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现实”:毛泽东“三农”思想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2-12-01尹聪平王海静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风三农文明

尹聪平 王海静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已经连续18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所聚焦。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乡风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之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规定了“乡风文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大要求之一。2018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风文明建设做了详细阐述。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毛泽东“三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科学理论,本文运用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探寻乡风文明的建设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毛泽东“三农”思想的认识与创新,还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坚决驳斥,对当前农村问题的解决更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毛泽东“三农”思想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契合点

1.1 立场相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基本立场。早在1928年毛泽东在向党中央汇报《井冈山的斗争》时,就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第一条就是这里“有很好的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军队才有战斗力。当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第一句就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出的,从规定的乡风文明建设主要举措来看,“增强农民思想道德”是为了农民的素养提升,“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所以综合看来,乡风文明建设也是站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而提出的。

1.2 观点相通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并且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解决“三农”问题都以实事求是作为行动的基本准则,如革命时期依据中国国情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在1961年,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失误与挫折时,毛泽东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对于乡风文明建设而言,宏观上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一方面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是打破乡村文化式微、乡村民俗民风异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整体要求。微观上是从各地实际来看,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结合各地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等现实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1.3 方法相仿

毛泽东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的许多思想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1927年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56年听取34个部委的报告后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而如今乡风文明建设仍需立足“大调研”,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提出已十余年,至今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全国乡风文明水平仍参差不齐、犬牙交错,在各个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在广泛田野走访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毛泽东“三农”思想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启示

毛泽东“三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其理论符合农村发展规律,适应中国国情,对乡风文明建设极具指导意义。

2.1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思想

2.1.1 发动农民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体是绝大部分的半自耕农和贫农。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在当今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益处与建设方法并不知情,所以当前的“发动农民”问题,就是号召与发动农民主人翁意识的问题,让他们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主体积极性的问题。要加大对“建设和谐乡村,发展乡风文明”的宣传,让农民能够知其意,识其理,鼓励农民发展多种新式的文化活动,多类型的文化学习,并逐步形成责任意识,尤其是对新乡贤人士的引导,他们是农民中的主力实施者与引领者,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主体意识的推进。

2.1.2 教育农民

前有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首次提出“教育农民是严重的问题”,今有2019年8月19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对于当前乡风文明的推进,农民主体责任意识的发挥,必须要通过更高水平的教育促使其进步。要进一步加大农民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既可通过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提升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认同,提升其价值归属感;还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扫清基本认知障碍,在文化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了解乡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知,逐步成长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人才骨干。

2.2 “农村建设”思想

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包括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可见在毛泽东“三农”思想中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其中大量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对当今乡风文明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2.1 “政权建设”思想

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层政权的建设好坏直接关乎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与否,为此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政权建设措施。如革命初期,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以后,就开始政权建设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毛泽东明确提出建立合作社,发展互助运动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这一经验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而言,首先是要认识到基层政府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带领者和推进力量,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政权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据中央文件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基层政府作用。其次乡风文明建设要夯实政权中的组织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完善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要将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成果纳入考核体系中,做到有奖有惩,对成果显著的地区或干部进行奖励并作为经典案例加以宣传,对执行不力的地区或干部进行问责,夯实制度基础。

2.2.2 “经济建设”思想

经济建设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经济问题对根据地存在的重要性,并亲自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时期也逐渐形成了“关注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农业生产的作用、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等经济建设思想。这指引了我们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经济建设仍然居于基础性的地位,首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广泛发掘、因地制宜地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其次是要重视新时代的农业生产作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从当地农产品入手,因地制宜培育1-2种优质农产品,并着手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还可与城市资本进行合作,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最后是要注重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如要更多的去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并逐步发展延伸形成一条农村新兴产业链条,如文化旅游、特色文化产品、地方品牌等等,从而培养一批集休闲旅游、新型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农村。

2.2.3 “文化建设”思想

文化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与乡风文明建设最契合的思想。从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到瑞金、延安,毛泽东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出了“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文化工作,加强文化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文化建设。同样地,在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流失的今天,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也同样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文化学习,对农村的文化建设,随着市场化浪潮的推进,农村存在一定的文化危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其次,要“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文化工作”,组织文化专业人才对农村文体团队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文体团队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再次,加强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时代文化,组织“文化下乡”,“戏剧下乡”系列活动的同时建立农民反馈机制,及时响应新时期农民的新需求。

3 结语

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强则中国强。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先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运用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科学方法深刻理解与综合把握乡风文明建设难点和措施,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既能有力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发展,又为乡村振兴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营造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乡村氛围。

猜你喜欢

乡风三农文明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请文明演绎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漫说文明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