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2-12-01何文洪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态化绿色生态

何文洪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9699)

1 内涵与必要性

1.1 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内涵

农民问题就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建设农村时建设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我国一直很重视农民问题,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农村改革以来,在如何建设发展农村的问题上,我国不断开拓新的方向。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努力,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对绿色建设的认知不够,违背了绿色发展规律,在建设农村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过量过度开发现象,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这就导致农村人们居住环境恶化,无法做到真正的乡村振兴,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向绿色发展转型就逐渐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重难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是“生态美”和“百姓富”的统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美丽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进一步完善了振兴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要求。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成为了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提出了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任务目标。文件指出,民族复兴第一步就是振兴乡村,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要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1.2 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早在1973年,莫里斯·斯特朗,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就提出了生态化发展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中,经济的发展并非与环境的保护不能兼容,经济的发展都应基于生态化发展来进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相对落后的乡村,其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经济的开发应遵循生态的规律。

如果在开发中对自然资源的破环或索取超出其所能承受的上限,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副作用。这样的发展不仅使发展自身带来的长期效益变低,还会对生态和人类本身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没有底线的开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不能越线的同时,绿色发展还要追求提高生态上限,保障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指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强调自然环境资源本身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可否认,农村本身所具有的生态自然资源其实就拥有最好的价值,振兴乡村不仅仅只是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功能多样性和价值多样性,还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生态化意识薄弱

在乡村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人们自身的环境意识淡薄是造成生态化建设艰难的一大原因。虽然在当今世界中,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和必然导向。但在农村中,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不高,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的也不是很了解。

由于农村地区地处较偏僻,其教育资源不够好,消息相对闭塞,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的教育知识水平不够高,对如何发展家乡的认知不够,就更不必说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面对经济发展的利益诱惑,长期以来农民形成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布,生态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有一部分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够、认识不深刻的农民,为了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简单粗暴开发自然资源来换取利益。许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由于其开发者生态环保意识不高,在开发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自然资源被过度索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走上了不合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样的开发可能会对乡村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是生态化建设乡村的一大难题。

2.2 激励措施不足

在发展农村的过程中,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实现经济增长,有很大部分发展方法都采用了密集的环境资源和生产资料投入,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对农产品要求的变高,农业活动增加;为了产量增加和防治减少虫害,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也随之加大。虽然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使用化肥农药的确在短期内保证了粮食的产量质量,带来了暂时的经济收入,但是这些都导致了农村自然环境的改变,一些农村地区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给自然和人们本身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法律规范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发展农村时生态保护方面把防治污染作为重点,设定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义务,而对于绿色发展,比如生态有机农业等,采取的则是原则上的鼓励态度,而缺乏具体的财政支持,没有明确的支持错误。但实际上,绿色发展要求传统的农业发展向生态化农业转变,而农民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便他们形成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但受制于经济能力和知识技术水平,难以凭借自身实力实现这种转变。所以,要实现绿色发展,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支持和经济激励,让农民认识到绿色发展振兴乡村的内涵和好处。这样,农民才有能力和动力,积极地参与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当中。

2.3 策略主义和形式主义

国家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性措施,帮助乡村生态振兴。

但事实证明,基层政府并没有把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里的公园等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了基层领导重视的政绩工程,而对较为偏远、人口数量较少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比较轻视。

对于乡镇级部门来说,没有上级政府的积极重视,又加之自己本身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潜意识的就轻视乡村绿色发展。一些部门对于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执行较为散漫,完成标准较低,仅仅是象征性的完成工作,或者甚至以欺瞒的方式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使得农村的环境保护和改善进程缓慢。

3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振兴乡村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机构资源配置,统筹部门协作

为保障振兴乡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配备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坚持专业部门做专业事,保证解决农村问题时的人员合理配置。在乡村规划方面,要注意城乡统筹发展,从注重城市而轻视农村的偏见中转变,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也加入到城市管理的工作范围,引起上级县级机构的重视。不仅要在管理层面配置良好,在农村基层也要培养一批乡村建设方面的人才,进行培训和学习活动。选派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提高技术管理能力。除了保障人才资源以外,还要优化资金的投向和结构,让资金去到关键紧急的地方,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发挥其最大效益。

振兴乡村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靠农民自身就可以实现,只有坚持上下联动、各部门协助、齐心协力才能有效提高振兴乡村的质量和成效。在现有的领导小组上,要进一步充实机构,提升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和重难点,针对性的制定关于绿色发展振兴乡村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能力,让各部门配合更紧密,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保障机制。

3.2 提升监管能力,反馈效果

在实际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实现生态化发展,持续改善乡村自然环境,需要把建设和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推进,工作的重心要逐渐从建设转向管理。基于属地管理,要进一步明确各村镇层面机构与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快培养出以村民为主体的常态化管理队伍,保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可以疫情管理为契机,监管机制向智能化转变。借鉴城市公共管理的经验,把一些在线监测、无人机技术投入条件允许的乡村进行管理,科技助农,加强基层监测管理能力,减轻人力在监控监测上的工作压力,提升监测效果,逐渐形成专业标准化的规模管理,确保绿色振兴乡村的可持续性。

3.3 制定奖惩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建设乡村的道路上,除了要重视实施和加强监管,还要完善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制度一方面要监督工作,落实责任,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提高效果,帮助基层解决环境治理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制定正向的激励措施,给予工作表现好的同志和团队奖励,鼓舞基层干部,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可以表现为评比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员等,同时可以定期举行经验分享活动,请工作效果优秀的支部来做经验分享;还可以给予积极参与农村建设的个人奖励,给予荣誉称号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全民参与感和积极性。

此外,在目前以奖代补的政策上,可以适当降低单项奖里的额度和标准,增加奖励名额,降低获奖门槛,使广大积极参与建设的群众都有可能获得奖励,激发各村镇为可行目标奋斗和积极争取。除了奖励以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惩罚措施,对于工作进度过慢和效果极不明显的地区实行一定的罚款或通报批评,消除混日子的心态和消极工作态度,使其尽快改正错误,知耻而后勇。

猜你喜欢

生态化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生态化培养研究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