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防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2022-12-03刘志刚薛文静

卫生软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融合研究

刘志刚,薛文静,杨 懿,刘 静

(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1991年,美国流行病学家卡尔·怀特(Witer)在《弥合裂痕》中详细叙述了医学和公共卫生分离的历史以及弥合裂痕的重要性。我国自1952年正式发起“爱国卫生运动”是首次医防融合的大胆尝试。新医改以来,“防治结合”的字眼也不断出现在政府文件和学者论著中[1],但医防割裂的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扭转[2]。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医防割裂的现状暴露无遗,医防割裂的弊端被无限放大[2]。2020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创新医防协同机制[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国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再次提出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4]。可见,医防融合已成为新形势下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21年9月医防融合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我国在医防融合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实践发展,旨在探讨我国医防融合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为推进医防融合提供参考与依据。

1 我国医防融合现状

1.1 我国医防融合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医防融合具有促进作用[5]。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政策支持角度有力地促进了医防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等都能很好地推进医防融合的发展[6,7]。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2022年)》,通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的融合,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8]。国家层面关于推进医防融合的10个主要政策文件见表1。

1.2 我国医防融合研究

目前医防融合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碎片化状态,仅对医防融合和融合机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有学者认为,医防结合是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相互结合,具体可细化到人员合作、机构合作、服务协作等方面[9]。而医防融合是指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融合,即医疗、公共卫生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强调两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融合和有效衔接[10]。医防协同机制即为构建“防治结合”平台,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11],主要涉及组织管理、服务供给体系、筹资体系、人力资源配置、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信息共享、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合作等[12]。

1.3 我国医防融合实践

关于医防融合实践模式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的医防融合实践模式来展开讨论。目前我国医防融合模式研究较为充分,主要集中于医教融合[13-18]、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支撑[19-22],促进医防融合。

1.3.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模式的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模式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23],强调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提出依托家庭医生团队等整合资源,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机制。有研究认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建设的重点是应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强化基层应急服务,加强医防融合,建立上下联动的社区防控机制[24];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的主要因素是筹资结构、服务提供模式、人力资源安排、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对整合环境的认知[23]。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慢性病人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等,家庭医生团队通过整合资源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融合[25-30]。基于医防融合实践模式,山西省阳城县肿瘤高发地区开展“医防融合”工作实践,通过以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国家肿瘤筛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医”和“防”有效融合,促使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种“以医促防,医防融合”的农村肿瘤高发地区防治工作新模式,有效的降低当地居民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31]。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在医共体的基础上,将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融入医共体内,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保障了全民健康[32]。

1.3.2 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模式的研究

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是推进医改的重要一环,实践者和学者们从医防融合机制、服务体系、资源投入等方面开展了比较多的研究。已有研究中,我国学者基于共生理论,提出综合公立医院医防融合的共生要素包括以下方面:①医疗部门、公共卫生部门;②人、财、物、信息等;③目标设定、运行机制设计以及监督评价方法等;④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33]。实践中,我国各地公立医院基于各自的规模与实际,开展了适宜医防融合实践模式,创立医防融合新机制,但医防融合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深圳市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与实践立足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创新平台,推动公立医院向防治中心转型,坚持临床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挥医疗机构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34]。北京市根据“防”的资源投入不足的现实,加强医防融合“管理融”“绩效融”“知识融”“政策融”“医保融”以及重视医院的健康促进及教育[35]。三明市通过整合资源,在县域内构建“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医院向防治中心的转变[36]。

1.3.3 医教融合促进医防融合

现有研究主要从医教融合促进医防融合角度,探索促进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等多学科融合、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路径。有研究认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揭示了现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医教脱节”问题,高校培养的人才知识技能不能完全胜任应对疫情的岗位需求,成为疫情防控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13,14],必须加大预防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培养“顶天立地”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施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全体医学生教育[15]。针对我国未来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行医防学科融合,促进学科间渗透交叉[16-18]。

1.3.4 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支撑促进医防融合

学者们从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支撑促进医防融合角度,展望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与临床医疗等多模块融合、推进医防融合信息化的路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暴露出我国信息体系的短板与不足,构建医防融合的智能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区域信息平台业务协同能力,加大医防融合信息化建设投入,共建、共治、共享公共卫生大数据协同信息平台,是抗击疫情的重要途径[19,20]。而在“互联网+医疗”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等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21]为推动医防融合信息化提供了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医防融合,能有效降低重点人群的发病率及住院率[22]。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使用,将为百姓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巨大便利,如新冠肺炎疫情远程医疗的应用,健康码、疫情地图的使用等。

2 我国医防融合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和专家们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医防融合的概念、实践模式和促进路径等方面做了比较多的研究,研究成果展示了医防融合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脉络,对医防融合概念进行了初步解读,形成了以基层为重点、公立医院医防融合的实践模式以及通过医教融合、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支持以及政策支持等促进医防融合的路径,为医防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我国医防融合的丰富和发展,创新医防融合协同机制,目前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医防融合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医防融合的概念、内涵、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呈现碎片化,没有形成专家和学者的共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医防到底如何融合,融合如何实现这些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到系统梳理和探讨,以致于医防融合实践推动受阻,发展受限。

2.2 医防融合实践模式的顶层设计仍缺乏

就目前检索到的文献和政策而言,我国医防融合实践模式和路径还缺乏顶层设计。当前我国医防融合重心仍在基层卫生机构,开展慢病管理工作为主[37]。无论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还是三明市医防融合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模式,不仅仅是医院和疾控中心参与,还需要政府、信息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参与协作。因此,多领域医防融合必须通过“顶层设计”,齐头并进。

2.3 医防融合政策制度的集成创新不系统

新医改以来,我国医改政策侧重于医疗保障、分级诊疗、药品供应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对公共卫生特别是疾病预防与传染病防控等领域鲜有政策关注,导致供给侧改革滞后[38]。医防融合涉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以及慢性病等多个领域。从政策梳理来看,现有的政策还较为零散,缺乏政策制度的集成创新。

3 对策与建议

3.1 开展医防融合专项理论研究

建议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设立专项研究,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线上、线下的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推动医防融合的理论研究,理清相关理论问题,为实践模式提供指引。同时对公共卫生机构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加快建立与医防融合相适应的保障体系[39]。

3.2 加强政府顶层设计

建议政府牵头为推进医防融合开展顶层设计,各个相关领域参与,充分沟通,探索将医防融合纳入“医联体”或“医共体”建设管理甚至考核评价中。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争取医保、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更多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医防融合[40]。

3.3 建立健全医防融合政策体系,推进相关政策制度集成创新

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实践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建议政府在推进医防融合发展中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制度间的关联性,通过制度政策集成创新,促进医防融合有序推进。将医防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医防融合推进工作,从高位驱动建立医防融合体系,地方政府层面也建立多部门协商合作机制,督促医防融合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建设,确定医防融合体系内各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疾病防治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分配[41]。

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和政策,重点梳理了我国现阶段医防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并建议推进我国医防融合发展应注重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集成创新。由于研究仅对国内文献进行梳理,没有结合国外文献进行分析,在国外经验借鉴方面较为欠缺。医防融合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可建立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以基层医防融合为重点,以公立医院医防融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融合,医教融合,信息、大数据与医学的融合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的医防融合机制。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融合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