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2-12-01赵德兵汉吉业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气管炎牛犊轮状病毒

文│赵德兵 汉吉业(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李菁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随着养牛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牛群的养殖密度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促进了牛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对牛的养殖产生极大的威胁。相较于传统的牛疾病,病毒性疾病在牛群中的初期是无法快速鉴别的,且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性较高,一旦在牛群中扩散,就会出现大批牛群感染的现象。为此,针对牛病毒性疾病监测,养牛业应重点关注牛病毒性疾病的筛查,及时监测牛群中的病毒性疾病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更应利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牛病毒性传染疾病的发生,以降低养殖业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将重点阐述牛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病因,同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希望为提高牛养殖业中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率提供解决思路。

一、牛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第一次是在1980年的新西兰牛中发现的,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力,该疾病在我国蔓延开来,由于我国没有针对该疾病的特效药,其对牛的生长状况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当时对牛养殖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在,该疾病被世卫组织称为B类疾病,在引进动物时必须要对该类病毒进行检测。

(1)临床病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主要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该疾病也被称为红鼻病等,其主要是通过牛呼吸道传染方式进行传播,对牛的感染力较强。

(2)防治措施。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的防治,国际上有两种方法,包括扑杀和接种疫苗。其中,扑杀主要是指扑杀血清阳性牛的方法,由于该方法的成本较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疫苗接种是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大部分的养牛业会重点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对该病毒进行预防,以提高经济效益。

2.牛病毒性黏膜病。牛病毒性黏膜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欧美国家的养牛业较为发达,养牛的规模是较大的,因此,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在欧美国家是最为严重的牛病之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引发牛病毒性黏膜病的关键因素,且该病毒主要是以隐性感染为主,在牛的不同年龄阶段均有感染,但是一年中春季和冬季发病的概率较高。

(1)临床病因。牛病毒性黏膜病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牛的呼吸道产生感染,该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对大多数的牲畜都有感染力,该病毒会引发牛产生腹泻症状,同时,母牛一旦受到该病毒的感染时会出现流产现象。该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进行传播,主要有三种感染方式,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

(2)防治措施。牛病毒性黏膜病的关键防治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在牛的饲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牛群类别,并根据牛群间的免疫力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易感染该病毒的牛群进行分群饲养,最大程度上降低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二、牛消化道病毒性疾病

1.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牛犊群体感染的概率较高,对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1)临床病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牛群产生腹泻症状的主要原因,该病毒对多种牲畜均易感,且该病毒具有强突变性和传染率高等特点。患有该疾病的牛会出现高温以及腹泻等不良症状。该病毒性疾病有两种类型,包括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其中,患有急性感染的牛,其体液内会含有较大数量的病毒,而患有慢性感染的牛,其隐性感染的特征较为明显,会在牛体内持续感染,即使牛在康复后还会带有该病毒性病原体。该病毒的传染力较强,主要存在于牛的粪便以及体液中,其还会对牛饲料以及牛舍产生污染。

(2)预防措施。牛病毒性腹泻病有多种预防方式,但是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毒的有效手段。牛病毒性腹泻病疫苗有两种类型,主要包括灭活和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的次数可根据牛群的疫情情况来制定。关于该类型的病毒性疾病,我国还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降低死亡率为主,对患有该疾病的牛应进行尽早隔离措施,降低牛群传染概率。

2.牛轮状病毒病。轮状病毒主要感染牛犊,且主要是在牛犊的肠道上进行感染,刺激牛犊肠胃,引起牛腹泻。

(1)临床病因。轮状病毒属于D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状类似于轮子,为此被称为轮状病毒,出生一周内的牛犊发病率较高,且多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于牛犊的肠道上,并且随着牛犊的粪便和饲料等介质进行交互感染。该病毒不仅在牛与牛之间可以传染,也可以对人产生传播。

(2)防治措施。轮状病毒在牛犊上的传染概率较高,为此,在母牛的初乳管理上要引以重视,注重清洁产房的环境,定期消杀,同时,在牛犊接生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工作,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染,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对牛犊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3.牛冠状病毒病。相较于轮状病毒在牛群中的传染率,牛冠状病毒病在牛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同时,其会与其他病原体结合感染牛群,从而引起牛腹泻和脱水等症状的发生。

(1)临床病因。牛冠状病毒病会刺激牛的消化道,引起腹泻以致脱水症状的产生。患有该疾病的牛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牛冠状病毒,其主要是通过粪便进行传播。该疾病一年之中都有可能在牛群中传染,但是在冬天的传染性较高。

(2)防治措施。牛冠状病毒病属于消化道病毒性疾病,为此,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方式,牛的消化道已经受到病毒的感染,采用口服药物方式治疗效果不佳。在牛产生腹泻阶段,还需要注意预防牛被其他细菌性的病原体所感染,此时可以采用抗生素的防治措施。

三、结语

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性疾病在牛的饲养过程中发生较为频繁,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此类型的疾病病因也较为复杂,为此在防治措施的制定上也需要有针对性,饲养环境和饲料的管理是引发此类型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此,养殖户应重点改善饲养环境,选择适合于牛群的饲料。对于初次引入牛群时,需要对引入牛群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做好预防准备,比如对引入牛群接种相关疾病疫苗,极大降低患病率,同时,还需要做好引入牛群的隔离观察工作,确保在混养后不会产生大批传染性疾病。在对牛的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上,需要定期对牛群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定时去清洁牛群的饲养环境。

猜你喜欢

气管炎牛犊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初生牛犊”
新生犊牛肺炎的治疗及防治措施
牛犊量少 价格上涨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