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方案设计与实践
——以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01刘邦桂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分成果技能

刘邦桂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一、引言

当前,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这些都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始试点探索。2015年至2021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拟探索专本融通培养模式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方案,解决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与学分银行制度的融合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困境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中产教融合的重要产物,是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现代学徒制下,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协同培养,学生兼有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其实践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工厂;授课人员既有学校教师亦有企业师傅。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实际教学设计、实施和反馈环节中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2020年9月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探索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困境: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项目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由校内教师授课;专业核心课、学徒岗位课由企业师傅在企业授课完成。校内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授课;企业师傅则利用周末以整班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实践中,学徒制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上有所差异,而当前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各自专长和特点来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动力不足,教师教学容易陷入被动而显得形式主义。

2.考核评价手段不灵活,评价策略不丰富,未能体现岗位能力。目前项目的公共基础通识课程由全校统一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线上平台考试,学徒岗位课则由企业师傅组织整班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大部分来源于书本或者课堂,实践考核由师傅统一命题。目前相当部分考试内容未能紧贴岗位所需最新技术,考试方式过于单一,没有体现学徒制工学结合的特点,无法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学徒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得不到真实评价,不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很难从中选拔符合岗位需求的员工。

3.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主体单一。主管部门、学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始后一般开展以阶段考察和验收为主的框架管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校企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但在具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没有明确要求,因此目前的课程考核评价重点还是基于课程标准,在行业岗位考核层面略显粗糙。再者,课程评价主体主要是企业师傅和学校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由于条件所限,未有专业和行业其他人员参加,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4.职业规划不明确,不利于终身持续学习。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招生即用工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特点,学徒完成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任务。大部分学生受到经济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缺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思维,毕业后想通过继续学习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比例少,其知识结构不能持续完善,很难获得职业上的长远发展。

(二)学分银行制度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的意义

学分银行制度是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评价和教学激励方面的有力补充,能有效弥补仅用学历选用人才的不足,增加学校、企业、行业等办学主体的融合度,使传统课程以外的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自主学习等非正式学习成果可与岗位技能关联起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公平竞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引入行业标准,丰富评价主体。现代学徒制与学分银行制度具有高度契合性[2]。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引入学分银行制度等于在这个过程中纳入了行业评价标准,增加了行业参与度,丰富了教学考核评价参与主体,使学生更加贴近岗位需求,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资源,也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

2.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可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学习成果,能够按照自身个性化需求来参加技能培训,这样可解决传统课程集中安排和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在学习空间和时间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拓宽其就业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节约学习时间,为进行高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学分银行制度下,学分积累的方式灵活多样。在中高衔接、专本一体化培养等多元混合培养模式中,学分银行制可建立不同层次教育互通的立交桥,积累的学分能够在各层次学历水平认证中获得认可,能够有效对接学徒自身能力水平和岗位层次,减少因为知识结构差异带来的重复性学习;同时可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形成创新意识。不同级别学习成果的转换标准促使学生都想获得高级别职业技能证书,以此来兑换更多学分。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走出去和其他院校学生进行技能比赛,有机会认识行业大咖,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可获得技能自信,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创新意识、职场竞争意识和职业精神。

5.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淘汰陈旧教学资源。为获得学习成果,学生按各自学习兴趣和岗位能力需求自主选择师傅进行学习,如此师傅更有责任感和压力感,形成竞争氛围,促使其努力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同时及时更新教学设施,淘汰陈旧落后的教学资源。

三、学分银行制度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原则

(一)学分银行制度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加强各类教育衔接,融通一体,实现学习成果统一认定和转换,同时提出建立学分银行,打通混合多元的学习成果互认立交桥,实现终身学习、持续学习[3]。学分银行制度体现终身教育理念[4]。在该制度下,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获得学习成果,按照认证标准转换成学分,用类似银行的模式存储后兑换符合要求的学习证书,以此来体现能力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学分银行制度概念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原则

将学分银行制度应用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与学习成果的顺利转换。要实现非学历成果与学历成果的融通转换,需兼顾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让转换细则具有包容性、普遍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推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融通,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需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同一框架下,兼顾课程学习、资格证书、技能实践、非学历教育等各类型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2)成果就高不就低,可一对多。“就高不就低”即同一类型学习成果以高级别来进行认定和转换;“一对多”即从知识、技能、能力角度考量,对标课程认证知识单元体系,一个成果可以转换多门课程学分;(3)标准具有权威性。成立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委员会,制定细则并监督其执行。委员会成员必须具有较丰富的行业经历,能够准确把握成果的价值及其蕴涵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背景

广东开放大学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多年来探索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通,实践中高衔接、专本一体化混合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专本衔接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被列为省级专本一体化培养试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学分银行建设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之一,着力实现中、高、本纵向贯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按照现代学徒制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协同育人,属于学分银行制度适用范围。学校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制定转换方案。

(二)制订专本融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现有特点,找准现代学徒制在专本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定位(如图2),设计可以贯通纵向层次教育、横向类型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共计129个学分,课程类别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学徒岗位课,按照教育的层次和类别分为单独开设、能力递进和学分互认课程,这是学习成果转换对标类别的直接来源,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专本融通现代学徒制学分转换互认课程体系

