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看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

2022-11-2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理论

王 越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过总结党的百年奋斗 “十个坚持” 的历史经验,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它的鲜明特征,即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走上了和其他政党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它在自我革命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断前行。

一、四个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自身具备的四个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没有一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在党的百年奋斗中,诞生于150 年前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成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明灯,就在于党继承和发扬了这四个鲜明特征的基本内涵,使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2],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勃勃生机。因此,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遵循。

(一)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论的最本质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特征得到彰显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依据。尤其是唯物史观,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产生了重大意义。列宁曾评价道: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3]311它因为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所以自诞生以来就处处受到资产阶级的刁难,被否定和庸俗化。资产阶级企图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取代本质,洗去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真理,使其丧失革命性,共产党人则要在确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真理中,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社会环境中的运用,通过实践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因为科学性,人民性才能在马克思主义这里站住脚跟。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就是为人类求解放的学说。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从来就不应该为少数人所把控,遵奉少数人利益,历史的发展,为的是解放 “绝大多数人” 。其次,解放不是观念上的解放,不应止步于任何形式的表达,它的实质内容是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一价值旨归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庄重的宣誓。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1。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使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马克思主义从来都表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全人类解放事业是一致的,因为无产阶级是受压迫、剥削程度最重的阶级,所以它最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拥有最普遍的解放诉求。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代表,在现实运动中必须把人民性当作革命斗争的 “心脏” ,为广大人民群众 “争得民主”[4]421,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前提。

(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动性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确切地说,实践性就是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5]213,把一般性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为现实运动开辟道路。马克思早在批驳旧唯物主义就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4]134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真理力量。古往今来,不少理论虽然展现了理性的光辉,但均是为理论而理论的存在,往往只能停留在思维活动中,缺乏理论的革命性。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属于 “现实的人” 的理论,它从实践中来,孕育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又向着实践去,和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成为工人运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拒绝把马克思主义公式化,把经典著作家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教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运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求得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道路。

(四)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彰显

发展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是一个在实践斗争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学说。它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历久弥新的价值彰显。当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抱有很大的期待,即便在革命失败后,他们也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毕竟是复杂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 “两个必然” 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根据现实环境的发展因素论述了 “两个决不会” 的基本历史前提,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意味着共产党人必须依据现实运动的发展不断调整斗争方式,直至达到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的主客观条件。如今,世界发展形势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了新特征。即便如此,人类却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科学真理,它自身的发展性使其仍能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长远的斗争。

二、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中国的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既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来源,也是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遵循和实践态度。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看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关键是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斗争中推动社会及自身的发展。

(一)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在整体上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在整体上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深刻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的说明中指明了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态度: “党中央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6]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能在大历史观下,合理统筹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新天地。

在对历史的把握中,中国共产党从来都重视理论经验的一脉相承和前后相继,深谙辩证法的理论精髓。一方面,党能够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精神,破旧立新,不断通过外部革命和自我革命,推动社会及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党深刻把握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谨慎对待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确保同党中央原有的结论相衔接,避免发生颠覆性的错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全盘否定,抹杀了斯大林的贡献,动摇了社会主义阵营,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反观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对自身的总结和评价,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善于立足大历史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使全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更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展开更符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从三份 “历史决议” 中就能体现出来。1945 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对历史上党中央领导路线的是非问题作出正式的结论,使全党对建党以来的发展历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思想。此次《决议》则指出,前两个 “历史决议” 的 “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2],肯定了两份 “历史决议” 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思想上的重要引领作用。

因此,立足于党总结经验的科学态度,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不只是 “系统完整、相互贯通” 的有机整体,更是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的体系,充分体现了党百年奋斗中关于战略统领、方向道路、方法路径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首先,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理论创新” 属于战略统领方面的内容,牢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追求;其次,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中国道路” “坚持胸怀天下” 属于方向道路方面的内容,肯定了在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民族特色;最后, “坚持开拓创新” “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 “坚持自我革命” 属于方法路径方面的内容,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站在时代前沿的发展性因素。这三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纲领到行动,既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基础,也在具体实际中确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必须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在战略统领上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理论创新” ,在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中属于战略统领方面的内容,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方法路径,是党科学谋划各项事务最根本层面的经验总结,深刻体现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十个坚持” 开宗明义,把 “坚持党的领导” 摆在最前面,为的是点明中国共产党统领全局的核心地位。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就是因为自从有了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才有了前途,中国人民才能在对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获得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朝气蓬勃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奋进。基于此,《决议》鲜明突出了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2]。它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实践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让党发挥 “领航掌舵” 的重要作用,就要牢牢抓住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核心。

