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2022-11-28苗露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蟋蟀生动住宅

文|苗露娜

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关键是做强做优学校教育,其根本则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思维发展为主线,优化作业设计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指引学生听说读写活动的展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结合浙教版《语文作业本》展开实践与研讨。

一、析教材,观学情,明确作业目标

《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致、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本课教学重在继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为后续写观察日记做好铺垫。从三年级注重积累到四年级关注表达运用,拟人手法的内化与运用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有一定的挑战。

基于文本解读及学情分析,确定本课作业设计目标为:(1)通过辨析、归类书写指导,正确认读“宅”“隐”等12 个生字,书写“宅”“临”等13 个生字;(2)借助图示,读课文抓关键词提取信息,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筑过程,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创设情境链接生活,积累文中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尝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动物的动态变化。

二、展思维,用语言,推进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价值,以语言的运用为主线,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评价、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发展高阶思维。

1.课前:夯实基础,扫清阅读障碍

正确读写生字词是阅读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穿插相应的作业进行巩固,不仅可以扫除阅读障碍,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画上“√”。

①蟋蟀的住宅隐(yǐn yǐng)藏在青草丛中,看上去(毫 豪)不起眼。

②我在朝阳的堤(tí dī)岸上,(收 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

③蟋蟀常常慎(zhèn shèn)重地选择住址,一点儿一点儿挖掘(qú jué)修建住宅。

④蟋蟀的住宅是倾(qīng qīn)斜的,即使有骤(zòu zhòu)雨,也立刻会干。

(2)把下面笔画较少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田字格内书写:穴、厅、专、卫。

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分辨前后鼻音是个难点。“毫、豪”“搜、收”,形意不同,学生容易混淆。题(1)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语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音,据意辨形,生字识记更为形象,渗透了在语境中识字的理念。四年级写字教学重在归类,笔画较少的字,学生书写时容易缩在一角,题(2)的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课中:梯度上升,思维语言共进

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价值,设计相应的阶梯式语言运用作业,通过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语言运用机制,发展高阶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1)读课文第2~6 自然段,照样子抓住关键词介绍蟋蟀的住宅。

(2)读课文第7~9 自然段,结合示意图完成练习。(图略)

①圈出语段中表示蟋蟀动作的字词。

②结合图片,展开想象,以蟋蟀的口吻向同学介绍修建住宅的过程。

梳理课文内容的设计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筑过程,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抓住关键词提取文本信息,进行简单的概括,积累文本语言,通过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不同的角度迁移运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语言提取、积累、运用中发展了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以蟋蟀的口吻介绍修筑过程,又是一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契机,语言的运用与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

(3)读一读,找一找,比一比,写一写。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①读一读,从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②读下面片段,想想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方式,说说你的想法。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qū)体上。多数体色呈褐(hè)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cí)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③小狗是怎么吃骨头的?蜗牛是怎样爬行的?请你选择一种喜爱的小动物,用拟人的手法把它的动作写一写。

(改编自《语文作业本》)

研读文本,学生再次接触文本,关注点聚焦在语言表达。《蟋蟀的住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拟人的表达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业设计先通过归类整理,引导学生感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表达。随后引入课外选段,学生在对比、分析思维活动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评价。最后,学生在练笔中“牛刀小试”,既是本课语言积累、观察方法学习的综合展示,也为后续写观察日记做好了铺垫。

3.课后:拓展运用,提升综合能力

教材倡导课外阅读课程化,实现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以课内阅读为基点,有效链接相关课外阅读资源,开展主题读书交流会为语言的综合运用创设形式多样的平台。

阅读链接:《蟋蟀的住宅》读起来真有意思,这样的故事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还有很多很多。下期班级读书交流会的主题是“神奇的昆虫世界”,如果你有兴趣,课外去看看这本书,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读书会上向大家展示。

本题供学生选做,实施分层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对《昆虫记》充满兴趣,是推荐课外阅读的一次契机。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还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再一次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师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制作手抄报,做书籍推荐宣讲,交流阅读感想……学生在活动性作业中经历了分析、综合、判断、评价、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语言运用中进一步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试操练,统数据,评析作业成效

作业设计能否达成目标,关键看学生的课堂实际操作。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字词正音、书写题正确率达到99%以上,写话表达题在星级评价中满星率达45%以上。课外的主题阅读学生参与率达75%以上,展示成果形式多样,学生赏析评价逻辑严谨,表达清晰,体现了语言、思维训练的成效。

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注重情境创设,学生作业过程及交流评价环节均表现出了积极的情绪。作业题难度适中,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归类整理、发现规律、积累语言、转化运用,梯度合理,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内完成,充分体现了“减负”精神。课后,对作业难易度进行调查,学生普遍认为作业不难做,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较难,可见学生对作业的认可度较高。

猜你喜欢

蟋蟀生动住宅
Jaffa住宅
蟋蟀的决心
捉蟋蟀
生动“演”绎,“讲”出精彩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蟋蟀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