图2 专本融通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定位

(三)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细则

国际上学分转换的方式主要有框架转换、学分转换、协议转换、认定转换4种模式,其中框架转换和认定转换适合应用于专本融通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学习成果与学位证书的兑换[5]。通过梳理,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分为课程学习、资格证书、技能实践、非学历类教育四种类型[6]。

1.课程学习类。专本融通模式下专科单独开设课程分为两种,分别针对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和中专、中技同等学历者两种不同生源,不同背景生源可选取不同课程进行转换。能力递进课程是指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专科所学课程为本科高一级阶段课程所需基础知识储备,这类课程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只能转换专科层次学分,学生还需要学习高一级课程后才能获得本科层次学分。学分互认课程是指专科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可以在本科层次直接认可获取本科学历。此外,转换条件还包括:公共基础课中,转换课程学分不能超过公共基础课总学分的50%,专业课不能超过30%;所修专科课程名字与本科相同、且教学内容相近度在80%以上;中技、中职及同等学历者修完与本科课程名字相近、教学内容100%相同的课程,仅限于实践技能课程;成绩要在8年内取得。

2.资格证书类。分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专业课对应证书转换学分不能超过毕业总学分的25%、公共基础课不能超过50%,成果要在近3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包括网络管理员、程序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国家英语等级证书、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A.B级合格证书等。学生可依据证书所涵盖课程体系转换1门或者多门课程学分。

3.技能实践类。指现代学徒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各级别技能大赛、网络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申请软件著作权、专利证书,发表新技术论文等,竞赛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涵盖大部分专业课程,依据学习成果难易度、获奖级别来转换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学分。当前实践的技能实践类学分转换主要有全国或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的网络系统管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赛项。此类学习成果转换学分不能超过毕业总学分的25%。

4.非学历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类学习成果指除了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参加的行业、企业等其他组织和机构主办的技能培训、线上课堂等。培训类产品一般选取来自华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d Hat(红帽)公司、Vmware公司、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与专业关联度高的知名企业的培训,内容涵盖网络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无线网络、网络安全、云存储、视频监控等技术。线上课堂选取中国慕课网、优课联盟、学堂在线等优质网络资源,这类学习成果需要通过正式考核,转换学分应少于毕业总学分的25%。

五、实践成效及特色

学分银行制是一个庞大系统,其中转换细则是标准,课程是基础,培养机制是保障。通过学分银行制,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可融合在一起,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协同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持续学习。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专本融通一体化培养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建立专本融通培养机制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是省级专本一体化培养试点单位,是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承建单位和管理中心,目前正着力建设全省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平台。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专科)与信息安全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建立了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岗位设置、培养方案、师资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学生就业等方面实现了有机融合,为现代学徒制学生继续深造学习提供了有利途经。学分银行制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本一体化培养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服务保障,而一体化培养机制的顺利实施也促进了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和落地。

(二)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获取证书类学习成果)

本项目中,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是重要的学习成果之一,也是持有者能力的有效体现。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1+X证书制度。“1”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历证书,“X”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若干个技能等级证书[7]。1+X证书制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产物,是职业教育对新时期在校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提出的技能考核标准,其有助于实现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本项目融入2019年开展的1+X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试点项目,在学分银行细则中加入1+X证书类学习成果,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壁垒,引入行业参与课程评价,实现现代学徒制学生弹性学习,更有利于企业选拔岗位人才。

(三)校企合作建设海量在线课程资源(学生获取课程学习成果)

学校方面,信息化是广东开放大学特色,因为其主要采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建有海量文字和视频形式的数字学习资源、先进且互动性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具有鲜明的终身教育特色,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随地学习。企业方面,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有目前各种主流技术的培训,如Linux、路由交换、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储备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本项目专业团队编写了《网络互联技术》《云技术架构》《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Red Hat Linux 7》等适合学徒制学生使用的教材,能够满足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弹性学习需求。

(四)校企合作共建(学生获取实践类学习成果)

为方便学生获得实践类学习成果,项目通过校企共建不断拓宽学生实践渠道,校内教师负责建设了“网络工程工作室”,企业师傅主导建设了“中山市政务数据研究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了“新型IT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学校指导学生组建了学习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小组、企业项目小组、职业技能大赛小组等,学生进行组内互帮、组外竞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学校定期选派学生参加各种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选拔优秀学习团队参加各级别技能大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发表新技术论文,使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实践类学习成果,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学分银行在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融合培养模式下的应用,在互通互认制度基础上,构建等价、成效为本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标准是关键[8]。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专业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多种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背景下,专业将学分银行制度服务于现代学徒制,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进行学分转换、积累和兑换,实践证明该模式适合现代学徒制学生特点,满足其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弹性需求,进一步畅通了学习通道,适应了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学分成果技能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大成果
劳动技能up up!
学分美食
“走出去”成果斐然
秣马厉兵强技能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拼技能,享丰收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