“坚持人民至上” 深刻体现了党百年奋斗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强调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基础上,会充分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哲学,而非 “削足适履” ,随意搬来一座民主制度的 “飞来峰” 。因此,党从不止步于探求形式上的程序民主,它必然要使民主具有符合中国实际、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普遍诉求的具体内容。如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式民主的具体内容。它将民主的内容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体现在国家制度体系中,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坚持理论创新”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7]26。党在历史上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每一次飞跃都是理论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新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变。它在实践中积极实现着中国共产党从 “大党” 走向 “强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 “大国” 走向 “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 “中国特色” 走向 “世界意义” 的转变,使人民在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在方向道路上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中国道路” “坚持胸怀天下” ,在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中属于方向道路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探索中国道路的原则、方向和历史底蕴,体现了党的百年奋斗扎根中国社会的实践性特征。

“坚持独立自主” 是党正确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党积极探索中国道路的前提。 “对于一切外国人,不要求他们承认中国人的思想,只要求他们承认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该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8]433。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如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提出了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的三条基本外交方针,不只是要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还要中国自己能够 “养活” 自己,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密码掌握在自己手中。党际关系也是如此。曾经,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对指导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上共产国际的这种严格的组织关系并不利于中国人民把握自己国家的革命条件。因此,中国提倡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

“坚持中国道路” 是党准确把握中国发展进步前途命运的方向选择。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党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路线的坚持,做到了把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起来。苏联解体有两大错误,一个是丢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一个是没能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弊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认为,到了社会主义,应当取消商品经济。然而,实践证明,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成分,中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9]364,最重要的是在掌握经济发展道路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万变不离其宗,走向国家富强。

“坚持胸怀天下” 是党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历史底蕴。何为中国特色?一有中国国情不能丢,二有历史文化不能丢。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是因为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内化为党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因此,中国从不陷入西方国家 “零和博弈” 的对峙逻辑,从未把目光局限在本国本党的狭小范围内,而是放眼世界,在询问 “中国向何处去” 的同时更关注 “世界向何处去” 的未来,不断扩大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 “朋友圈” ,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具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大贡献。

(四)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在方法路径上不断响应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

“坚持开拓创新” “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 “坚持自我革命” ,在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中属于方法路径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党在革命斗争中推动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精神风貌、重要法宝和生命要素,是党在时代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

“坚持开拓创新” 是党百年奋斗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许多西方评论人士并不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过时且僵化[10]。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能力总是被西方低估,而倘若没有创新,中国便没有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便不会实现 “两大奇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其中包括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回应了时代之问、人类之问,被誉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坚持敢于斗争” 是党百年奋斗不断开辟新路的精神风貌。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了通往新世界的人类前途,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中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1]139。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于它愿意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力量。从前是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同帝国主义作斗争,如今则是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正因如此,我国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坚持统一战线” 历来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其中既有联合的因素,也有斗争的因素。联合是为了斗争,斗争能争取更大范围的联合。正因为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根据时代要求,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不断扩大 “朋友圈” ,把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结合起来,把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把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和争取国际大团结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更呈现出一种超越地域、肤色、文化局限的国际性特征,吸引各国人民同我们携手前进。

