的书面表达、练笔则是学生表情达意、传递心声的最佳“证明”。

结合课文,从小珍的角度设计:如果你是小珍,知道这件事后,会怎样做?会说些什么?请你动笔写一写。学生在动笔表达的过程中,无疑又进行一次诚信的自我教育。

4.举例说“信”

生活是教育教学的本源与回归。其实现实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并不容易,有时要做出选择或牺牲。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积累: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有关“诚信”的故事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吗?以此为契合点,让学生真实地面对生活中的自己,如照镜子一般,和同学分享或剖析自己的想法、做法,并以《曾子杀猪》《华盛顿的故事》等故事中的名人为榜样,学中做,做中守,让“信”点亮自我要求与前行的方向。

学生感悟并学习文中人物的可贵品质,不是靠教师一味地说教,或者像有些教师在小结时加核心价值观的尾巴:我们应该学习宋庆龄什么样的品质?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浅层的、表面的,类似贴标签式的学习,纯说教式的言语,学生是极其反感、抵触,甚至是麻木的。

小学生的特点是感性强于理性。所以,要真实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成长的真正营养,惟有遵循阅读课文的教学规律,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演中习文之“意”,悟文之“情”,让核心价值观如万物生长离不开的阳光一样,照耀教学的每一寸地方;如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让每个学生的心灵悄然得以洗礼与净化。

(三)多方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时代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并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落实在行动中。

1.课程践行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是: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很明显,教师要进行两方面的指导:一是价值观的引导,二是表述上的指导。面对学生基于自己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表述,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为了考上好大学”、“为了找到好工作”“为了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等读书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周恩来或者其他人为志向而刻苦读书的故事,结合“中华不振”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与“个人”、“立志”与“成长”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更高更远的读书观能给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

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目的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制作各种形式的读书观书签或卡片,让“封存”的座右铭成为学生读书的行动指南。

2.节日践行

节日是生活中最具仪式感的重要内容。在特别的日子里,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践行价值观的内涵,从而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身思想及行为。

比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把对妈妈的爱浸透于自己的手工制作中,在卡片上写上祝福语送给妈妈,或者给妈妈诵读有关母爱的古诗、文章,或者动手为妈妈做一顿爱心早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则带领学生为社区中的老人送去温暖,通过表演节目、我帮爷爷奶奶布置家等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接地气,得到真实的弘扬。

3.活动践行

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比如开展“文明小交警”志愿者活动、与特殊学校孩子结对子活动、“红领巾”田园种植基地劳动体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题活动中对学生的再教育,以自我的体验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要潜心挖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生内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更应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工作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内核,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