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高考评价体系 浅谈一轮高效备考
——以2022年广东选考卷11,12题为例

2022-11-30广东徐喜珍郝鹏翔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田螺稻田试题

广东 徐喜珍 郝鹏翔

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以下简称“广东选考卷”)地理试题,较去年稳中有新、新中有鲜、鲜中有线,试题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问题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考试要求。整套试题对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进行了充分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深度测评,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方位的参考。下面以2022年广东选考卷11,12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试题呈现

【例1】(2022年广东选考卷,11,12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图1)。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1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1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二、试题分析

从试题本身来看,第11题考查挖螺沟的主要作用,从文字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广西某地特定的区域条件,如喀斯特地貌、人多地少、水源下渗等。从选项本身看,广西纬度低,光照和日照充足,没有增加光照的需求,螺沟的主要作用肯定与螺有关联,挖螺沟能起到一定的通风透气效果,但不是主要考虑的原因,B选项排除;田螺的天敌比较多,包括飞鸟、食螺鱼类、昆虫、老鼠等,螺沟对减少田螺天敌的威胁意义不大,一般都是通过四周设置塑料网围栏来实现的,C选项排除;田螺喜荫怕阳、食性杂、适应性好,适宜在流动的稻田中养殖,由图1可知养螺稻田的水做到沟、坑、田间互通,在对角线设置进出水口可以保障田水的流动性,保证水质,同时较深的螺沟可以让田螺躲避过高和过低的气温,进而为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综上答案选D选项。该题没有从农业区位的宏观角度出发综合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进行设问,而是从农业微观角度出发综合气温、微地形、水源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微观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的掌握情况(如图2);

图2 农业区位对比图

再来看第12题,考查稻螺生态模式中稻螺生态循环最为复杂的区域,由图文材料推测可知,图中生态系统最为复杂的区域应该出现在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最大的地方。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地方由于水流速度较快,一般来说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较少,而螺沟区由于人为开挖处较深、沟内四通八达,水流速度也较快,生物种类也较少,水稻区水浅、光照好、水温高、水流速度较慢,相对静水条件好,所以水生植物、杂草、水草多、浮游生物多,同时水稻田中的腐殖质多,因此昆虫也较多,水稻田为田螺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活动环境。与此同时田螺的活动也为水稻的根系疏松了土壤,消除了部分害虫,排泄物为稻田土壤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水稻区成为了整个生态循环中最为复杂的区域(如图3),综上,答案选C选项。

图3 稻螺关系图

三、高考评价体系解析

1.以生态种养为载体创设劳动情境

题组以我国广西某地的“稻—螺”生态循环模式为载体,属于典型的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从呈现方式来看,属于图文结合的生活生产实践类情境。试题材料呈现简洁,两句话加上一幅图,言简意赅,但隐藏在文字和嵌入图形中的信息却异常丰富,简化的学科术语、创设的新情境,将考试置身于真实的“稻—螺”生态种养模式实践中,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这样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呈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2.借“乡村振兴”培养生态价值观

从“一核”来看,试题的选材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田螺、稻米为媒介,将饮食文化、健康文化、生态意识融入到试题中,让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关联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引导教师可以将农业知识、生态理念、人地协调观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这种农业“稻—螺”生态模式创新尝试将有利于农业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学生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为农业创新方面人才的培养做了铺垫。

3.由“四层”引路深化人地协调理念

从“四层”来看,这组试题,从农业区位条件的必备知识入手,考查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对比一般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和生态农业区位条件、特色农业区位条件,也考查了学生描述、阐释“稻—螺”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特点等关键能力,又突出了特定空间尺度下对区域认知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更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渗透。“稻—螺”生态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体现(如图4),生态效益主要从稻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肥力的提高、土地自然生产力的提升三方面进行分析:稻田为田螺的取食和活动提供场所,田螺以稻田里的杂草、浮游植物、泥中腐殖质、微生物、部分害虫为食,延长了稻田食物链,减少了稻田病虫害的发生,田螺的排泄物,富含氮、磷等物质,增加了稻田土壤肥力,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稻米品质,减少了稻田及其周围的环境污染,改善了稻田环境。同时田螺作为贝类的一种,有着很好的汇碳作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田螺具有钻泥的习性,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稻—螺生态模式中既种水稻又养螺,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用”,有效地涵养水源,提高了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岩溶地区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作为物质循环复杂的模式,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稻—螺生态养种模式与常规的稻作相比,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有数据表明,生态模式下产出的稻米与田螺都是生态的绿色的有机的健康的食品,价格为同类产品的3倍。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有机农产品,为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指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将稻田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致富振兴,也顺应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趋势,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

图4

4.依托“四翼”搭桥串联学科知识

从“四翼”来看,试题围绕农业的“基础性”知识,强调了一般农业和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不同;坚持“应用性”导向,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农业及其关联的知识解答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强调“创新性”引导,崇尚科学精神、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找新出路;关注“综合性”引领,注重学科综合、“稻—螺”新的种养模式需要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如图5),从大气、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宏观角度统领产业发展方向,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环境之间的能量循环、生物循环的关系去选取更合适可行的农业品种,将微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生物学的生态同位理论、生物多样性的理论有机综合;做到了既有学科内的综合,又有跨学科的综合。

图5

四、精准备考建议

可以看出2022年广东选考卷对“农业区位条件”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题组和部分综合题设问的方式,突出区域认知,直指生态价值观培养,强调学以致用,重视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性”引导,崇尚劳动精神,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应该在“农业区位条件”框架下,从基础性、应用性入手训练关键能力,有层次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高三一轮复习,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体系”为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教学中研透“四层”的要求,复习备考中对重点内容的取舍就有了基本的依据;理解好“四翼”的要求,复习备考中对复习内容和习题的难度就有了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立场,学生培养的方向就有了保障;地理高考卷一定会将“一核四层四翼”的精髓融会贯通,所以一线教师要依托“体系”精髓在理解中进行教学,只有教师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外的知识,才有可能学以致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创设多元情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轮复习有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云里雾里的感觉,这是因为高考考查载体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建议教师在准备一轮新课的时候,结合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结构,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主题式情境、实践式情境、多媒体情境、问题式情境、学术型情境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情境进行教学,创设真实的知识运用情境,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将学生置于多样化的情境中去享受课堂,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有趣性、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重视思维导图的构建,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一轮复习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范围广、重点核心知识关系错综复杂,课堂教学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于主干核心的必备知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综合思维的模式,思维导图的构建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模式的建立,思维导图将高中交错纵横的知识结点成网,将核心重点知识重点突出,利于学生在高三紧张的地理备考阶段将精华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思维导图的编制过程、综合思维的建模过程也是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过程。

4.关注“四翼”维度,精编精炼试题

因为高考地理试题充分融合了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化考查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所以要引导教学改变机械训练、大量做题、重复做题的方式,在挑选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以及大小测验时不能沿用广撒网的方式简单地从教辅资料或者网站复制后简单处理就拿来用,可以参考教辅但不能过度依赖,可以利用教学资源App或公众号,但不能盲目选用,应该精编精炼试题,将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按照“四翼”分类,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选择难度合适、题量适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选题过程中尽可能地选取高考原题,在高考真题中去挖掘学生做题的价值,进而提高整个高三复习阶段地理备考的效率。

猜你喜欢

田螺稻田试题
田螺姑娘的夏天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稻田摸鱼记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摸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