“坚持自我革命” 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命要素。中国的政党制度因为没有在野党而为西方学者诟病。但现实情况是,即便有在野党的 “监督” ,西方的执政党也免不了腐败和落后。中国共产党70 多年风雨兼程,为何仍能保持强大的冲劲?恩格斯敏锐地指出: “工人运动的基础是最尖锐地批评现存社会,批评是工人运动地生命要素,工人运动本身怎么能逃避批评,禁止争论呢?”[12]595没有 “批评” ,党就不能推动自身发展,不能在时代面前作出正确判断。中国共产党深知,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9]380。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和成就,实际上就是一种 “刀刃向内” 的自我革命的表现,是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 “密码” 的启示: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集体智慧结晶,不仅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 “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成功 “密码” ,也通过它所彰显的四大特征,点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遵循的基本精神,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斗争精神,从而以理论发展的完善和彻底,建构起开创未来的现实路径,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3]马克思主义是贯穿党百年奋斗的理论红线,是党经久不衰的批判武器,是共产党人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党对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既向全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对其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坚守。它不禁让人想到西方学者德里达所说的: “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14]21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反复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挖掘、吸收、传承和弘扬,用行动将其内化成人民心中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共党员都应有这种自信和自觉,为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宏伟目标,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决议》中指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2]。在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的启示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旨归,根据实践精神和斗争精神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开创未来。它包括:一方面,要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当中同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鲜明特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根据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蕴含的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及其精神指导,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应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虽然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通常会将其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模块,但它们实际上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内容,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原有旨意。国外不少学者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要么是在肢解马克思主义中曲解马克思主义,形成马恩对立、青晚年马克思对立的观点,要么是实质上的资产阶级辩护者,在辩无可辩中 “加入” 马克思主义阵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 “溶合” 起来,混淆观点。为此,共产党人必须在理论学习中时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其作为剖析马克思主义宏篇巨著的基础内容,才不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失其要义,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政治利器。

第二,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直面现实问题,展开国际对话。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认为共产党人的目标之一就是 “争得民主” ,建立符合人民自我规定、属于人民的民主制度。显然,在当今世界,建立在资本逻辑之上的西式民主就与马克思主义内涵的人民民主的民主真谛背道而驰。比起民主,他们更推崇自由,即资本流动的自由,并意图将这种自由向世界推广,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处于这样的环境定然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不能因为说不到一块就选择不说。一旦放弃舆论阵地,必将同时丧失对政治话语的言说权力。相反,在看清西方民主本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有更充分的依据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立场,通过对话交流在国际树立好民主政治形象,让世界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发展道路,让广大中国人民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内涵。

第三,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结合 “四史” 学习教育活动,坚定 “四个自信” 。邓小平同志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9]191。如何认识和理解自己国家的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靠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得直接经验;二靠学史明理,从书本中获得间接经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是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宝贵材料,值得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研究和学习。由此,在明晰中国道路建设的原则、方向和历史底蕴中,才能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开拓创新,提高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能力。改革开放也好,党的自我革命也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定是多方面的,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党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练就斗争本领,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革新,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比如 “十四五” 规划中党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发展的全面转型,就富有很强的斗争精神。它一方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坚持对外开放,稳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外联系互动,实质上提高了国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在风云变化的局势中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开创未来

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 “十个坚持” 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根本所在,是党在 “两个大局” 中正面回应如何长期执政的勇气和担当。正是马克思主义以它深远的批判力和洞察力联通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人民才能更加自信走向未来。除此之外,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有更广的世界维度。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是马克思恩格斯写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振聋发聩的号召; “获得整个世界” 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全世界无产者的期许[4]435。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致力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因为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 “工人没有祖国”[4]419。纵使资本主义以各种方式缓和阶级矛盾,也避免不了它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民族危机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实际上,在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中,各国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比如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包括生态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等在内的新社会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和社会领域上促使西方学界将视野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以时代的视角和民族的特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虽然资本主义一刻都没有放弃对 “共产主义的幽灵” “进行神圣的围剿”[4]399,但它的敌视、畏惧和搏斗也从侧面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也使这个 “幽灵” 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 “梦魇” 。对于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如何以被压迫人民的联合对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撕裂,是他们必须积极探讨的问题,是当前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开创未来的要义。

事实证明,人们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离不开马克思。无论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共产党人,还是对仍存在发展空间的资本主义世界, “如今在写历史的时候,不可能不运用到直接地或间接地与马克思思想相关的一系列概念,也不可能不置身于一个马克思曾经描述、定义过的境遇中”[15]281。可以看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总是无意识地将人们引向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佐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以各种方式叙说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社会指出的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过去,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谱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方式,创造了四个方面的伟大成就。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理论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